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金融城”耀眼夺目。
太平洋金融广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汉口银行总行。
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汉口百年商行的起点。
28.江汉区,面积29平方公里,是武汉最小的中心城区。但正是在这里,吸收了全省50%以上的上市金融机构和全市60%以上的上市金融机构,国际金融平台年收入超过1000亿元,成为中国金融业最集中的区域。武汉金融业;金融业注册资本总额全省排名第一,金融网点密度全省排名第一,金融业税收贡献全省排名第一,金融业发展排名第一在湖北。
为助力武汉“五个中心”建设,江汉区积极融入“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勇当武汉金融发展“排头兵”。调动全区资源建设“武汉金融城”,首先要从空间布局入手。
江汉区明确了高度集约发展的思路——从天而降,不断提升土地利用效益。建筑向上,江汉区打造高端建筑,刷新城市靓丽天际线;开发地下空间,江汉区深挖城市深度,通过立体交通、多功能混合节地模式,促进交通布局与商业空间有机结合。
“两纵三横”绘制全区金融图
开辟江汉区境内长江大道(江汉段)、新华路“两纵”、解放大道、建设大道、发展大道“三横”,以及武汉金融街、武汉中央商务区两大金融业集群相互呼应,带动整个区域的金融引擎。
在这个贯穿大汉口中心的区域内,有4家国有银行省级分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总部、领先湖北市场的长江证券、人保财险等多家保险公司、交通银行国信、国通信托等武汉信托机构。
金融资本风起云涌,金融业方兴未艾。
在武汉中央商务区,武汉市规划实施的第一个千亿级现代服务业项目正在抢占未来金融发展的制高点。这里培育融资租赁、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并购基金等新型金融产业。深交所湖北资本市场培育基地、华发期货等新兴金融机构相继入驻,代表了江汉区对金融新形势新变化的探索。
资料显示,武汉金融城共有金融纳税建筑20余栋。其中,上缴金融税20亿元的一栋,上缴金融税10亿元的一栋,形成了区域税收超过80亿元的金融产业,金融业增加值超过300亿元,年收入超过1000亿元。区域。
作为武汉经济腾飞的龙头,江汉肩负着武汉金融、商业和总部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尤为重要。瞄准“武汉金融城”武汉楼宇自控,江汉区明确思路——以优化产业生态和优化配套环境为两大抓手,努力做到区域定位准确、产业联系紧密、集聚效应明显.
解放大道以南南部地区,通过改造江汉路步行街,打造汉口历史街区,以商业、文化和旅游产业为重点,集聚15座商业建筑;解放大道至发展大道的中心地带,高端商厦云集。51座建筑,其中金融业国家级金融总部7座,地区金融总部65座;在发展大道以北的北区,通过旧建筑、旧厂房改造升级,以高新技术、文化创意、数字经济为重点,聚集了24个建筑和园区孵化器。
目前,江汉区正全力推进武汉中央商务区东部片区建设,力争华发众城汇、富强国际、首迪城市码头一期、二期项目竣工交付。它将形成与江汉区金融街无缝对接的新兴商业中心,为“武汉金融城”建设提供空间。以东部片区和核心商圈为载体,打造“武汉金融城”核心区,形成对外展示窗口和靓丽名片。
牵头谋划,齐心协力,反复示范,“武汉金融城”形象逐渐清晰。以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业态为纽带,加快银行金融子公司、结算中心、保险资管、普惠金融、要素集聚。具有交易市场、消费金融、金融公司、创业投资、创业投资、产业基金、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等的新型金融业态,以及周边商场、酒店、会展等服务功能。
筑牢载体,筑巢金融企业
西北湖边,太平洋金融广场项目工地机器轰鸣,人头攒动,如火如荼。
总投资8.5亿元的太平洋金融广场是武汉市重点项目,也是江汉区第六座为企业总部“量身定做”的金融“定制楼”。太平洋金融广场大楼计划于2022年上半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将迎来“新主人”——浙商银行武汉分行。
为不断引进金融企业区域总部,打造金融业高端产业集群,江汉区创新探索“定制化建筑”服务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先建楼后找客户的方式,“定制楼”是指在开工前就确定入驻企业,在设计和施工阶段满足个性化需求。
以“定制建筑”为代表的新型产业载体建设,将为金融总部“筑巢”,吸引“凤凰”前来居住。中银大厦、招商银行大厦、平安银行大厦、邮储银行大厦、浙商银行大厦、天安财险大厦等一批高端商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目前,江汉区正全力加快推进武汉中心、武汉世贸中心、华发中城汇二期、武汉广电全媒体中心等10个续建项目,推进首都终端、时代中心、华发中城汇二期商业商务、广电全媒体中心、华发中城中心、武汉世贸中心等一批优质商厦将尽快建成投入使用,进一步提供金融业集聚的优质载体。
一方面是增加商业建筑的数量;
江汉区鼓励开发商建设高端写字楼,控制沿街和核心区住宅数量,优化新建项目商住比,建立集约用地机制,有效保护工业用地,重点发展金融、商务服务等产业。据统计,全区项目地块商住比由3:7提升至6:4,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建筑经济空间格局,为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金融行业的。
为推动老街区全方位、高端、优质升级,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江汉区编制了《产业版图》——《现代服务业空间提升规划》 “江汉区产业”,推动产、城、民融合发展。
升级配套,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在“武汉金融城”的核心区域,武汉金融街与武汉中央商务区之间,有一个省内外知名的网红打卡地——花园路。
该商业街区由中南汽修厂旧厂房改造而成,聚焦文化创意产业,培育休闲娱乐、时尚餐饮、时尚购物等多元化业态,逐步形成高品质消费场所,这也成为附近金融大楼员工的最爱。商务休闲。
金融业的集聚区,商户密集。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更高,周边便利的生活配套、商业街区、交通设施必不可少。
江汉区围绕金融业发展需求,完善辖区配套服务功能,加快龙湖天街、华发众诚汇商业中心建成运营,形成完善、便捷的商业配套设施;以会展中心为核心的万怡酒店、君悦酒店、喜来登酒店、费尔蒙酒店等酒店集群;结合首都候机楼、华发商都、泛海同城一期、二期等综合功能商业综合体,形成商务、会展酒店等功能集聚区;加快核心区世贸中心和武汉中心建设,
同时,江汉区加快建设蒙泽湖公园、山树林公园、番湖下沉广场、武汉市第一小学、水利中学、大兴路实验小学、年级等一批公共配套服务设施。 -东部地区的三级医院。提升辖区承载能力和管理服务质量。
以武汉中央商务区为例,该片区规划建设15个公园、13所中小学、2所医院、5个变电站、1个超级消防站;规划建设道路42条,全长64公里。水平、一桥一隧一环”和“五轨十站”为骨干,形成连接武汉三镇的立体快速交通体系。
去年以来,江汉区依托多处社区和临街建筑的老旧改造工程,开始围绕武汉金融街建设“新型金融产业服务中心”。
江汉区将整治武汉金融街50多个社区,开展基础设施改造、道路交通改造、消防安全改造、建筑改造改造、环境卫生改造、公共服务升级等。
这一系统工程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居住环境,更新了城区面貌,还盘活了老旧小区的存量建筑资源,众多金融机构也从中受益。建筑档案改造、智能化升级、设施增设完成后,金融企业将获得新的发展空间;江汉区拟在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内购买资产,用于配套区内金融业人才公寓和金融企业员工。“房难”有望缓解。
计划:
撰稿:吴晗、朱素芳、李卫兵、潘玉祥
供图:蔡军、李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