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2016年楼宇自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时间:2022-01-20

一、2016年楼宇自动化行业发展概况

据统计楼宇自控系统行业,我国每年新竣工建筑面积已超过20亿平方米,接近全球年建筑量的一半。预计未来十年全国将有8000-9000座左右的智能建筑,其中楼宇智能化投资约占建设总投资的5%-10%。据业内人士介绍,仅建筑自控,不包括整体绿色建筑,全球市场规模可达700亿-900亿美元(约合4630亿-5953亿元人民币)。随着楼宇智能市场的扩大,楼宇自控系统市场自然会兴起。根据IHS《2013年中国设备市场报告》楼宇自控系统行业,中国市场规模

楼宇自动化行业在中国已经发展了 20 多年。虽然目前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但随着近年来政策的推动,信息技术、能源等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智能楼宇需求的扩大,楼宇自控行业已经处于高速发展期生长。

二、楼宇自动化行业发展现状

品牌数量增加

从早期被日比环境、朗格、爱德华、强生、蜂蜜等几个国外品牌细分市场,到国内品牌崛起并与国际品牌并存,总共不下50个品牌,这个数字每天都在增加。但作为智能化领域门槛较高的楼宇自动化行业,从总量上与监控视频等行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为最终用户提供更低的价格

1990年代,每个终端用户购买一款楼宇自控产品的成本在两三千元左右。但随着国内企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应用范围的扩大,价格已经下降到千元以下。

更广泛的应用

从早期只用于高端商业建筑和中小型建筑,到覆盖一二线城市的众多公共建筑(包括住宅),楼宇自控系统的应用范围已变得越来越宽。

功能性能提升

从机电设备的早期监控与策略,到现在的监控与策略、能耗管理、预警与报警、运维、大数据管理,楼宇自动化提高了系统的效率,优化了运行,从而降低了费用。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人们不再满足于过去对楼宇设备的监控和管理,而是形成了新的楼宇设备管理理念。

二、品牌指数分析

目前,我国建筑智能产业仍处于成长期。小型企业较多,行业集中度较低。但一些具有大中型智能工程实施经验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在行业的各个细分市场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智能企业。

千品牌指数系统对楼宇自控行业的28个品牌进行了监测。其中,西门子、霍尼韦尔、江森自控的总分连续位居前三,品牌综合实力强劲。此外,作为国产品牌的领军品牌,同方泰德位列前五,上海格瑞特位列前十,助力楼宇自动化国产品牌企业的崛起。

楼宇自控行业品牌活跃度和口碑评分前三名

根据千家品牌实验室2016年发布的楼宇自控品牌指数,1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楼宇自控行业品牌活跃度平均分波动较大,而口碑平均分变化不大,表明行业 各品牌在国内口碑稳定,但2016年1-3月,行业活跃度下降,行业竞争趋于缓和;4月以后开始波动和增加,竞争日趋激烈。

2016年楼宇自动化行业活动,口碑平均分

2016年楼宇自动化行业品牌指数单项平均分

三、“互联网+”浪潮下的新动向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提出并制定我国“互联网+”规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的融合,推动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与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将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在“互联网+”的浪潮下,楼宇自控行业的发展势头迅猛,楼宇自控系统正逐步向高集成、“主动”能源管理和云服务的趋势转变。

1、物联网让楼宇自动化系统高度集成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深入,人们对楼宇中的各个子系统的功能要求更加细致,楼宇自控子系统和自动化产品种类的不断扩展,使得每栋楼宇都成为一个信息节点。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楼宇自控系统就是将这些节点连接起来,楼宇控制企业应该考虑如何将楼宇内的照明、暖通、安防、通信网络等子系统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中进行统一管理。监控并实现数据相互共享,考验楼控集成商的开放集成和方案集成能力。

2、“主动”能源管理

据统计,我国已建成的智能建筑中约有80%的楼宇设备监控系统(BAS)仅具备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和自动控制功能,缺乏对设备能耗的计量和管理能力。智能建筑逐渐无法满足物联网时代高效能源管理的要求。未来,要求建筑能耗管理更加精准、全面,能耗可预测,对能耗进行科学管理。

3、“云服务”让城市建筑能源管理高度智能化

楼宇自控系统的数据挖掘与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是一个前景广阔的蓝海市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需要大数据技术提供支撑,充分发挥大数据集群优势,分析用户需求,实现照明、空调、电梯的自动化配置数据,让城市建筑能源管理高度智能化。改变。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3 Copyright 2014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