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施耐德电气2020创新峰会线下创新日在南京举行。施耐德电气与江苏及全国各地的客户、合作伙伴及行业专家探讨数字化转型之路,充分分享智能配电可以帮助楼宇等其他行业节能、提高生产力、增强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在活动现场,施耐德电气展示了其丰富的明星产品,如全新升级的Power SCADA 2020电力监控系统、电力电力管理专家、POI站控专家和千里眼运维专家等边缘控制软件系统。还发布了全新升级的楼宇操作系统EBO3.2( )。
会议期间,施耐德电气副总裁、数字能效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张宗明接受千家网等媒体采访,就楼宇数字化转型、智能楼宇解决方案、施耐德电气生态合作伙伴等进行了探讨并就南京数字化布局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施耐德电气副总裁、数字能效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张宗明
顺应数字化转型趋势,实现楼宇数字化能效管理
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全球形势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也在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重塑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推动着数字经济的腾飞。随着诸多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各行业的转型升级也再次加速。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企业的弹性和可持续性已成为重要趋势。
对于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能源效率的数字化管理。目前,全球能源运行效率还比较低,各种关键基础设施和不同类型建筑的能效潜力亟待开发。例如,在建筑领域,82% 的能效潜力没有得到利用;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每个关键场景的运维复杂,缺乏集成管理,协同效率低;海量设备获取海量数据,但数据利用率低;用电安全问题显而易见。近三年,分销资产数量每年增长18.9%;电气运维人员年均减少5.7%;未维护开关站的平均数量增加了 30%;能效管理和运维、资产管理等综合成本需要控制。
张宗明表示,未来建筑数字能效的趋势将是四维一体化。第一个维度是能源与自动化的融合;第二个维度是全生命周期的集成,从设计施工到运维相关的集成;第三个维度是从现场到远程,再到云端架构的融合;第四个维度是企业级整合,集团级和企业级管理。通过“四维融合”深化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效率。如今,施耐德电气翻新和更新的建筑物的效率提高了 30-50%。
张宗明还以京城大厦改造项目为例,分享施耐德电气解决方案在楼宇数字化能效管理中的作用。在京城大厦改造项目中,施耐德电气提供包括底层智能配电及楼宇产品、PME/PSO电力管理系统、EBO楼宇管理系统、云能效顾问及透视顾问在内的强弱电一体化解决方案,以及全生命周期服务,楼宇内部系统的数字化转型升级,电力监控和能耗管理系统的无缝集成,不仅保证设备安全高效运行,支持远程管理,还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率和能源效率,结合配合专业的优化控制策略,最终节能效果达到20%以上。
全面升级系统,打造更完整的智能解决方案
作为多年建筑领域的专家,建筑是施耐德电气面临的四大市场之一,其45%的解决方案是针对建筑行业的。张宗明在采访中表示,大多数建筑相关行业的人都担心三类问题:第一类停电,即供电的持续性;第二类对高能耗的恐惧和节能的需要;第三种不愿投入运维人员。
施耐德电气中低压一体化解决方案可以保证供电的连续性和电能质量,实现系统的预防性运维。独具特色的“强弱电一体化”解决方案更注重建筑能耗、环境舒适度和通讯便利性的优化。此外,基于强弱电一体化的理念,施耐德电气可为运维人员提供开放式、模块化的Power SCADA电力监控系统,融合前沿的数字技术,对配电系统的状态进行监控。实时,并允许操作和维护人员在现场或远程进行控制,以便及时排除故障,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电源可用性并提高管理“弹性”和效率。
张宗明还提到,为了更好地满足楼宇更高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需求,今年施耐德电气还对配电结构进行了全面升级,即突破三层之间的壁垒架构,施耐德电气的产品(硬件)、软件和数据根据客户需求和场景完美融合,跨越了产品层的连通性鸿沟、边缘控制层的数据鸿沟,以及应用分析与应用之间的智能鸿沟。服务层。前置智能连接、配电系统综合管理、行业应用边缘融合、配电站点全景运维四大场景化数字化解决方案,进一步渗透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价值。
张宗明表示,只有不断完善整体解决方案,充分发挥数据价值,让内部电力系统更加“透明”,才能实现更加灵活、超高效、可持续和以人为本未来的建筑。
实施生态伙伴计划,构建智能配电生态伙伴体系
该计划是施耐德电气为打造智能配电数字生态系统而打造的合作伙伴能力培养计划。目前,该计划正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主要针对设计院、总承包商、工厂、集成商、服务商。
今年,施耐德电气特别创新了数字化配电合作伙伴项目,包括全新升级的数字化配电、关键电源、数字化运维三项认证。三类授权助力生态伙伴打造专业领先的智能配电。系统设计、交付、运维、服务的多元复合能力,助力行业合作伙伴实现自身的数字化转型,以更好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更全面的业务类型赢得更多商机。
• 数字配电合作伙伴——加码数字化布局:帮助合作伙伴使用数字化工具,依托施耐德电气领先、完整的智能配电软硬件数字化应用解决方案,从技术解决方案、集成调试、节点安装、施工、服务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和技术能力。
• 重点电力合作伙伴——加强行业化深耕:依托施耐德电气的边缘控制,帮助合作伙伴从连接、监控、分析、治理等各个环节构建完整的电力管理闭环业务能力管理软件PME/PSO/POI+等,为客户提供领先、稳定、可靠的智能配电系统,不断丰富高端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 数字化运维合作伙伴——实现信息化融合:以智能配电运维能力为核心工具,深化行业应用差异化,赋能合作伙伴打通新项目+运维端到端业务管理+库存服务从全生命周期覆盖和拓展新的业务边界。
张宗明表示,为了更好地构建智能配电生态合作伙伴体系,施耐德电气成立了应用智能配电工程大学,旨在整合高校、产业创新中心等资源,开辟渠道产学研创新,用智能化的方式,通过化学方法实现生态圈的扩大,从而推动产业转型。此外,今年首个智能配电联合创新实验室落成,将为行业合作伙伴提供从技术实践、方案集成、实施到运维服务等项目阶段全面创新实验的土壤。
产业升级+人才培养助力“数字南京”建设
2020年4月,南京提出建设“数字南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打造世界级数字经济城市。为助力“数字南京”建设,张宗明表示,施耐德电气在南京的投资布局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助力产业升级,二是培养人才。
• 产业升级:携手当地“朋友圈”,优化江苏产业链,扩大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共同为客户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构建本地数字生态系统,通过生态规划等措施,赋能合作伙伴加速数字化转型,创造更大价值。
以江苏联谷电气为例,施耐德电气为江苏联谷电气提供智能配电解决方案,帮助其对江阴高新区管委会大楼进行智能化改造,建立电气事故应急预案在保证系统安全可靠的同时,也帮助业主提高运维效率。同时,联谷电气自身也巩固了传统的成套业务,成功实现了“服务型制造”的转型,并以数字化运维方式丰富了自身的商业模式,作为代理运营的入口,维修市场。
• 人才发展:数字化是转型工具,人才是关键驱动力。施耐德电气立足自身优势,联合学校、企业、政府和社会各方,启动“碧博职教计划”,旨在建立科技创新、专业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当地能源、电力和电力。 , 制造业转型升级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助力地方产业数字化转型。
2019年全国机械工业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施耐德电气杯”电气装置应用技术大赛在南京技师学院举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工程思维和科学体系观, - 全面思考问题和迎接挑战的能力。
施耐德电气致力于为智能配电领域培养和输送更多专业人才。
结论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等因素推动下,各行各业追求数字化转型成为主流趋势。作为全球能效管理专家,施耐德电气依托架构和平台施耐德楼宇自控系统,融合IT和OT技术,将世界领先的能源技术、自动化技术、软件和服务集成到整体解决方案中,打造生态伙伴关系,实现合作共赢,共同推动传统产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我们期待施耐德电气为行业带来更多产品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