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民用机场航站楼智能系统设计

时间:2022-02-16

[介绍]

郭晓燕(沉阳市)

1 背景概述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民用机场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尽管如此,我国民用航空业仍存在很大不足民用机场航站楼楼宇自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许多地区的民用机场设施仍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航运需求不断增长,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例如,2007年全球航空旅客46.5亿,中国大陆航空旅客1.9亿,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2%;2007年美国民用机场5221个,中国大陆民用机场152个,占机场总数的比例2.9%,人均机场数量的比例为0.6%。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我国航运业和机场建设的发展潜力还是非常巨大的。根据中国民航总局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到2020年,我国民用航空运输机场总数达到244个,新增机场97个(以2006年为基础),形成5大区域:北方: ,东部,中部,南部,西南和西北。机场群计划投资4500亿元。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好民用机场的工程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目前,我国新建机场航站楼规模越来越大,智能化系统配置要求也越来越复杂。设计尤为重要。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民用机场机场一般由飞行区、机务区、货运区、油料区、航站区、行政配套区、业务发展区乃至临港经济区组成。本文重点介绍终端领域。支线机场航站楼智能化系统设计问题 本文重点介绍终端领域。支线机场航站楼智能化系统设计问题 本文重点介绍终端领域。支线机场航站楼智能化系统设计问题

2 机场航站楼智能化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机场建筑智能化设计涉及的主要标准和规范有:民用机场工程初步设计文件-2001的内容和深度要求;民用机场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要求——2005;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2006;交通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xx-2010;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民用机场航站楼离港系统工程设计规范MH/T5003-2004;民用机场航站楼自动化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MH/T5009-2004;民用机场航站楼飞行信息显示系统工程设计规范MH/T5015-2004;民用机场航站楼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MH/T5017-2004;民用机场航站楼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MH/T5018-2004;民用机场航站楼时钟系统工程设计规范MH/T5019-2004;民用机场航站楼广播系统工程设计规范MH/T5020-2004;民用机场航站楼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MH/T5021-2004;民用机场信息集成系统技术规范MH/T5103-2004;民用航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规范MH/T0025-2005;民用航空重要信息系统灾难备份与恢复管理规范MH/T0026-2005;民航公共信息图形标志设置原则和要求MH/T0012-197;民用机场总体规划规范-1999;民航支线机场建设标准-2006;民航运输机场消防设备设备-94;民航运输机场安全设施建设标准95;民用航空公共信息标志的图形符号 - 1997;民用机场客运站区无障碍设施设备配置标准-2000;民用机场照明和照明技术条件的一般要求.1-87;机场周边飞机噪声环境标准-88等 民航支线机场建设标准-2006;民航运输机场消防设备设备-94;民航运输机场安全设施建设标准95;民用航空公共信息标志的图形符号 - 1997;民用机场客运站区无障碍设施设备配置标准-2000;民用机场照明和照明技术条件的一般要求.1-87;机场周边飞机噪声环境标准-88等 民航支线机场建设标准-2006;民航运输机场消防设备设备-94;民航运输机场安全设施建设标准95;民用航空公共信息标志的图形符号 - 1997;民用机场客运站区无障碍设施设备配置标准-2000;民用机场照明和照明技术条件的一般要求.1-87;机场周边飞机噪声环境标准-88等 民用机场客运站区无障碍设施设备配置标准-2000;民用机场照明和照明技术条件的一般要求.1-87;机场周边飞机噪声环境标准-88等 民用机场客运站区无障碍设施设备配置标准-2000;民用机场照明和照明技术条件的一般要求.1-87;机场周边飞机噪声环境标准-88等

例如,在《民用机场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内容及深度要求-2001》中,要求航站楼电子系统一般包括地面信息管理系统、广播系统、CCTV监控系统、飞行动态显示系统(LED或LCD 、CCTV)、动态翻牌等)、值机引导系统、行李提取系统和登机口显示系统。此外,还有旅客出发系统、综合布线系统、主时钟系统、旅客信息系统、楼宇自控系统(楼宇设备监控系统)、电子设备供电与接地、弱电系统信息集成等。在设有停机坪控制中心或调度服务的航站楼,停机坪控制中心或调度服务室也可以包括在终端电子设计中。在民用机场项目初步设计的设计说明中,审批文件和依据材料中与专业设计相关的内容,主要设计参数(如航站楼面积、建筑形式、旅客吞吐量等)说明列出的批准文件和参考资料中与本专业设计相关的内容,以及其他专业提供的本项目设计资料。列出设计中采用的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明确设计范围,并根据设计任务书和相关设计资料(其他单位联合设计时)的要求,说明专业设计的内容和分工。如果是扩建或改建项目,应说明原弱电系统与新部件的关系以及提供的设计数据。航站楼的流程设计和与其他专业的接口划分,如公共传播等,所涉及的制度应予以明确说明。同时说明各系统设计中需要说明的功能、配置等问题,如与终端内外通信设施的通信方式、终端所需的通信线对数等。建造,专线对数、信号线性质(传输速率等特殊技术要求)、电子设备系统接地方式、接地电阻值、防雷措施等。设计图纸包括各系统原理框图、候机楼各层各系统电子设备布置图、通信卫星接收天线布置图(出发系统和卫星电视用)、系统机房布置图、电子系统布置图整个航站楼。供电系统图、航站楼内各电子系统的电缆连接图、接地系统的连接图等。施工设备监控系统需要说明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划分、系统的组成、监控点数、监控方式及其要求;中心站软硬件系统、区域站形式、接口位置及要求等。还包括通信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广播扩声系统、同声传译系统、呼叫信号、公共显示和时钟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安防系统设计等。主要设备及材料表、计算书、设计审批中需解决或确定的要求。监测点的数量、监测方法及其要求;中心站软硬件系统、区域站形式、接口位置及要求等。还包括通信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广播扩声系统、同声传译系统、呼叫信号、公共显示和时钟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安防系统设计等。主要设备及材料表、计算书、设计审批中需解决或确定的要求。监测点的数量、监测方法及其要求;中心站软硬件系统、区域站形式、接口位置及要求等。还包括通信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广播扩声系统、同声传译系统、呼叫信号、公共显示和时钟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安防系统设计等。主要设备及材料表、计算书、设计审批中需解决或确定的要求。

又如在《民用机场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及深度要求-2005》中,航站楼智能化系统设计需要列出航站楼方案设计文件、初步设计批复文件以及实施的主要规范和标准。,说明航站楼内电子系统的设计范围、设计接口、设计内容、设计数量和技术要求,设计图部分还应包括相关平面图、系统主机、各航站楼设施布局电子系统、端子楼内各系统接线图、配电及接地系统图、接线系统图、各电子过程配电盘接线图、

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2006》对机场航站楼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做出了全面规定,要求航站楼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1)智能集成系统。

2)信息设施系统。包括通信接入系统、电话交换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系统、卫星通信系统、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广播系统、会议系统(应设,​​其他系统为“需要“设置”)、信息引导和分发系统、时钟系统。

3)信息应用系统。包括交通工作业务系统、旅客查询系统、综合显示屏系统、物业运营管理系统、公共服务管理系统、公共服务系统、智能卡应用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自动取票系统、旅客行李管理系统。

4)楼宇设备管理系统(楼宇设备监控系统)。

5)公共安全系统。包括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安全技术防御系统还包括安全防御综合管理系统、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全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检管理系统、车库管理系统。

6)机房项目。包括信息中心机房、数字程控电话交换系统机房、通信系统总布线机房、智能系统设备总控室、消防监控中心机房、安防监控中心机房、通信接入机房、有线电视前端设备机房、弱电机房或电信机房、应急指挥中心机房。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2006》还规定了电话交换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广播系统、航班信息综合系统、时钟系统、安检信息系统和泊位。导引系统、离场系统、飞行动态信息显示系统、登机桥监控系统、施工设备管理系统等均有具体规定,要求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 在较大的机场候机楼等区域建立机场应急联动指挥中心。

此外,在《安全防护工程技术规范GB/-2004》和即将出台的行业标准《交通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对民用机场航站楼相关智能系统的设计做出了具体规定。

3 机场航站楼智能化系统设计中值得关注的几个热点问题

1)国内机场建筑及智能化系统设计的现状是,在上述如此巨大的市场中,国内专业从事民航机场设计的设计单位只有少数具有特殊设计资质,并且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国内多家大型民用建筑设计院较早参与了机场航站楼的设计,并取得了大量的设计成果。部分设计单位的智能化系统设计完全覆盖了机场航站楼的各种智能化系统。有的单位专注于航站楼各类智能系统的咨询和监理,有的单位开展了联合设计。专业合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推动作用。

2)机场航站楼智能系统的设计不仅具有通用性,而且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由于民用机场机场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一个设计单位很难独立完成整个机场的智能化系统设计,尤其需要区分接口并协调同步实施。因此,设计单位内外的专业合作非常重要。同时,由于航站楼建筑设计单位内各学科的合作更加深入、具体、便捷,航站楼内部智能系统的设计由建筑设计单位的弱电专业设计师完成是可行的。楼宇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需要与其他专业人士深度合作的智能系统就更显得必要了。与民航侧相关的系统,要做好协调,预留外部接口。

3)要充分关注机场航站楼智能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系统方案的整体合理性。在设计终端智能系统时,应按照现行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精心设计。. 目前,大量的机场航站楼智能系统设计从系统架构上没有按照现行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系统设计内容与标准要求相去甚远,明显暴露无遗。 . 设计初期,没有专业定型,随意性很强。甚至智能子系统的名称也大多与标准不同或不同,特别是在大型航站楼和许多智能子系统的情况下。在设计、招投标、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和维护等过程中容易造成混乱。因此,按照标准的要求,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不同规模、不同地区的机场航站楼的实际需求,解决智能子系统设置和整体系统架构的问题。

4)随着机场客流量的快速增长和服务覆盖面的不断扩大,机场不仅是航空运输的中心,也是陆空运输的交通节点。一方面连接空中交通,另一方面连接着陆道路的各种交通。近年来,航站楼的陆路交通内容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从最初的出租车、私家车、公交,到连接市区的地铁、轻轨,甚至到长途连接其他周边城市和地区。公共汽车,甚至城际铁路等。在这个现实中,机场不仅需要航站楼来承担空侧运输,但也需要一个能轻松与航站楼连接,并能应对各种交通系统复杂连接条件的地面交通中心,解决陆路交通问题。交通,于是GTC等新型交通中心诞生,如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德国法兰克福国际机场、上海虹桥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核心区三层换乘楼层、虹桥机场T2航站楼可用于交通运输,承担连接地面、地上、地下各种交通设施的任务,为机场提供高效便捷的交通服务,同时也激活航空城或港口经济的发展。区。GTC已成为连接航站楼与航空城的真正多元化、综合性核心建筑,具有非凡的可达性,对智能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集地面交通换乘中心(GTC)和机场候机楼为一体的综合交通大楼智能系统的综合设计,在设计上要特别处理,使其既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又能根据需要使用。到出发。到站全流程将与相关智能系统(如信息引导发布系统、时钟系统、交通工作业务系统、旅客查询系统、

5)注重机场航站楼各个智能子系统的详细设计,物尽其用,物尽其用智能系统的高额投资。笔者通过多年对国内外30多个大型骨干机场的实地调研,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通过研究、分析和比较发现,它确实能够全方位满足乘客对智能系统的实际需求。机场不多。例如,国内机场时钟系统缺失很多;候车区、休息区等场所智能系统设备布局不合理,乘客使用起来不便;一些机场航站楼既没有无线上网接入,也没有预留航站楼信息。

6)火灾自动报警器和火灾联动控制电路的安全性应引起足够重视。通过调查发现,部分机场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一些机场航站楼大空间内的线条与钢结构混杂交叉(因为现在的机场航站楼大多是钢结构建筑),既不美观也不美观。不安全;部分机场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线路采用塑料管道铺设,未采取防火措施。在智能系统设计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现行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对设计进行改进和细化。

7)机场候机楼大部分空间变化较大,由于智能子系统和对应管线较多,更要注重专业合作,管网整合。子系统的线路全部铺设在一个线槽中,难以完全分散铺设,因此线路集中的路段应根据系统进行适当的分类。

8)机场航站楼智能系统在建筑节能的设计和实施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机场航站楼消耗大量能源。例如,航站楼大空间内的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会消耗大量电能。另外总体规划布局要合理(比如高大空间的照明灯不宜设置在天花板上)。应以灯具为主要组成部分,照明应考虑直接在地面上。一些机场采用了这种照明方案,具有显着的节能效果。更有效地节约能源。同时,要更好地运用智能化技术手段,体现绿色建筑理念并落到实处。

9)网络融合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逐步实施将对机场航站楼智能系统的组成和设计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国务院已下发文件,在全国12个城市开展三项网络融合试点,推进网络融合,未来将逐步在全国推广。因此,航站楼智能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网络集成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的更广泛应用对航站楼相关智能子系统的影响,并尽量适应这种变化。 . 在前期的技术准备中,

4。结论

综上所述,民用机场航站楼智能化系统设计应以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为基础,充分考虑不同规模机场对智能化系统的实际需求,关注航站楼的新发展。近年来的建筑形式和组成。变化,注重机场航站楼各个智能子系统的详细设计,认真研究解决以往航站楼智能系统设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建设单位和用户提供技术先进、系统合理、方便舒适、节能的- 节能高效的智能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参考

[1]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2001 民用机场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内容及深度要求[S].

[2] 中国民用航空局.-2005民用机场工程建设图设计文件编制内容及深度要求[S].

[3]。GB/-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规划出版社,2006.

[4].JGJxx-2010交通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

[5].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6].GB/-2004安全防护工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规划出版社,2004.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3 Copyright 2014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