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本报(记者 李新耀 通讯员 宁景超 赵一凡)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将核心功能区列为区域中心城市,描绘了宏伟的发展蓝图。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区域间的竞争将主要体现在中心城市的竞争上。该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基本确立。保定能否建成京津冀区域中心城市和世界级城市群,对于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加快实现保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保定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必须强化城市的中心地位和集聚辐射功能,包括城市区域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枢纽、文化亮点等诸多方面。向北连接延伸,扩大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品质。
中心城区改造升级。优化调整中心城区产业、人口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和单一的结构性制约,促进空间多元、文化多元、产业多元的多元发展。加快扩大中心城区经济规模,加大投入,集中资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园区经济和商贸聚集区,提高经济容积率。
增强主城区的集聚能力。主城区要坚持组团式发展,明确各区定位,完善城市功能,合理确定城市增长边界,加快实施东、西、南、北延伸的空间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城市框架保定楼宇自控,扩大城市规模。 进一步优化主城区总体布局,继续强化对景秀区、莲池区、高新区、清远区、满城区、徐水区的支撑作用,合理配置城市功能。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地上地下统筹,加快城市给排水、污水处理、供热、供气、供电、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开展城市地下试点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完善城市交通、能源等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覆盖五个主城区的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加快打通连接京津的死胡同和瓶颈路。
优化完善老城区功能。按照改造更新与保护修复并重的要求,完善旧城改造机制,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危旧房改造、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周围环境。要把城中村改造作为城市建设的亮点,促进城市的扩容升级。
推广保定文化品牌。要充分发挥保定历史悠久、千年古县多的优势,善于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深入挖掘保定深厚的文化底蕴,推出一批具有保定特色的文化项目,对周边城市形成文化吸引力、影响力和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