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网】建筑节能市场夏至已至。在建筑节能领域耕耘十余年的刘彦生,终于等到了这股东风。
酝酿了四年的阶梯电价将从7月1日起试行,政府终于从“高耗能”迈向“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事实上,节能政策不仅倾向于控制电价。近日,住建部也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城市节能建筑仅占现有建筑总面积的23%。“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继续降低新建建筑能耗,对全国现有建筑4.5亿平方米实施节能改造。
建筑节能市场的夏至已经到来。
以此为契机,刘彦生董事长带领恒业世纪携手中国合同能源管理网,以及智能建筑行业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发起建立“建筑节能运营管理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智能建筑。能效运营管理与服务模式创新。
逆境
建筑能源效率通常始于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
1980年代,楼宇自动化技术被引入中国。面对中国广阔的商业蓝海,西门子、霍尼韦尔、达达等世界知名企业纷纷涌向中国市场。他们一方面为中国带来了世界领先的智能技术,另一方面也牵动了中国楼宇自控技术的动脉,打开了中国楼宇自控市场的大门。
机会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技术研究,刘燕生决定进军楼宇自控市场。他并没有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而是拿出了相当一部分的随身物品,“出去”!
然而,幸福并没有来得那么快。
中国楼宇自动化市场的发展远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虽然我们的建设投资和数量大幅增加,但建筑本身的实际内容存在很多问题。
就在刘燕生即将投身楼宇自动化市场之际,建设部的一项调查显示,1999年至2001年,以深圳为例,全年房地产开发面积为600-700平方米。它占了96%,而这些早期的社区住宅楼宇自动化系统,为了达到卖点的效果楼宇自控 设计,信息系统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完成后很难激活。有的地方楼宇自控系统运行正常,但只有20%能发挥正常作用,45%还能用,35%不能用,或者运行一段时间后失效。不修就弃了。
造成这一系列情况的原因是当时的工程建设水平不高,工厂质量差强人意,楼宇自控系统无法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