建筑智能化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西方发达国家,楼宇智能已经出现,但在我国,楼宇智能还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生事物。我们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楼宇自控发展,及时组织科研。电力根据当前国情,研究楼宇智能化新课题,承担了多项大型楼宇智能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深受用户好评。
世界上有许多关于建筑智能的公式。欧洲、美国、日本、新加坡和国际智能工程学会的提法不同。其中,日本的国情与我国比较相似,其提法可以参考日本电机工业协会建筑智能分会对智能建筑的定义为:集成计算机、信息和通信等最先进技术,等,实现楼宇内电力、空调、照明、防灾、防盗、交通等设备的协同,实现楼宇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办公自动化(OA)、安防自动化系统(SAS)和消防自动化系统(FAS),结合这5个功能的建筑也称为5A建筑,外加结构化的综合建筑。布线系统(SCS)、结构化集成网络系统(SNS)、智能楼宇综合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MAS),是智能楼宇。
楼宇智能系统一般包括: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电话系统、有线卫星电视系统、安防监控系统、一卡通系统、广播公告系统、楼宇自控系统、酒店管理系统、物业管理系统、智能楼宇管理系统(集中控制平台)及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等
在现代西方发达国家,建筑智能化早已兴起。1984年,联合技术公司的UTBS公司对康涅狄格州哈福德的一座金融大楼进行了翻修并命名为(Urban ),主要增加了计算机设备、数据通讯线路、程控交换机等,使居民能够获得通讯、通讯等服务,文字处理、电子邮件、信息检索和市场查询。同时楼宇自控发展,楼宇的所有空调、给排水、供配电设备、消防和安防设备均采用计算机控制,实现全面自动化、信息化,使楼宇用户能够获得经济、舒适、高效、安全的环境,建筑功能得以实现。质的飞跃,从而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建筑。从此,世界建筑智能化建设走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
在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比较晚,真正规模化发展是在1990年代。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特别是在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写字楼和智慧社区建设速度非常快。在大中城市,智能系统已经相当普及,已成为住宅和社区的必备设施。据外媒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建成的大型建筑将占世界总量的一半,21世纪世界智能建筑的一半以上将在中国建成。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统计数据:1997年以来,我国与智能建筑行业相关的专利数量如下。
1997-2016年中国建筑智能产业相关专利数量趋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