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智慧城市、智能楼宇等概念日益兴起,人们对楼宇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智能”建筑管理人员”已进入公众视野。视觉。
日前,舟山技师学院与舟山技师学院再次“联手”,通过全新学徒制培养智能楼宇高级管理人才,这也标志着我市传统物业管理逐步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
智能楼宇增多,管理人才稀缺
什么是智能楼宇管理器?是从事智能楼宇系统管理、设备管理、运维的人员。通过这些人员,可以提升楼宇管理质量和运营能力,彰显物业服务价值,保障整个楼宇的安全高效运营。
“智能楼宇管理员是一个新兴职业楼宇自控管理员,随着近年来智能楼宇数量的增加而诞生。”舟山技师学院技能人才测评中心主任孙舟说。与传统物业管理不同,高层智能楼宇管理对“含金量”的要求更高。
由于楼宇智能化涉及的专业、配套产品和技术众多,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需要精通楼宇布线、安全防范和消防系统建设。通用工程、锅炉工、装修工等多种技能合二为一。
随着智能系统开始向各个社区和楼宇普及,市场对智能楼宇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据了解,智能楼宇管理人员已被国家应急人才办公室列为全国紧缺的12类人才之一,需求约100万至150万。在二线城市,月薪在6000元到8000元左右,有的一线城市甚至可以达到上万元。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定向培养
“智能楼宇管理是一个市场潜力巨大、职业前景好的朝阳产业。”孙洲表示,随着智慧城市和智能楼宇的增多,未来行业管理人员将持续短缺。
张晓亮副总经理告诉记者,2016年,公司与舟山技师学院合作,试点培养了40名中层智能楼宇管理人员。考试合格后,颁发高级工程师证书。”
据报道,此次共有44名学生将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制定教学计划。学校系统将持续一年。采取理论、技能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操作技能、专业素质等诸多层面。
培训内容涵盖楼宇自动化等一系列相关知识,让学员掌握智能楼宇设备和系统的操作、应用和维护。和其他综合能力。
舟山技师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种新的学徒制培养模式,点点面推动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智能建筑高级管理人才培育顺应时代发展的。
数字化管理革新传统物业模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也面临转型升级。智能化正逐渐成为物业管理与服务的发展趋势,将成为楼宇经济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我们除了积极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物业管理人才外,还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张晓亮认为,利用数字化管理创新传统物业模式,是提升服务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星港物业作为当地行业的领跑者,开发了运维大数据平台、设备巡检、保洁巡检、综合巡检等智能管理软件,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安全、舒适、便捷的服务。它接管的商业办公楼 一个现代化和智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同时还可以形成新的管理形态,从多方面提高设备运行效率、能源使用效率和人力资源利用率,使企业降本增效。
“目前该软件系统仍处于内测阶段,待成熟后将投入全市港口建设、港航国际、海洋文化艺术中心等建筑群,进一步优化水平物业管理,提高业主满意度,成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有力支撑。”张晓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