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国际品牌“扎堆”中国,谁是引导行业发展的“领头羊”?

时间:2022-01-20

1980年代后期,我国智能建筑出现后,由于其节能、便捷等优势,立即成为建筑行业的“新宠”。智能建筑和智能社区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美丽的风景。与之相匹配的楼宇自动化行业也赶上了房地产开发的快车,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

全球前三的西门子、霍尼韦尔、江森自控纷纷来到中国,加拿大的台达、瑞典的KTC等品牌也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

众多国际品牌在中国“扎堆”,与国内楼宇控制厂商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国产品牌的地位如何,谁是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头羊”?

二、三级市场主力军

目前活跃在楼宇自动化领域的厂商,业务重点不同,竞争对手也不同。在金融、政府招标等大型公共建筑中,由于建设者资金雄厚,对产品要求高,一般只使用西门子、霍尼韦尔等世界知名品牌的产品,使得一线品牌成为一线品牌。高端市场相对封闭。对于垄断竞争,很多二、三线品牌缺乏与之抗衡的能力,只能等待和唏嘘。

在开发商建设的社区或写字楼里,很多建设者比较务实。他们不追求一线品牌的光环效应,只寻找品质与价格的最佳组合。因此,该项目大量使用国际二线品牌和国内知名品牌。品牌国内楼宇自控品牌,使二、三级市场成为国产品牌的“主阵地”。

纵观国内楼宇自控市场,我们发现除了其中最好的外,大部分产品的质量与世界顶级产品还有很大差距。国内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依靠自身实力研发自主创新产品,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而产品研发出来后,能否达到预期的销售目标还是个未知数,而企业在研发过程中承担着很大的责任。风险,所以他们更倾向于直接从知名公司引出成熟产品,直接成为他们的代理商。这些成熟的产品性能相对稳定。在承接项目中,可以增加厂商成功的“筹码”,深受国内楼宇控制中小型企业的青睐。国内楼控企业大多将利润集中在工程建设上,所需产品基本来自国外产品。

北京珀斯顿自控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夏东培认为,虽然这种盈利模式可以让企业在短期内规避技术发展的风险,带来一定的经济效应,但从长远来看,外资企业将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为我们提供攻势,如果不能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一旦国外企业陷入困境,很容易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从而影响到这些依赖关于外国品牌。如果企业没有自己的产品,在项目招投标过程中,无法控制价格主动权,只能处于被动局面;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代理国外产品,

规避风险的联合开发

产品是企业生存最重要的基础,也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之一。业内专家分析,目前,除了同方、太极等少数几家企业外,国内楼控企业具备研发能力,可以继续投入大量财力物力进行新产品开发。行业中的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没有庞大的财力做后盾,无法进行科研。

“共同发展”的经营战略,为大多数中小型楼宇自控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在开发新产品时,为了降低风险,选择相关公司,联手,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新产品的研发。

自控楼宇冷热源系统_楼宇可视对讲国外品牌_国内楼宇自控品牌

专注于攻击

目前市场上很多公司看到与其专业相近的领域有很多商机国内楼宇自控品牌,纷纷涌入这些领域。通过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为企业创造了大量的经济效益。比如,很多安防企业已经将业务拓展到系统集成行业,很多电脑企业也进入了智能楼宇行业。

一些公司专注于某个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3 Copyright 2014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