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看“双碳”目标下的青云智慧建筑布局

时间:2022-04-23

通信世界网讯(CWW)2030年碳达到峰值,2060年实现碳中和。在“双碳”目标下,各行各业,尤其是能源消耗大的行业,开始寻找降耗增效的新途径。作为继工业、交通运输之后的第三大耗能领域,建筑业已成为企业关注的重要战场。

从市场发展来看,据中投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建筑智能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45.37.51亿增长到2019年的92.15.98亿其中,装修市场规模占比35.18%,新建市场规模占比64.82%,规模巨大。

从政策层面看,2021年10月13日,住建部正式发布国家强制性规范《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二是全国城市绿色建筑评价覆盖率达到70%。本强制性标准自2022年4月1日起实施。

“国家对绿色能源和绿色建筑给予了很大的政策引导,所以我们也选择了双碳建筑作为快速进入的领域。” 近日,青云科技物联网解决方案业务总监胡家友接受了通信世界的专访。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他们分享了青云选择进军智能建筑领域的初衷和布局。

挑战中,青云布局智能楼宇的初衷

智能化楼宇系统包括_楼宇自控系统架构_plc自控成型系统

胡家友在现场指出,智能建筑要实现碳减排和碳峰化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数据传播。建筑系统复杂,包括能源应用、弱电智能、强电等十几个子系统。但管理制度和数据标准不同,无法支撑建筑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的分解和实施。

二是节能建筑不节能。传统的建筑节能设计以节能措施的应用为导向,忽视能耗目标,不将节能与预定的减排目标挂钩,缺乏量化和具体的数据指标。

第三,高能耗不等于舒适。很多高能耗建筑一味追求室内环境的“高标准”和“高服务”,如五星级写字楼、酒店等楼宇自控系统架构,为了让客户感到舒适,他们会提供冷源、热源和其他的能源消耗等等,但是这些高能源和舒适度并不是完全一样的东西。青云期待将这一区域作为重点突破区域。

四是节能与发展的矛盾。2050年碳排放总量不超过35亿吨,仅为目前水平的1/3。怎么可能在30年左右,在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既实现我国现代化强国目标、实现中国梦,又将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1 /3 当前级别。基于这一矛盾,青云希望通过技术手段,不仅能实现发展,还能在节能减排上取得突破。

智能化楼宇系统包括_楼宇自控系统架构_plc自控成型系统

青云在建设领域定位明确,主要在后期运营阶段。在胡家友看来,建设期能耗是一种强烈需求,不具备量化减排的条件。相比之下,后续运营阶段的直接能源消耗和间接排放总量高于建设阶段,业主需要通过运营手段实现排放控制。

“实行建筑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提高建筑能效的目标正转向降低实际能耗,同时注重用户体验,”胡家友说。正是这些以结果为导向的设计理念。青云双碳智慧建筑解决方案通过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三大技术点,实现建筑运营管理的节能减排。

信息化是为能源使用复杂的建筑行业建立可追溯的能源监管信息化系统,加强能源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安全、便捷、有效的能源管理信息化服务。

数据化就是用数据说话,是未来实现建筑能耗总量控制的前提。从楼宇到城市,通过建设不同规模的数据平台和数据应用服务,逐步完善和丰富数据平台建设和数据应用服务,实现楼宇负荷预测和能耗预测。系统调试、优化运行、楼宇能源监控、数据挖掘分析等。

智能化,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集成应用,以尽可能低的能耗创造安全、便捷、舒适、高效、投资合理、低能耗的生活或工作环境,满足人的需要。对建筑环境舒适度的需求。

楼宇自控系统架构_智能化楼宇系统包括_plc自控成型系统

基于以上思路,青云双碳智慧建筑解决方案基于“云、网、边、端”一体化架构设计。,打通照明、暖通、通讯等各种独立系统,实现全楼数据的互联互通、自由流动、分析处理。数据标准化一、标准化使用后,通过各种PaaS组件和智能节能思维的引入控制上层应用,并采用自动控制技术、空调精准控制、智能照明组合策略和精准控制等,实现楼宇设备的智能化管理,

1645759008382079255.png

青云双碳智能建筑解决方案架构图

此外,青云还打造了双碳智能建筑应用市场。胡家友表示,整个楼宇系统智能化的实现需要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通过市场的应用,可以在前期向客户交付阶段性成果。随着后续管理思维和技术应用思维的跨越式发展,所有设备都将数字化,应用市场能够更好地支持最新的交付成果,从而实现节能增效,从目前的5%、10%、提高到20%,甚至30%。

比赛中,青云智慧建筑的“优秀”

智能化楼宇系统包括_plc自控成型系统_楼宇自控系统架构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切入一个传统的行业领域并非易事。如果制造商不能带来新的根本性改善,就更难引起企业的兴趣。

胡家友表示,青云双碳智能楼宇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基础开发中间件平台,有别于其他厂商的行业应用平台,在技术架构上优势明显。

一是接入更加开放,成本更低。青云双碳智能楼宇解决方案基于青云物联网平台。物联网平台在设备子系统的接入能力和开放性方面远优于传统的智能楼宇系统(IBMS)。提供跨平台、多语言特性,SDK和开发框架功能可以更好的接入第三方开发的设备子系统驱动,支持一键适配。

相比之下,后一种产品是封闭的,只有厂商开发,项目交付瓶颈大,对接开发者要求高,会使得平台软件过于重要,软件厂商难以替代。长期以来,它为其他厂商的进入创造了很高的门槛。行业垄断的形成会给管理者带来使用和维护方面的负担。

二是应用扩展和模块化。传统的IBMS应用功能模板化、标准化,如模式管理、告警联动、实时监控等,无法实现模块化和解耦。任何功能的定制和修改都需要制造商有针对性地修改和调整整体应用代码。周期长,成本高,严重依赖产品研发人员。

plc自控成型系统_智能化楼宇系统包括_楼宇自控系统架构

基于青云IoT平台的IBMS应用是独立的“APP”,可以独立开发、独立维护和升级,并可以提供开放的SDK,让第三方完成应用开发。这在目前所有的传统 IBMS 中也是不可用的。

第三,它对 3D 数字孪生等技术具有天然的亲和力。目前,楼宇用户对数字孪生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IBMS是典型的后台管理系统风格,使用对象是物业管理人员。有些系统结合了2D/2.5D元素,需要专业的可视化公司定制开发。, 产品不具备此功能。青云IoT平台有SDK接口,可无缝升级为数字孪生风格。

除上述技术改进外,青云科技还与CAICT、华润科技、施耐德、江森自控、美的空调、赛迪联合实验室、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上下游合作伙伴达成合作,共同推进智能建筑减碳项目的实际实施,将大大提升其在智能建筑领域的影响力。

目前,青云双碳智慧建筑解决方案已应用于综合能源管理、碳排放管理、智慧建筑可视化、智慧建筑运营中心等多个应用场景。

江苏某政府办公楼建设碳核查体系,通过建设综合能源管理体系和碳排放管理体系,降低建筑整体能耗和碳排放;通过智能楼宇操作系统解决楼宇空调系统冷暖不均、用户体验差等问题。提升楼宇用户体验、办公效率、空间利用率、服务水平、运维效率,最终降低15%的能源费用,提升运营效率10%,提升能源效率30%。借助青云双碳智能建筑解决方案,

业务逻辑可能是相同的。从政策分析到市场观察,从行业前景到行业挑战,从行业机遇到战略定位,再到构建自身优势和行业壁垒,资本市场认可,最后到产品发布和市场反馈,青云给我们的印象是,他们已经在双碳智能建筑的道路上快速奔跑。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3 Copyright 2014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