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第一座智能建筑Urban ()诞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是智能建筑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
改造后,楼内所有空调、给排水、供配电设备、消防安保设备均采用计算机控制,实现全面自动化、信息化。
这就是建筑智能的由来。从此,世界建筑智能化建设走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
我国智能建筑领域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上还有一定差距。但中国政府、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不断加大科研力度楼宇自控 方案,在物联网技术与监控系统的融合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取得了许多理论成果。
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① 1990年代初,从单一功能系统到多功能综合系统的阶段属于初级阶段;
②进入21世纪,楼宇系统逐渐进入以楼宇管理系统为核心的系统集成阶段,属于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的智能建筑可以说进入了快速稳定发展的阶段。
我国在智能建筑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01楼宇系统使用的监控技术比较简单,没有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
02 楼宇智能化配置仍有待提升,仍存在多个相互独立、互不关联的子系统。缺乏完善的联动机制,不利于集中控制平台的建设;
03使用传统的访问控制来控制权限,面对大量的用户和角色,传统的访问权限不够灵活,管理难度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针对楼宇系统存在的问题,海林自动化利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自身成熟的自动控制技术,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控制平台——HAI平台,集“楼宇自控”+“能源管理”+“终端微环境管理”等系统解决方案,让能耗监测数据“主动”指导楼宇自控系统科学运行,优化设备使用控制终端微环境系统,形成集成化、综合化、互联互通的智能楼宇控制平台。
HAI平台是一个综合了多种功能的复杂整体。其最直观的形式是综合能源管控平台,包括楼宇能源管理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能源计费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环境监测系统、智能人居系统等,通过聚合、管理和应用这个平台,是智能建筑的核心。
海林HAI平台的优势和特点:
01 可见
基础设施可视化
利用BIM、3D、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实现对基础设施和运维数据的概览,达到直观、方便、快速了解建筑所有状况的目的。
02 物联网
标准化接入端口
采用国际最新标准化接入技术,实现数据全面接入,达到“万物互联”的目的。
03人工智能
根据具体场景要求,设备联动,利用传感器等设备,实现环境自调节、安全和主动识别与预防。
04数据中心和云计算支持
存储和分析各系统传递的所有信息,为平台提供数据服务保障。
05 应用功能扩展
功能丰富的应用扩展,满足不同设备场景的运营需求,提供灵活的扩展支持。
06 简单的操作和维护
中文图形化编程,APP蓝牙配置和调试。
海林HAI平台服务并应用于冬奥会、三运一村、技术官员酒店、雄安融和总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万科绿湖智慧园、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科技园一期等。
HAI平台开发了由每个房间形成的能耗监测、能源管理、楼宇自动化和微环境控制的综合科学解决方案,专注于建筑能源的生产、运输、消耗,塑造舒适健康的环境。实现按需供应,风水平衡,确保环境舒适和节能。
海林自动化专注行业23年。拥有强大的技术创新、研发和制造能力,在楼宇自动化领域拥有完整的产品线。可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建筑的需求和应用场景,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