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卫星厅逐渐揭开“面纱”。
6月19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机场集团获悉,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卫星厅钢结构工程被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授予行业最高荣誉——《中国钢”。结构金奖项目”。
浦东机场卫星厅三角形大跨度钢屋顶。
浦东机场卫星厅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卫星厅。位于浦东机场T1、T2两个航站楼南侧,总建筑面积62.20000平方米,年内将投入运营。
卫星厅分为S1和S2两部分:S1区地下1层,地上6层。它通过捷运西线与T1航站楼相连。 S2区地下1层,地上5层。由捷运东线与T2候机楼相连,S1、S2由走廊相连。卫星厅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枢纽机场的中转功能,像一颗“卫星”一样为航站楼主楼服务。从空中俯瞰,卫星厅整体建筑呈“锣”形,新建登机桥83座,近机场125座。
浦东机场卫星厅钢结构大落地窗。
项目2016年5月开工,2017年10月主体结构封顶民用机场航站楼楼宇自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2018年10月主体钢结构施工完成,历时两年半。目前,卫星厅项目已进入室内装修装修、商业精装修和系统联调联测阶段。今年卫星厅投入使用后,浦东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保障能力将达到8000万人次。
那么,这个获得行业最高奖项的钢结构项目有什么了不起的呢?
浦东机场卫星厅钢屋盖大跨度桁架施工现场。
据上海机场集团介绍,卫星厅有一面全长6公里的玻璃幕墙,而这面玻璃幕墙的支撑依靠的是全裸露的钢结构。风和台风要求。根据传递功能的需要,中央大厅内部空间较高,并逐渐向外围折叠。内部没有立柱,有大跨度空间感。这些功能的实现,也得益于钢结构的“功劳”。
卫星厅中央大厅顶层屋顶呈三角形。为解决装配难题,项目组借助“互联网+”技术,创造性地应用构件二维码,将“二维码”身份证贴在钢厂2万余个钢构件上。屋顶。通过手机APP端阅读信息,了解生产商、合同号、块号、重量、尺寸等重要信息,有效实现按图堆码的思路。
浦东机场大面积卫星厅落地窗和登机桥钢结构。
由于卫星厅曲面数量众多,施工过程也借助BIM软件进行精准建模,建立各阶段及工况的场地布置模型。通过BIM模型,可以直接反映各专业、各种工况的变化,为施工方案的优化和施工现场的监控提供可视化依据。
据统计,本次卫星厅项目钢结构总用量3.5万吨,比浦东机场T1航站楼2.8万吨、T2航站楼3万吨钢材所用结构相当于上海溆浦、杨浦、南浦三座桥梁钢结构的总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