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上午,从深圳机场卫星厅起飞的深航和南航两条首航航班同时从深圳机场两条跑道起飞,标志着深圳机场卫星正式运营大厅。该项目是今年9月深圳前海合作区扩建后民用机场航站楼楼宇自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大前海”首个百亿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深圳机场卫星厅位于T3航站楼北侧,通过捷运系统大楼连接现有3号航站楼和规划中的2号航站楼。卫星厅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平面呈“X”形。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同时,新增配套车站面积约100万平方米,进一步释放机场地面和空中资源。
“根据规划,深圳机场卫星厅设计年旅客吞吐量2200万人次,开通后将新增标准桥座42个,其中组合座11个,可实现灵活多变座位数。改造后最多可保证53架飞机停泊在桥上,过桥率有望提高到90%以上。深圳机场集团副总经理杨海滨说。
据了解,旅客在T3航站楼办理值机、值机、安检等手续后,乘坐捷运系统3分钟即可到达卫星厅候车、登机,最远的登机。港口之间的距离只有300多米。抵达深圳的旅客需从卫星厅前往T3航站楼领取行李。 “从T3航站楼坐捷运到卫星厅很方便,指引也很明确。卫星厅整体设计充满科技元素,设施也很人性化。”乘坐南航首航到上海出差的洪小姐说。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机场卫星厅开通后,现阶段将采用与T3航站楼一体化的运营模式。等候、登机、到达和转机功能。如果客运航班的登机口显示在501-583范围内,需要到卫星厅等候登机。 (记者张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