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楼宇自控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时间:2022-01-20

为顺应创新趋势,充分整合区域智能企业各自的技术实力和资源优势,千家智科首次携“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峰会”(简称CIBIS峰会)来到武汉,以良好的开端开始了峰会。这是一个圆满的成功。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楼宇自控系统正逐步向高度集成、“主动”的能源管理和云服务转变。上海格瑞特总工程师王军在武汉CIBIS峰会上与大家分享了《如何打造互联网+楼宇自控系统》,并介绍了格瑞特建立的楼宇设备综合管理系统。

中国楼宇自动化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1、品牌数量增加

建筑设备管理在中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从早期的日比环境、朗格、爱德华、强生、蜂蜜等5-6家企业,到三大品牌,二三线进口品牌,国内主流普通品牌,品牌不下50个总数,而且数量还在增加;但楼宇自动化作为智能化领域门槛较高的产品,与监控视频等其他行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企业数量依然不多。原来的用户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应用数据,而随着互联网的加入,这些数据可以产生更大的影响和附加值。

2、终端用户降价

1990年代,楼宇自控产品的成本大概在两三千元/点左右。随着国内企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应用范围的扩大,价格已降至千元以下。

3、应用范围更广

从早期的高端商业建筑到中小型建筑,楼宇自动化覆盖了一二线城市的众多公共建筑,包括住宅建筑,比如上海的保障性住房。

4、功能性能提升

从机电设备的早期监控与策略,到当前的监控与策略、能耗管理、预警与报警、运维、大数据管理,提升系统效率,优化运行,从而降低费用。产品性能也有了提升,从早期的16位,64K内存,到现在的32位0.8G-1Gcpu内存,128M-256M内存。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以往对楼宇自动化的暖通空调、暖通空调的监控管理,形成了新的楼宇设备管理理念。新建建筑(公共建筑)、设计楼宇设备监测、能耗监测进行常态化,如图:

目前在智能领域做工程、集成、设计的人会发现,BA和能耗是两个独立的系统,包括建筑照明。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应形势,楼控改革

在一栋楼里,一套自动照明的管线深圳楼宇自控系统,一套能耗的管线,一套BA的管线,属于不同的系统。在数据上实现数据共享是很麻烦的。为了让用户节省投资,实现大数据共享,更便捷地管理楼宇设备,达到提高能效和节能的效果,格瑞特推出“互联网+楼宇设备管理解决方案”,架构如图数字:

这是一个基于本地楼宇设备监控、能耗监控和智能照明的综合管理系统。全生命周期全生态大数据运营管理。组成如图:

除了常规的楼宇设备监控、能耗管理和照明管理外深圳楼宇自控系统,该解决方案还新增了两个模块:微信报修和电子巡检。当用户发现问题时,他们不再需要致电物业进行日常维修。相反,他们使用微信拍照并将其发送到平台。平台会将这些信息推送给相关的维修人员,工作人员可以在平台上监督维修报告。在电子巡检方面,一些老旧的系统和管道采用电子巡检方式,采集能耗、运行、运维数据,并将数据纳入平台。

大工程设备管理解决方案加入互联网后,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共享大量数据。用户可以选择在Great的平台上携带,也可以自己搭建平台。作为车主,车主可以通过微信监督报修;可以通过系统的远程诊断系统了解BA系统的故障;维修服务还可以动态掌握机电设备,合理调度劳务,降低成本。对于开发者来说,他们可以了解设计上的实际数据,并且可以通过第三方知道选择的产品是否是更好的产品。

结语

当楼宇自动化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时,原有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扩展。从过去监控机电设备和新建建筑,现在可以连接楼宇自动化产品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当现有建筑物越来越多时,它开始转向服务。由此带来的功能提升,最直接的就是增加了企业的盈利模式。企业不再仅仅依靠工程和维护来赚取利润,还可以通过服务来增加价值。可以说,互联网+施工设备管理系统为业主、物业、开发商、维修商带来了新的切入点和盈利点。

关于大

大建控成立于1994年,总部设在上海,现遍布全国,在江苏、南京、广州、深圳、天津设有办事处,服务全国。公司定位为建筑设计能源管理产品制造商,同时也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客户覆盖除西藏、青海外,项目遍布全国,涉及领域基本覆盖大部分公共建筑,包括学校、医院、工厂等。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3 Copyright 2014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