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智能建筑:把能耗之王变成节能之王

时间:2022-01-19

中国大量的燃煤和汽车尾气排放被广泛归咎于烟雾和空气污染,但有一个重要领域经常被忽视。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解决建筑节能问题对未来减排的影响将超过交通领域。

早在 1975 年,作为空气污染控制的一部分,加州就开始对建筑物和电器实施严格的能效标准。最经济的能源,恰恰是已经开发但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的能源。智能建筑技术作为“负瓦特革命”的创新产品,正在悄然发挥作用。

智能眼镜、智能汽车、智能建筑……那个还在实验室里臆想的“智能绅士”,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取代了人们无法实现的能力。

西门子楼宇技术_深圳市轴力自控技术_楼宇自控节能新技术

耶鲁大学公开课《智能建筑的一天生活》就构想了这样一个未来的智能生活场景。系统在前一天晚上获取第二天的天气预报,并根据第二天的温度、湿度和日照进行预测。能耗预测模型。建筑物的用电量在凌晨 1 点左右处于最低值。这时,系统会做出储备冰块的决定楼宇自控节能新技术,以便在第二天气温升高和用电负荷增加时,冰块可以帮助建筑物降温并降低空调负荷。

早上8:00,人们开始陆续进入办公楼。此时,大楼的空调和通风装置在正式上班时间之前就打开了。支持建筑感知的是各种传感器,如PM2.5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传感器等,将检测到的实时数据发送回控制中心,根据设定的标准值,确定启动相关设备的功率。对于上午不使用的空间,比如会议室,暂时不需要开启相应的设备。

10点左右,用电量开始攀升。灯光根据传感器测量的室内照明强度自动调暗。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空调的用电负荷不断增加。12:00左右,部分地区停电。系统决定暂时关闭一些空调,并使用冰块进行夜间降温以帮助降温。同时,该系统冷却了建筑物。标准温度设置提高了两度,再次降低了公共区域的照明强度。同时,传感器还在监控会议室的人数。人少时,室内空气达到最佳要求,系统降低换气频率。

到下午6:00,当员工陆续离开大楼时,打卡记录系统开始统计大楼内的人数。当部分房间无人时,系统会自动关闭照明、空调和通风系统。

深圳市轴力自控技术_楼宇自控节能新技术_西门子楼宇技术

以往需要人工实施的节能管理,智能楼宇已经可以全权接管,帮助管理者架起科技与人性之间的桥梁。

智能建筑的设计理念

支撑智能楼宇运行的是一套精密的软硬件系统。该系统的设计思想可以简化为五层,即物理层、感知层、互联层、智能层和策略层。物理层是建筑物本身的基础设施部署,如暖通空调和电梯设备;感知层是智能系统;互连层连接物理基础设施传感器和自动化系统以实现人机交互。传统的智能建筑解决方案专注于这些层面。

深圳市轴力自控技术_楼宇自控节能新技术_西门子楼宇技术

当建筑设计上升到智能和战略层面,需要借用的将是大数据和云计算。一家在智能楼宇实施和管理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公司,其价值在于从各种楼宇传感器捕捉到的大量运营数据,以及专家团队基于大数据制定的运营优化和改进方案。

运营基础:大数据和专家团队的经验

如场景中所述,智能建筑的表面和内部分布着许多传感器,它们实时传输湿度、温度、阳光强度和空气污染水平等数据。建筑物在不同条件下运行的能耗和设备开启方式各不相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运营数据将汇总到中央数据处理平台。经过对不同数据的研究和比较,专家团队将根据每栋建筑的情况形成最佳解决方案,实现能耗与人体舒适度之间的最优解。计划。所以,好的智能楼宇的运营,不仅仅在于拥有先进的设备,

运营成本:单项功能与综合能耗的适当平衡

楼宇自控节能新技术_深圳市轴力自控技术_西门子楼宇技术

由于雾霾问题严重,中国用户对楼内新风系统非常重视,认为室内测得的PM2.5值越低越好,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目前分子筛技术主要用于过滤PM2.5,其内部结构呈蜂窝状,对风和气流的阻力非常大。将 PM2.5 的值从 100 降低到 50 和从 50 降低到 0 需要不同的能量消耗。单纯追求室内空气的高度净化,会消耗更多的能源,进而增加整体环境的污染。

此外,室内外通风频率还应综合考虑室内人数、室外温度、室内外空气质量、能耗等。这些因素需要综合评估和考虑,不能简单地追求最优。例如,如果室外空气比室内空气好,封闭的建筑物必然会增加新风系统的通风频率。如果室外温度高达40度,需要对新鲜空气进行冷却,这会增加空调系统的用电负荷。. 我们还应该考虑的是楼宇自控节能新技术,人本身就是先进的净化装置,具有一定的净化和适应性。PM2.5 在标准范围内是可以接受的。

易于维护:集成是趋势

深圳市轴力自控技术_西门子楼宇技术_楼宇自控节能新技术

在智能建筑的设计中,集成是一种趋势。

智能楼宇的集成主要体现在安全、网络、监控、智能分析、数据中心等技术环节集于一体的大型集成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此举是为了方便物业人员操作,不言而喻。任何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都可以通过统一的操作手册监控和维护每个系统的运行。当然,如果开发集成系统的厂商同时也是硬件设备的供应商,则更方便设备的无缝连接,因为系统可以清晰地“识别”出各个硬件设备的工作性能和最优运行状态,一旦发生错误,可以及时通知服务商。

展望未来——让“能耗之王”成为“节能之王”

综合来看,未来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不仅管理高效、节约成本,更重要的是达到了科学的节能效果。通过人工管理,为用户创建。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绿色”、“安全”、“高效”将是代表未来“智慧建筑”的三个关键词,以及楼宇控制、能源管理、集成系统等一系列节能减排技术和解决方案未来肯定会用到“智能建筑”。它在“智能建筑”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大气污染源头控制和减排做出了实际贡献。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3 Copyright 2014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