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回顾我国楼宇自控系统(BA系统或楼宇设备监控系统)的应用历史,这些年新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我国楼宇自控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很理想。楼宇自控系统工程从设计、施工、调试、验收到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不规范的行为,使得能够有效投入运行并发挥设备管理作用的系统非常少。现行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和《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虽然有一定的规定,但要么针对性不强,要么原则性太强,其在项目实施中的可操作性有限。因此,编制《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规范楼宇自控系统的全生命周期,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工作。千家楼宇自控网()作为楼宇自控行业的专业网站,也一直在关注本标准规范的进展:
三场研讨会已圆满结束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前三届研究会已在北京、上海、深圳成功举办。很多业内专家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关键是进度问题;二、可否在现有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引用;三、项目节点该如何做才能改善现状;四、责任重,任务艰巨; 五、扩展一些范围,比如结合当前的绿色建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六、关于定位和指导方针,讨论标准化系统架构的建议等问题。
专家谈规范制定
副部长、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
在编制《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准备内容应涵盖BA系统工程设计、建设、调试、验收、运营管理全过程。
2、编译深度要达到规范施工行为、明确操作细节、给出具体数据的程度。
3、作为国家标准的技术措施条款,应根据南北不同气候条件下设施设备系统的特点,分别制定。
4、本规范在BA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中必须明确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监测内容楼宇自控规范,部分内容应形成强制性条款。
5、由于产品技术进步迅速,本规范只能在编制BA系统产品技术时适当考虑,避免被动。
上海大学自动化系教授赵哲深:
我考虑了很长时间的BA技术规范。该标准应有助于扭转和解决当前公共建筑控制系统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和状况;帮助建立国外产品和系统的国家BA市场准入技术体系;帮助指导本地化BAS发展的技术方向;有利于建立公平的BA本地化机制;有利于国际国内BA品牌的公平竞争,能否写入总则仅供参考。
在规范编制过程中,多家系统集成商也参与讨论,直击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为规范编制提供工程保障。《规范》将是2009年征求意见稿、2010年审评稿、2011年报批稿。在此期间,我们还将继续关注规范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