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上海 楼宇自控

时间:2020-04-03

在智能建筑中如果外窗能够部分开启将会大大提高使用者对室内环境的主观评价。这首先是在心理上满足了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其次从窗口引进的新风空气龄小有助于消除使用者对室内空气不流通、有异味和陈腐的感觉。但是超高层建筑开窗是有一定风险的。第一开窗不合理会造成紊流和强烈气旋;第二在上海等高湿度地区如果将高湿度空气引入室内会造成不舒适感或反而加大空调负荷。第三我国大城市由于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汽车尾气未得到彻底治理大面积的建筑工地以及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沙尘暴等原因室外空气已经被污染。笔者在对部分临街建筑测试时也发现了通过新风系统引进室内的NOxCOSO2等室外污染物。因此超高层建筑能否利用自然通风要视建筑位置、主导风向、周围环境等因素而定。

智能控制的人性化

近年楼宇智能化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系统自动化、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但与此同时使用者对智能化的认同度却越来越低。美国的一位学者ETenner在他的《技术的报复》一书中就曾用大量事例说明对人来说技术并非越先进越好笔者调研的智能建筑中就有这样的问题存在。有的大楼风机盘管系统全部集中控制使用者没有一点自主权”‚感到闷热时只能打电话投诉感到太冷时只能穿上常备在办公室里的衣服。有的大楼里的设施需要复杂的程序才能启动初来乍到者无所适从、手足无措。使用者会产生自己被管制、被控制的感觉。因此尽管带有自控的集中式空调系统各方面都优于家用空调但许多人还是青睐家用空调。他们喜欢的恐怕主要是家用空调使用中那份自由自在的感觉。对智能建筑环境主观评价不佳的原因有部分是源于人们由于机器控制人而不是人控制机器而引发的逆反心理。

图片41.png

在楼宇自动化(BA)系统的设计中也应更多地以人为本。比如风机盘管系统就完全没有必要集中控制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房间温控器和三档调速开关。智能建筑的空调系统控制应实现个性化和个人化。有的大楼管理者担心把风机盘管的控制权交给用户会造成能耗的增加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绝大多数用户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调节空气。而系统无谓的耗能(standbyloss‚比如当房间无人时的空耗)倒应该成为控制的重点。对现代DDC控制的BA系统这是不难的。

图片42.png 

结论

笔者根据近两年的测试和调研对上海智能建筑空调系统与室内生态环境的关系作了初步的分析。建筑物室内生态环境是以人为中心的整个室内环境[3]。因此智能建筑中的空调系统或智能系统都应以人为本。以前无论是设计者还是管理者认为只要空调系统的调试测试能够符合标准规范自己的工作就算做到家了对客户的主观评价一般不很重视。可以说我们只是在做建筑空调而不是人的空调。现在应该把目标调整到保证室内环境品质上来。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空调系统又不可能或不应该去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即使是衡量热环境的PMV指标也是建立在一定百分比的不满意率的基础上的。笔者也了解到少数特殊人物对室内环境也会提出特殊化的不合理要求。以人为本应该是以大多数人为本。现在的问题是为了满足少数人的需求(例如要求过高或过低的室温将室内温控装置设在VIP的房间里等等)而牺牲多数人利益。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3 Copyright 2014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