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和要求 第二章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和要求 对“*”条款的逐一书面答复。1. 系统概述 本系统主要用于实现##########室内热源、空调通风、照明、给排水、电梯的监控管理和优化节能控制、供配电、弱电中央监控机房中央管理主机提供系统对应的接口设备和软件,弱电专业分包商提供与上述相关专业的合作及全部调试接口,从而实现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的管理模式,即############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同时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 手术。该系统主要由楼宇自动化中央管理主机和操作站、通讯控制器、现场控制器(DDC)、传感器和执行器组成。中央管理主机、操作站、通讯控制器和现场控制器均连接到以太网。2. 设计原则与环保: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建筑内环境及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充分考虑公共区域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以及节能应用并且节约资源,通风空调设备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技术:设计采用先进、成熟、可靠的技术,同时具有可扩展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舒适性:本系统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各类人员对环境的特殊需求,通过对建筑物内空调、通风等设备的监控,建立了适宜的健康环境。3. 产品选择可接受的系统品牌有:美国(EBI+系统)、德国(系统)、德国(系统)。* 需提供系统品牌厂商的授权文件,并提供进口产品的原产地证明。* 需提供系统品牌厂商两年质保授权文件。第二章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及要求 *根据控制器实际使用的监控点,应预留不少于10%的保证金。具体预订要求见附件1;填写表格后,将作为招标文件的一部分反映在技术标书中。4. 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整个系统完全符合以下现行法规和规范:GB/-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2003智能建筑工程验收规范-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82中国电气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79-85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IEEE 802.3u -T标准5.
弱电专业分包商应提供系统所需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实现与集成系统及其他相关系统的接口,完成功能集成任务。5.1 工程接口5.1.1 楼宇自控系统安装工程接口 负责控制器和现场设备的安装楼宇自控协议,负责电缆和控制室设备的端接,每个领域的直接数字控制器和现场设备。5.1.2 与电气安装工程的接口在中央监控室和各现场直接连接数显控制器,以各种配电箱(柜)接线端子为界,除接线端子(包括接线端子)以外的管道和设备属于本项目范围。楼宇自控系统设备与机房接地体的连接工作属于本项目范围(接地体由电气专业负责)。第二章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及要求5.1.3及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接口楼宇自控系统本身所需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均在本次招标范围内. 6. 系统硬件系统采用分布式控制方式。DDC变电站位于每层机电室或弱电井内,中央管理主机和操作站位于三楼中央总监控室。运行楼宇自控系统的多个计算机工作站可以连接到中央管理工作站所连接的网络上,保证工作站同步运行。该系统要求可靠性、实用性、经济性和可扩展性。6.1 系统的开放性要求为了避免设备和系统被专用(即封闭)协议垄断,尽量减少工程投资成本(包括保修期后的系统维护费用等) 、扩容转型升级升级时,无需受制于原设备厂商的顾虑,但完全基于质量/价格比和服务。该系统绑定了协议,实现不同厂商产品的互操作性。
* 楼宇自控系统的管理软件和DDC控制器应符合-5国际标准规定的楼宇自控网络数据通信协议,并能提供符合性声明(PICS)和国际组织的BTL标准认证。系统除自身使用的协议外,还应支持TCP/IP、EIB等国际标准通信协议。系统管理主机应能提供OPC客户端软件和ODBC接口,完成与第三方的信息集成。政党制度。6.2 系统的开放结构 楼宇自控系统需要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不仅满足项目高智能化和系统资源共享的技术要求,同时也满足系统升级、系统扩展和可替换性。要求。* 楼宇自控系统需要两层结构,上层是以太网,集成了传统的管理层和控制层,基于TCP/IP和/IP协议,系统监控计算机和所有DDC控制 第2章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 请求者应直接连接以太网;下层是现场层,可以基于标准的现场总线协议如MS/TP、CAN等,用于通过现场总线连接各种扩展I/O模块。楼宇自控系统需要采用分布式控制方式,实现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降低故障风险,提高可靠性。系统扩展性和可替换性。要求。* 楼宇自控系统需要两层结构,上层是以太网,集成了传统的管理层和控制层,基于TCP/IP和/IP协议,系统监控计算机和所有DDC控制 第2章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 请求者应直接连接以太网;下层是现场层,可以基于标准的现场总线协议如MS/TP、CAN等,用于通过现场总线连接各种扩展I/O模块。楼宇自控系统需要采用分布式控制方式,实现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降低故障风险,提高可靠性。系统扩展性和可替换性。要求。* 楼宇自控系统需要两层结构,上层是以太网,集成了传统的管理层和控制层,基于TCP/IP和/IP协议,系统监控计算机和所有DDC控制 第2章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 请求者应直接连接以太网;下层是现场层,可以基于标准的现场总线协议如MS/TP、CAN等,用于通过现场总线连接各种扩展I/O模块。楼宇自控系统需要采用分布式控制方式,实现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降低故障风险,提高可靠性。* 楼宇自控系统需要两层结构,上层是以太网,集成了传统的管理层和控制层,基于TCP/IP和/IP协议,系统监控计算机和所有DDC控制 第2章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 请求者应直接连接以太网;下层是现场层,可以基于标准的现场总线协议如MS/TP、CAN等,用于通过现场总线连接各种扩展I/O模块。楼宇自控系统需要采用分布式控制方式,实现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降低故障风险,提高可靠性。* 楼宇自控系统需要两层结构,上层是以太网,集成了传统的管理层和控制层,基于TCP/IP和/IP协议,系统监控计算机和所有DDC控制 第2章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 请求者应直接连接以太网;下层是现场层,可以基于标准的现场总线协议如MS/TP、CAN等,用于通过现场总线连接各种扩展I/O模块。楼宇自控系统需要采用分布式控制方式,实现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降低故障风险,提高可靠性。它集成了传统的管理层和控制层,基于TCP/IP和/IP协议,系统监控计算机和所有DDC控制第2章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和请求者应直接连接到以太网;下层是现场层,可以基于标准的现场总线协议如MS/TP、CAN等,用于通过现场总线连接各种扩展I/O模块。楼宇自控系统需要采用分布式控制方式,实现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降低故障风险,提高可靠性。它集成了传统的管理层和控制层,基于TCP/IP和/IP协议,系统监控计算机和所有DDC控制第2章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和请求者应直接连接到以太网;下层是现场层,可以基于标准的现场总线协议如MS/TP、CAN等,用于通过现场总线连接各种扩展I/O模块。楼宇自控系统需要采用分布式控制方式,实现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降低故障风险,提高可靠性。系统监控计算机和所有 DDC 控制 第 2 章楼宇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 请求者应直接连接到以太网;下层是现场层,可以基于标准的现场总线协议如MS/TP、CAN等,用于通过现场总线连接各种扩展I/O模块。楼宇自控系统需要采用分布式控制方式,实现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降低故障风险,提高可靠性。系统监控计算机和所有 DDC 控制 第 2 章楼宇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 请求者应直接连接到以太网;下层是现场层,可以基于标准的现场总线协议如MS/TP、CAN等,用于通过现场总线连接各种扩展I/O模块。楼宇自控系统需要采用分布式控制方式,实现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降低故障风险,提高可靠性。
控制中心任何一台或全部工作站/服务器的停机不会影响现场控制器的功能和设备运行,也不应中断其所在的局域网通讯控制及其他工作站的正常运行. (1)控制电脑和DDC控制器之间使用以太网连接,点对点通信速率不低于。(2)DDC控制器和控制器之间使用以太网连接DDC控制器,点对点通信传输速率不低于,。(3)DDC控制器与I/O扩展模块之间的通信传输速率不低于。6.@ >3 楼宇控制中心管理主机及操作站配置/2.@ > 8G或同等PC服务器;1G以上内存,133外频,160G以上硬盘,至少1、1、1、1个USB口;4x AGP 卡,显存 -32M 字节;10/100 /1000M自适应网卡,DVD-RW;22" LCD 显示屏。6.4 现场控制器(DDC) 6.4.1 主要功能要求* 1) DDC 控制器 必须是32位处理器的智能控制器2)可根据不同控制设备和控制点的性质和数量选择多种型号。章节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DDC控制器的经济性和满足使用要求的要求。至少 1、1、1、1 个 USB 端口;4x AGP 卡,显存 -32M 字节;10/100 /1000M自适应网卡,DVD-RW;22" LCD 显示屏。6.4 现场控制器(DDC) 6.4.1 主要功能要求* 1) DDC 控制器 必须是32位处理器的智能控制器2)可根据不同控制设备和控制点的性质和数量选择多种型号。章节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DDC控制器的经济性和满足使用要求的要求。至少 1、1、1、1 个 USB 端口;4x AGP 卡,显存 -32M 字节;10/100 /1000M自适应网卡,DVD-RW;22" LCD 显示屏。6.4 现场控制器(DDC) 6.4.1 主要功能要求* 1) DDC 控制器 必须是32位处理器的智能控制器2)可根据不同控制设备和控制点的性质和数量选择多种型号。章节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DDC控制器的经济性和满足使用要求的要求。@6.4.1 主要功能要求* 1) DDC 控制器 必须是一个以32位处理器为核心的智能控制器,协议必须作为内部通信协议。< @2)可根据不同控制装置和控制点的性质和数量,选择多种型号。章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及经济型、能满足使用要求的DDC控制器的要求。@6.4.1 主要功能要求* 1) DDC 控制器 必须是一个以32位处理器为核心的智能控制器,协议必须作为内部通信协议。< @2)可根据不同控制装置和控制点的性质和数量,选择多种型号。章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及经济型、能满足使用要求的DDC控制器的要求。可根据不同控制装置和控制点的性质和数量,有多种型号可供选择。章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及经济型、能满足使用要求的DDC控制器的要求。可根据不同控制装置和控制点的性质和数量,有多种型号可供选择。章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及经济型、能满足使用要求的DDC控制器的要求。
3)具有模拟和数字输入/输出接口,并提供一些通用输入/输出接口。4)具有断电、通讯中断、误操作等保护功能。5)根据现场执行器和传感器反馈的数据和状态,可以根据中央管理工作站或内置控制程序(EPROM)发送的命令和数据对设备进行监控。6)DDC控制器的结构应该是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配置模拟/数字输入/输出模块。所有输入/输出模块应具有现场监控和手动控制功能。大中型控制器必须支持分布式点扩展模块模式,点模块可以就近安装。< @7)拥有多密码系统。8)所有现场DDC必须是高性能的,独立于更高级别的处理器,能够独立工作并直接联网完成复杂的控制、监控和能源管理功能。多个控制器可以通过点对点的网络连接进行通信,并且可以通过网络的任何现场DDC上的手持便携式终端进行网络连接。9)可完成比例、积分、微分(PID)、脉宽调节(PWM)或连续模拟信号输出等控制功能。具有时间和日期的自动控制功能,或根据检测到的其他传感器信号的启停计算控制功能。它可以通过基本语言对受控设备进行编程,使受控设备在其合理的工作条件下自动运行。达到节能、方便管理的目的。10)DDC控制器不仅与主控计算机通信,还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总线与其他DDC控制器进行点对点通信。
11)软硬件必须提供因意外断电而自动重启。I/O 模块支持热插拔,便于设备维护和因系统变化而进行的设备调整,无需停机。6.4.2 大点可扩展DDC控制器及其扩展模块 大点可扩展DDC控制器主要用于需要集中管理大量监控点的场合。要求每个DDC控制器及其扩展模块管理的监控点容量不少于300点。具体要求如下: * 1) DDC控制器应采用-5国际标准规定的协议第二章楼宇自动化系统的技术规范和要求,并符合B-BC楼宇级控制器的BTL认证。DDC控制器应直接连接以太网,DDC之间以及DDC与管理主机之间的通信应使用/IP协议。* 2) DDC控制器应使用32位CPU处理器,工作频率不低于40MHz,内存48M以上楼宇自控协议,128M以上。* 3) DDC控制器应具备WEB网络服务功能,即网络中的任何PC都可以通过浏览器远程访问控制器,可以进行参数调整和上传/下载数据。* 4) DDC 控制器具有用户界面和调试界面模式。在用户界面模式下,用户可以在现场监控和手动控制被控设备。
5)DDC控制器应具有独立的调节和控制功能,独立的时间程序和时钟,完全独立于管理主机运行。即使通讯中断,也不会影响控制器的正常运行。6)DDC控制器应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任何一个控制器都可以实现系统中所有其他控制器的远程操作,包括对所有参数的监控。<@7)DDC控制器的扩展模块应具有对被控设备的现场监控和手动控制功能,即可以通过控制器的液晶屏和按键、指示灯对被控设备进行监控在操作键盘或扩展模块上。地位,并可手动控制受控设备。8)DDC控制器应配备锂电池,以保证外接电源故障一年内数据不丢失。9)DDC 控制器应具有至少四级密码保护。10)DDC控制器应支持EIB等开放协议的数据通信 *11)DDC控制器应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不小于15年(13.140,000 小时)。6.4.3 小点单元式DDC控制器 小点单元式DDC控制器主要用于分散点数较少的场合。要求每个DDC控制器管理的监控点容量不少于15个,但不得超过 50 分。具体要求如下: * 1) DDC控制器应采用-5国际标准规定的协议第二章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和要求,并符合BTL认证B-AAC 高级应用级控制器。
DDC控制器应直接连接以太网,DDC之间以及DDC与管理主机之间的通信应采用/IP协议。* 2) DDC 控制器应使用 32 位 CPU 处理器,并应具有 8M 或更多 RAM,4M 或更多。* 3) DDC控制器应具备WEB网络服务功能,即网络中的任何PC都可以通过浏览器远程访问控制器,可以进行参数调整和上传/下载数据。* 4) DDC控制器应配备液晶显示屏和操作按钮,用户可以对被控设备进行现场监控和手动控制。5)DDC控制器应具有独立的调节和控制功能,独立的时间程序和时钟,并且完全独立于管理主机运行。即使通讯中断,也不会影响控制器的正常运行。6)DDC控制器应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任何一个控制器都可以实现系统中所有其他单元控制器的远程操作,包括对所有参数的监控。<@7)DDC控制器应配备锂电池,以保证外接电源故障一年内数据不丢失。8)DDC 控制器应具有至少四级密码保护。* 9)DDC 控制器应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 (MTBF) 不少于 15 年(13.140,000 小时)。7. 系统软件1) 应用软件采用分层的面向用户的模块化结构,便于系统功能的扩展和更新,用户界面好,容错能力强,响应时间短。;2)具有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GUI);3)具有良好且易于操作的中文界面;4)具有多级操作和密码设置,按管理划分电平,具有超时保护显示功能;5)使用交互式菜单为系统操作员提供一个清晰的目录来访问系统;6)对需要操作的控制点进行实时状态显示和下达命令的操作说明;第二章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及要求<@7) 方便系统功能的扩展和更新,用户界面好,容错能力强,响应时间短。;2)具有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GUI);3)具有良好且易于操作的中文界面;4)具有多级操作和密码设置,按管理划分电平,具有超时保护显示功能;5)使用交互式菜单为系统操作员提供一个清晰的目录来访问系统;6)对需要操作的控制点进行实时状态显示和下达命令的操作说明;第二章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及要求<@7) 方便系统功能的扩展和更新,用户界面好,容错能力强,响应时间短。;2)具有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GUI);3)具有良好且易于操作的中文界面;4)具有多级操作和密码设置,按管理划分电平,具有超时保护显示功能;5)使用交互式菜单为系统操作员提供一个清晰的目录来访问系统;6)对需要操作的控制点进行实时状态显示和下达命令的操作说明;第二章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及要求<@7) 容错能力强,响应时间短。;2)具有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GUI);3)具有良好且易于操作的中文界面;4)具有多级操作和密码设置,按管理划分电平,具有超时保护显示功能;5)使用交互式菜单为系统操作员提供一个清晰的目录来访问系统;6)对需要操作的控制点进行实时状态显示和下达命令的操作说明;第二章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及要求<@7) 容错能力强,响应时间短。;2)具有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GUI);3)具有良好且易于操作的中文界面;4)具有多级操作和密码设置,按管理划分电平,具有超时保护显示功能;5)使用交互式菜单为系统操作员提供一个清晰的目录来访问系统;6)对需要操作的控制点进行实时状态显示和下达命令的操作说明;第二章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及要求<@7) 具有多级操作和密码设置,按管理级别划分,具有超时保护显示功能;5)使用交互式菜单为系统操作员提供一个清晰的目录来访问系统;6)对需要操作的控制点进行实时状态显示和下达命令的操作说明;第二章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及要求<@7) 具有多级操作和密码设置,按管理级别划分,具有超时保护显示功能;5)使用交互式菜单为系统操作员提供一个清晰的目录来访问系统;6)对需要操作的控制点进行实时状态显示和下达命令的操作说明;第二章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及要求<@7)
命令报告:启动/停止操作的历史报告确认历史。调整报告:最大值最小值和中值。所有的能源消耗和运行记录都以表格形式打印出来。定期提供水、电、气等消耗曲线。11)可以记录和分析各种参数的历史趋势(最长可达一年);12) 可以提供设备维护管理自动化所需的各种数据、资料和指标;13) 可以表达设备的开/关、液位、手动/自动、温度等状态和参数、流量、湿度、压力、位置等通过图形、图像、动画、报表等,通过键盘可以通过鼠标或鼠标等操作方式监控相关设备;14) 当设备出现故障时,会自动报警,并可通过报警菜单显示和切换到相关设备的位置屏,方便维护和维修,同时建立设备的维护。文件; 必须准备一个报警处理程序和所有相应的报警处理程序。* 15) 系统操作软件必须是能够实时、多任务处理的操作平台,并提供配套的设备管理软件、编程工具软件和绘图软件。还应配备通讯管理软件、PID控制及自适应优化控制软件、故障诊断软件、能源管理软件、用户在线编程软件、数据库编程软件。具有菜单式选择方式和良好的人机对话界面。16) 采用绘图软件,采用多窗口图形和动态图形显示技术,可绘制并显示每栋楼的平面图和每层设备,各受控设备的工艺流程图,自动控制系统图等。直观显示各个受控设备的地理位置。
1<@7)系统有远程维护接口,要求中标人具备远程维护能力。第二章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与要求 18) 控制程序和设备运行参数可在线编辑,无需中断系统运行。19)有调度程序,可根据季节变化、节假日等安排设备启停。 20)至少10个运行楼宇控制系统的工作站可以连接网络中央管理工作站同步运行。8.系统功能8.1 热源系统监控热源设备的工作状态,这是保证供暖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根据供回水压力、回水流量等系统参数,通过计算实际负荷,调整运行机组台数,实现群控,节约能源。热源系统监控:主要热源设备包括锅炉、换热器、循环水泵、补给水泵等,具体监控内容如下: - 循环水泵运行状态监控及故障报警信号; - 监控冷却水供回水温度,控制冷却塔风机启停,保证冷却水供水温度达到设定值,以及冷却水泵与冷却塔的连接 启停控制一一对应;- 压差控制:监测冷冻水的总供回水压力,调节旁通阀的开度,保证系统供回水压差稳定;- 监测供回水温度,监测供回水压力,调节旁通阀开度,节约能源;- 监控冷补水泵的工作状态,故障报警;- 检测膨胀罐的液位;- 监控各种功能的电动水阀;- 监控各种设备的累计运行时间,确保每台设备的运行时间平衡。
8.2 空调系统第2 章楼宇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和要求通过监测楼宇空调温度,建立适宜的健康环境。由于充分考虑了建筑物内的自然通风,可调整空调、通风等设备的监控方式,以节约能源和资源。空调机组的具体监控内容如下: - 温度控制:调节冷热水阀,使送风温度达到设定值;- 机组启停控制:根据预先安排的程序,自动控制机组风机的启停,机组停止运行冬季冷热水阀联锁,空调水管电动阀在冬季保持一定的开度;- 监测风机两端的压差;- 监控风机的手动/自动状态、正常运行状态和故障状态;- 累积风扇的运行时间。新风机组的具体监控内容如下: - 温度控制:调节冷热水阀,使送风温度达到设定值;- 机组启停控制:根据预先安排的程序,自动控制机组风机的启停,机组停止运行 冬季冷热水阀联锁,新风风门关闭,空调水管电动阀在冬季保持一定的开度;- 防冻液控制:当防冻开关报警时,联锁停止风机,新风挡板关闭,热水阀全开;- 自动监测滤网两端压差,堵塞时报警,提示清洗滤网;- 监测风机两端的压差;- 监控风机的手动/自动状态、正常运行状态和故障状态;- 累积风扇的运行时间。以上参数均可在彩色显示器上显示并由打印机输出。- 系统启动后,会通过彩色图形显示不同的状态和报警,显示各参数的数值,并可通过鼠标任意修改设定值,以达到最佳工作状态;- 机组各点均可有趋势显示图、报警显示;说明:第二章楼宇自控系统技术规范与要求1) 在建筑群的典型位置,测量室外新风的温度和湿度,测量室外照度,用于整个系统。
8.3 给排水系统监控超高液位报警、水泵运行状态及故障报警,保证生活供水、生活污水、雨水的正常供引。排污及生活供水系统,具体监测内容如下: - 监测水泵故障报警及运行状态;- 监测污水坑内超高报警液位;- 家用水泵变频控制;- 监控各种设备的累计运行时间,确保每台设备的运行时间平衡。以上参数均可在彩色显示器上显示并由打印机输出。系统软件可满足以下自动控制要求: - 系统启动后,通过彩色图形显示不同的状态和报警,并显示各个参数的值;- 泵的每一点都有趋势显示图和报警显示;- 监测水池液位,并进行上限报警;8.4 送排风系统的送排风机和引风机根据楼宇自控系统预先编制的程序自动控制风机的启停,并监控风机的工作状态。粉丝。具体监控内容如下: - 监控风机的手动/自动状态和运行状态;- 监控风扇的故障状态;- 控制风扇的启动和停止;- 监控匹配的新风阀;- 累积风扇的运行时间。第二章楼宇自控系统技术指标及要求 以上参数均可在彩色显示器上显示并由打印机输出。- 系统启动后,通过彩色图形显示不同的状态和报警,并显示各参数的值,并可通过鼠标任意修改设定值,以达到最佳工作状态;- 风机的每一点都有趋势显示图和报警显示;- 统计各种风机的工作情况,并打印成报表供物业管理部门使用。并显示各参数值,并可通过鼠标任意修改设定值,以达到最佳工作状态;- 风机的每一点都有趋势显示图和报警显示;- 统计各种风机的工作情况,并打印成报表供物业管理部门使用。并显示各参数值,并可通过鼠标任意修改设定值,以达到最佳工作状态;- 风机的每一点都有趋势显示图和报警显示;- 统计各种风机的工作情况,并打印成报表供物业管理部门使用。
8.5 电梯系统监控电梯运行方向和故障报警状态。8.6 变配电系统通过综合接口采集设备信号,监控其工作状态和系统参数,保障系统安全运行。8.7 照明系统通过 DDC 采集设备信号。可控制办公楼走廊及大堂区域照明的开/关。监控照明电路开关状态。户外照明和立面照明、泛光照明等的开/关控制。根据工作时间表动态或根据编程的时间程序自动启动/停止照明设备。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