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发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老字号。如何推进国家级经开区的开放式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充分发挥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近年来,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奉化大道与宿松路交汇处的合肥智能科技园率先试水“产业+科技创新”战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示范性新活力。
经济开发区智能科技园。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供图
打新产业:率先试水“产业+科技创新”战略
2020年10月9日,蔚来中国总部正式开业。
2018年5月起首批企业入园,2019年6月正式开园。智能科技园和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推动新兴产业布局,打造先进制造引擎同样的步伐。共振。
智能科技园的投资人和运营商、合肥海恒集团董事长彭桂珍告诉笔者,建设智能科技园是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面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增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动力为宗旨,着力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新发展格局。”
其实,转型升级是事关发展园区的共同命题,作为老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科技园区肩负着探索、砥砺前行的重任。率先试行“产业+科技创新”战略。
此前,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华东区域中心、华东制造基地、中央研究院先后入驻智能科技园,构筑智能科技园的AI版图;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集成电路企业入驻,完成了园区在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新产业领域的初步产业生态建设。
“目前,园区重点布局以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基地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业、今日头条、中国软件、东华软件、龙讯为代表的互联网/软件产业四大产业。 、以康芯微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以蔚来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彭桂珍说,目前园区入驻企业150家,其中规范企业24家合肥楼宇自控,高新技术企业32家。智能科技园区的规模化、集约化,对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集聚、创新体系建设等提质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积极促进了园区企业的快速成长。 .
蔚来中国总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供图
后期开发优势:持续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
据悉,智能科技园一期至三期、五期已交付使用。面积已达约35万平方米。
彭桂珍认为,智慧科技园区的未来是一个具有国际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园区。为实现这一目标,智能科技园区的发展具有“后发优势”。
“今年,我们紧抓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和安徽自贸区建设机遇,立足合肥市“十四五”规划和新兴产业布局经济技术开发区,确定了智能科技园的功能定位。”彭桂珍说。
2019年以来,国家陆续批准复合肥建设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产业结构升级伴随着企业对产业发展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因此,建设一流的工业园区,需要构建完善的园区企业服务体系。
“我们将不断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彭桂珍说,“目前,我们探索建立了涵盖政策、人才、产业、科技、金融的服务体系。未来,还需要不断提升企业服务体系水平,准确聚焦企业经营发展需求,形成政策、投融资、科技转型等在内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科技成果、企业孵化、公共技术服务、企业服务、人才引进等,赋能和助力企业发展,致力于打造“科技+产业+投资”的全方位生态圈。
四生融合:推进“花园式”公园建设
在园区管理方面,智慧科技园始终追求“四生”融合——按照科技生态、产业生态“四生融合”的园区建设理念、生活生态和自然生态,应该是政府与企业沟通的良好助推器。做企业发展的好助手,做生活中的贴心管家。今年,园区成功申报省级服务业集群。
在科技创新生态方面,智能科技园打造了一个众创、孵化、加速的服务平台,提供人才、政策、政策等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为园区企业提供创新、资本、公共服务,帮助企业获得政策扶持资金,贷款超3500万元,对接融资超5亿 积极利用“海创汇”主题活动与“创想汇”和哈工大的平台优势,促进同行业类别企业横向交流,交流信息,补充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技企业服务体系。建立科技创新企业服务资源库引进科捷通、清卓科技等21家机构,公司新增知识产权和创新成果496项(共1866项)。
产业生态方面,我们紧紧把握国家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机遇期,瞄准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前沿,依托海恒集团园区招商中心,大力在园区开展招商工作,围绕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领域,发挥龙头企业效应,广泛开展产业链招商,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园区产业生态空间。
在生活生态方面,智慧科技园以“五分钟吃住娱乐购物”的“五位一体”标准,完善了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公园内包括篮球场、羽毛球馆、游泳池等运动场馆。统筹开通园区公交专线,精心策划引进体验式商业设施,加大智慧园区建设,合理优化园区生活。资源配置致力于满足园区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需求。
在自然生态方面,利用园区周边自然资源优势,对园区内建筑进行亮化美化,新建园区展厅,增设引导标识。添加景观小品,增强园区产业与人文景观的协同效应,推进“花园式”园区建设,为产业创新和人员活动提供舒适惬意的自然环境。
同时,合肥经济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区正在完善工作考核激励制度,健全人才流动机制,系统地开展项目招商、园区运营、企业培训等工作。服务等,打造懂政策、懂行业、懂招商、懂运营的专业团队,为园区后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树立“标杆”“园区品牌”。
“下一步将在智慧科技园区吸引和搭建平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效应,助力产业链集聚发展;加大内外部横向创新资源拓展和企业入园深度。资源对接,完善园区企业业务服务和技术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园区‘四生’空间发展格局。”彭桂珍说。(韩素平、李长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