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凌晨,接到江岸区商务局的电话:公司今年申请的两项企业激励已获批,160万元以上的补贴将在2018年1月发放。不远的将来。
来汉三年,企业发展按下“快进”键。去年,其运营的山东高速布施汇国际广场上缴税金逾亿元,成为江岸区新的“亿元大厦”。
“武汉良好的营商环境,让我们的企业能够留下来、做强,我们也要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党委书记、董事长隋锦浩介绍,今年公司特邀兄弟单位来汉考察,目前正在筹备华中总部落户于此。
公司三年内获奖超过600万元
这是该公司在汉族“领奖”的第三年。新增投资、引进企业、建房1亿元,对应江岸区留驻引资奖励措施,累计奖励超过600万元。
奖励兑现“不迟到”只是良好营商环境的一方面。刀片向内,自我加压,做好企业发展的“二号店”,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软服务”,是更好的营商环境武汉楼宇自控,共同注入了“兴奋剂”为企业的发展。
2017年,山东高速集团瞄准武汉,投资设立,全面负责华中地区投融资业务。落地武汉,企业发展如断竹。7月,博时汇国际广场被接管。短短一年时间,国际知名企业、中国500强企业纷纷涌现,楼房迅速租满。
江岸区加快出台一系列楼宇扶持政策,成立武汉市首个楼宇经济服务局,制定楼宇经济发展激励措施。四尾街道做好“后方”服务,与博时汇合作,探索建立综合建设党委、建设党建指导小组,对建设企业进行点对点服务指导。
今年3月底,博水多家企业提出复工申请。街道利用党委综合工作组发布最新政策,引导物资补齐,采购防疫物资。武汉出台企业减免税和社保政策后,街道第一时间通报。“今年,我们协调帮助建筑企业共实现减免税462万元。” 四尾街道党建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
全面复工复产后,江岸区商务局也主动走访。受疫情影响,楼内部分企业撤租,有一层空置。“投资”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事件。
江岸区招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将此事铭记于心。上个月,一家国企有意入驻江安,对区位、交通、车位等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博世会非常合适”。用了一天的时间制定计划,第二天,江岸区商务局就打电话给企业来博世会看会场。
彼时天气炎热,商务局和大楼工作人员奔赴公司各个点,办公环境、党建活动室、城市书房、停车场、食堂……政商联手推动建造。出差后,公司比较满意。
虽然尚未收到公司明确答复,但博时汇国际广场运营负责人于涛看到政府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后,深受感动。“可以看出,政府正在努力为我们寻找出路,”她说。
疫情期间企业高管落户汉
兄弟单位包租整层建华中总部
博时汇国际广场31层即将迎来一群“远道而来的朋友”。
随着疫情好转,武汉加速复苏。应隋锦豪邀请,山东路桥集团董事长两次来韩考察。眼看武汉正在迅速复苏,他最终决定整合分散在湖北各地的项目部,在华中设立总部,重点发展在武汉和湖北荆门的业务。、襄阳、宜昌及周边城市的工商部门,目前签约项目金额超过50亿元。
公司也是。负责人林清元介绍,今年集团还承担了长江新区陈家集路段的改造工程。除了项目便利的需要,也是因为看到了武汉的发展优势和潜力。“我们看好武汉,”他说。
武汉经过三年的发展,武汉没有把外企当“外人”,更把自己当成了武汉的企业。隋锦豪董事长视武汉为第二故乡,总想为武汉的发展做点事。去年,五马高速被收购,注册地址变更为江安。当年,五马高速实现纳税1162万元。
疫情期间,公司履行国企责任,博水对业主实施减免租金,减免1471万元。
企业高管也纷纷涌入武汉。去年4月,陈传刚从山东调到湖北担任副总经理。初到武汉,他就感受到了武汉蓬勃向上的发展。他认为,营商环境还包括生活环境、子女教育等软环境。“武汉不仅发展快,而且开放包容。公司周边的解放公园和江滩公园也很好。武汉特别是江岸区教育资源也很丰富,既适合生活,也适合生活。”发展。” 今年7月,何鸿燊和孩子的户口搬到了武汉,现在全家搬到了武汉一起生活。他相信武汉的营商环境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