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楼宇自控系统市场研究报告在我国建筑业的大力建设下,楼宇智能市场快速增长,为人们带来舒适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楼宇自控系统市场不断壮大。通过楼宇自控系统(这里指的是俗称的小BA系统或狭义BA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丰富灵活的控制、管理软件和节能程序,使楼宇的电气机械或设备建筑群内有序、全面协调、科学运行,从而有效保证建筑内舒适的工作环境,实现节能减排,节省维护和管理工作量和运营成本。一般而言,弱电系统占工程总造价的2%~5%,而楼宇自控系统占弱电系统(不包括消防系统,不考虑网络设备)投资比例不规律,但总体不会超过40%。建筑类型和建筑规模,楼宇自控系统的建设投资不同,主要取决于建筑类型、规模以及所使用的暖通、水、电技术。北京一栋10万㎡商业写字楼的楼宇自动化系统一般在300万左右(含施工),设计检测点在2000左右,平均单点在1500左右。在工程数据的积累中,楼宇自控系统工程造价数据可参考: 住宅面积:约2元/平方米;大型建筑及商业建筑:约20-30元/平方米。这里的最高成本和最低成本之间的差异可以翻倍。
楼宇自控市场期待标准化管理 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楼宇自控市场喜忧参半。好消息是,这个市场非常大,国内外楼宇自控厂商都在争夺这块大蛋糕。担心的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统一管理。就中国环境而言,智能建筑的市场前景十分乐观。此外,近两年业主对智能楼宇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楼宇自控厂商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各楼宇自控厂商争相施展法宝,抢占有利商机。特别是,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带来了更多商机。为此,多家楼宇自动化制造商设立了相应的部门。例如,霍尼韦尔(天津)有限公司成立了场馆设施项目部,西门子建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了奥运项目部等,以完善的技术服务北京奥运会。解决方案。2003年制造商的重要市场举措:施耐德电气收购瑞典TAC 2003年3月12日,施耐德电气宣布收购瑞典知名楼宇自动化公司TAC。TAC 是全球知名的楼宇自动化公司,市值约 110 亿欧元,并以每年 6% 的速度增长。TAC 的产品融合了许多开放技术,包括网络,与施耐德的“透明工厂”概念完美结合。收购 TAC 将为施耐德在楼宇自动化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霍尼韦尔抓住发展机遇将亚太总部迁至中国 2003年3月18日,霍尼韦尔宣布将其亚太总部从新加坡迁至中国上海,并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设立新基地。将公司总部迁至上海是霍尼韦尔业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抓住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等新兴市场的增长机会。过去几年,中国的投资不断增加,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客户群、供应商和专业人才快速增长。江森自控与 QAD 战略合作开发下一代准时制系统 2003 年,江森自控有限公司 与 QAD (全球制造协同业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宣布,双方已携手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 QAD 的旗舰产品 MFG。/PRO 开发了新一代的即时顺序交付模块。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QAD 可以进一步改进 QAD,方法是获得准时顺序交付软件模块的开发权施耐德楼宇自控传感器,该软件模块融合了江森自控 10 多年的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及 的最佳专业知识和建议. 产品设计并缩短该产品上市的时间。市场竞争的结果必然会造成竞争手段、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等问题,也会造成利润的下降。在这种情况下,
对此,国家对行业的管理机制尤为重要。建立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规范行业市场,是产品成熟的标志。如何界定智能建筑BA系统行业厂商,如何制定行业标准,关系到能否真正实现产品化的目标,以及能否规范BA市场。目前,楼宇自动化的设计和施工还没有完整的国际标准。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区、传统、能源、标准等方面的差异,世界各国建筑设备的系统设计差异很大。因此,楼宇设备监控的BA系统的设计方法也会大相径庭。一些国际组织如供热、制冷和空调学会或协会分别在其协议和标准中不同程度地纳入了一些关于BA系统工程设计的规定。例如,1995年美国制冷、供暖和空调工程师学会标准项目委员会(SPC)135P制定了楼宇自控网络数据通信协议。2003年,建设部、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2003),自2003年10日起实施。作为主要验收对象之一——第六章"
其中,第三部分“楼宇设备监控系统”适用于楼宇设备监控系统的验收,相应的改扩建项目也可以参考。2002年上海市建管委指示同济大学社区信息化与智能建筑研究中心组织中国上海检测中心、上海市智能建筑检测中心、浦东科技局、上海市设备安装公司起草了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设备监测系统检验标准》报批稿已完成。楼宇自控系统发展趋势2.1我国' 楼宇智能市场已初具规模 结论是发达国家对智能楼宇的热情不如我们,也没有专业权威的智能楼宇协会组织。对智能建筑的热烈讨论是多年前的历史。目前,发达国家的智能建筑系统大多是根据建筑的功能来设置的。虽然没有刻意将智能化放在建设目标上,但智能化系统的装备技术先进,系统设置齐全,系统工程设计合理,系统运行状态良好。经过行业各界人士多年的探索和推广,我国' 楼宇智能系统工程发展迅速。目前,无论是智能建筑的理论、设计理念、施工规范、设计方法、施工技术、工程管理,还是智能建筑行业管理和智能物业管理,都通过总结经验教训而成熟完善。 .
目前,我国智能建筑的建设理念和建设目标不低于国外,有些概念甚至高于一些发达国家。但是,在准确把握智能建筑的设计定位、高质量的项目实施和有效的系统运行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年来,建设部和地方建设主管部门有必要加强对智能建筑项目的行业管理,但政府不能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大量工程技术问题和市场问题最好由相关行业处理。公会领导解决。2. @1)智能楼宇的系统集成可以通过或通过其他技术实现以BAS为中心集成。BAS目前的结构多采用两级网络的形式,即上层为以太网,下层采用RS485、等低速标准工控总线方式,具有集成的有利条件.
此外,以BAS为中心的集成模型还可以通过与第三方系统开发网络接口(网关或网络控制器)将各种系统数据集成到网络骨干中,从而使BAS网关可以集成SAS、FAS等协议。将三方系统的通信骨干协议转化为BAS级的通信骨干协议,从而实现以BAS为中心的集成目的。各楼宇自控系统厂商基本都是按照上述集成原则进行系统集成,有些楼宇自控系统厂商还专门开发了系统集成管理软件。(2)智能建筑以信息集成为核心,连接所有相关对象,根据需要进行综合交互,以实现总体目标。即通过物理集成、网络集成、应用集成将各个子系统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大规模集成。系统。
对于智能建筑来说,实时数据的整合是最重要的,也是首先要实现的。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产品和技术,实现楼宇消防、安全防护、电梯控制、照明控制、停车等多个子系统的实时数据化。集成,完成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联动控制。2.2.2智能化对建筑的影响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各地区建筑智能化建设的速度和水平也有相应的变化。上海作为我国现代化大城市,城市智能建筑建设发展迅速,智能建筑搭积木现象出现。上海同济大学社区信息化与智能建筑研究中心对上海市淮海中路商圈建筑群智能系统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了智能系统工程现状该地区的建设。(<@1)淮海中路片区智能楼宇系统运营管理情况及分析本次调查对居住在淮海中路片区智能楼宇的50家企业进行调查,数据及内容总结如下:公司留在淮海中路的原因见表1,客户对楼宇设施的评价见表2。表2的相关性表明,单位建筑面积弱电系统投入越大,智能化水平越高,入住率越高。高的。建筑租金($/m2.月) 虽然每栋建筑的租金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标准;建筑物的年龄;物业管理水平;建筑物的位置;建筑物的装修标准和风格;楼盘营销策略,楼盘租金与实际成交价格的差异,但弱电系统单位面积投资和楼盘智能化对楼盘租金有一定影响。智力水平越高,入住率越高。高的。建筑租金($/m2.月) 虽然每栋建筑的租金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标准;建筑物的年龄;物业管理水平;建筑物的位置;建筑物的装修标准和风格;楼盘营销策略,楼盘租金与实际成交价格的差异,但弱电系统单位面积投资和楼盘智能化对楼盘租金有一定影响。智力水平越高,入住率越高。高的。建筑租金($/m2.月) 虽然每栋建筑的租金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标准;建筑物的年龄;物业管理水平;建筑物的位置;建筑物的装修标准和风格;楼盘营销策略,楼盘租金与实际成交价格的差异,但弱电系统单位面积投资和楼盘智能化对楼盘租金有一定影响。建筑物的年龄;物业管理水平;建筑物的位置;建筑物的装修标准和风格;楼盘营销策略,楼盘租金与实际成交价格的差异,但弱电系统单位面积投资和楼盘智能化对楼盘租金有一定影响。建筑物的年龄;物业管理水平;建筑物的位置;建筑物的装修标准和风格;楼盘营销策略,楼盘租金与实际成交价格的差异,但弱电系统单位面积投资和楼盘智能化对楼盘租金有一定影响。
摘自《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3年《商业街区智能建筑工程建设》。2.3 楼宇自动化系统的数字化2.3.1 数字楼宇自动化系统的概念 近年来,人们相信未来的楼宇将充满各种智能设备。楼宇控制网络中的传感器、执行器、阀门等都是智能的。楼宇基础设施可以将数据网络和控制网络无缝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楼宇网络。整个楼宇网络将成为未来楼宇控制的模型。整体建筑网络概念不再是对未来的期望,它正在发生在今天。智能设备制造商,子系统和系统呈指数级增长。这种驱动力主要来自于业主,他们对楼宇一体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在情理之中。因为今天,门禁、闭路电视、电梯、暖通空调、安防、消防等楼宇自控子系统的智能化产品已经问世。虽然如此众多的智能产品正在导致楼宇子系统的逐步更新,但真正的整体楼宇网络系统仍然很少见。厂商一方面表示他们正在全面向开放系统迈进,但另一方面限制了互操作产品的发展,因为他们不得不面对标准网络通信协议和真正开放的架构所带来的市场变化。大公司愿意维持现状,主要是出于利益考虑。许多大型供应商已经在其底层设备中采用了技术,因为他们发现使用平台是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技术,可以使封闭系统中的设备相互通信。
2.3.2楼宇自控系统远程监控 基于互联网的楼宇设备远程监控架构可以基于各种操作系统平台。对于市场上的BA系统,如、等产品,系统内置专用数据库,并提供接口,可转换为标准数据库。通过上述方法,用户可以从远程数据库调用,了解整个BA系统的情况。如果他想获取BA系统的实时状态并实时控制BA系统,可以通过浏览直接监控BA系统。现代楼宇自控系统应以实现信息交互、集成和共享为基础,实现统一的人机界面和跨平台的数据库访问,真正实现本地和远程信息的实时监控、数据资源的全面共享、全局事件。快速加工,综合科学管理。一旦将传统的BAS系统延伸到互联网上,楼宇管理者甚至可以在千里之外尽职尽责。可以说,互联网与智能建筑密不可分。通过互联网,不仅可以完成监控职责,而且还有很多便利。例如,楼宇设备制造商可以通过互联网不断了解其设备的运行情况。当设备运行出现异常状态时,厂家可以立即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当然,可以降低运营和管理成本。可以说,基于互联网的BAS技术代表了楼宇自动化的发展方向。2.4楼宇自控系统控制设备越来越智能化 2001年,据BSRIA测算,中国商用中央空调市场总值约9亿美元。
而家用空调的价值如果按照产量来估算(考虑到价格战的因素),估计在60亿到70亿美元之间。两者加起来不到80亿美元。那一年,开利的全球销售额接近 90 亿美元。中央空调系统BA系统初投资一般在50元/m2左右,中央空调系统初投资仍可节省10%~20%。空调变风量系统和变水量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变频器降低空调输送系统的能耗。作为BA系统控制的一部分或执行器,变频控制在BA系统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BA系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降低初期投资,节省运行成本和人工成本,更好地实现舒适控制要求,协调各系统。BA系统是中央空调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智能建筑的节能与管理智能建筑,尤其是BAS(楼宇自动化),与高层建筑的节能研究密切相关。检测建筑物能耗的各种传感器和仪表是BAS的组成部分之一。该数据库是节能研究的基础,是BAS核心软件的组成部分。分布式控制系统是完成BAS各个子系统控制功能的主要手段,也是实现节能的媒介。良好的管理可以使高层建筑的能耗降低10%施耐德楼宇自控传感器,通过优化设备运行可以节省10%的能源,这两者都可以通过BAS软件来实现。
智能建筑中BAS的核心是HVAC(暖通空调)系统,其投资比重大、能耗大,占建筑总能耗的50%以上。因此,暖通空调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不仅是实现环境控制效果的关键,也是获得直接经济效益的关键。要实现智能建筑的节电,重点是暖通空调系统的节电和节能。在国外BAS中,系统节能率一般在30%左右,这也是业主投资楼宇智能化的主要回报之一。不过,目前国内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智能建筑并不多。主要原因是市场管理和技术管理的问题。技术管理的问题是 HVAC 自动化设计和 HVAC 系统设计之间的脱节。在智能建筑中,暖通空调及其自控系统工程实施的步骤一般是由建筑设计院的暖通专业人士进行暖通空调设计,提出暖通空调自控要求,控制部分由自控设备制造商设计。设计施工设计,安装调试,交物业管理部门进行运营管理。这些环节包括建筑设计院、设备安装、自控厂家和业主等单位。项目实施要形成紧密配合,运作要一一衔接;但实践表明,目前各个重要环节经常出现脱节现象,留下后遗症,给BA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节能效果带来严重问题。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上述问题,以实现节能效果。
智能建筑中还有其他节电节能的系统,如照明、电梯等,应进行优化设计,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达到良好的节能、节能效果。照明系统的能耗占商业建筑能耗的26%,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可以大幅度降低高层建筑的能耗。2003年楼宇自控系统市场调查数据主要集中在国内外楼宇自控系统品牌。(<@1)楼宇自控系统满意度。(5)常用变风量控制系统品牌,见表10/图6。表10常用空调控制系统品牌,见表 11/图 7;表 11 新风风机控制系统常用品牌,见表 12/图。8个;表 12 常用配电控制系统品牌,见表 13/图。9; 表 13 常用给排水控制系统品牌,见表 14/图。10、表14结论 目前,国内部分智能建筑的BA系统运行情况较好。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其实是楼宇智能系统设备的大市场,但楼宇智能系统设备行业基本在国外。,对国家安全、工程投资、技术进步、运营管理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提高我国工业化水平是一件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