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京,2021 年 12 月 24 日 - 在“双碳”目标下,建筑业作为碳排放大国,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提高建筑从设计、施工到运营和维护的能源效率转型引发业界热议。物联网、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让智能建筑成为可能。建筑业发展迎来新变化,转型新路径涌现。日前,由千家智客主办的2021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峰会在北京举行。施耐德电气数字能效业务数字建筑营销部负责人魏坤以“未来的建筑”为主题进行了分享。
在建筑转型的道路上,把握行业当前面临的挑战,是建筑迈向未来的第一步。魏坤在讲话中总结了建筑行业面临的四大挑战。他说:首先是减碳压力。今天,世界上 40% 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建筑物。如何减少建筑的碳排放以符合国家政策法规是行业必须面对的难题;二是在危机中稳定运行。 2019年,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建筑灾害数量超过350起。建筑运营商和设施管理人员都面临着确保建筑在危机时期仍能稳定运行的艰巨任务;三是节能增效,30%以上的能源浪费发生在建筑中,管理者要充分利用能源,确保超高效运行;第四个挑战是从以设施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人类90%的生命都花在了上面。它在室内使用,因此建筑物应保护建筑物使用者的安全、舒适和健康。
只有迎接挑战才能实现行业变革,必须通过电气化和数字化来突破建筑行业的困境。电力作为脱碳能源的唯一形式,可以帮助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建筑构建智能系统,优化建筑节能。施耐德电气认为,在清洁电气化的基础上,以数字化赋能建筑全生命周期,关键是把握四大要素,优化新建或既有建筑,推动“未来建筑”愿景的实现。 .
只有把握可持续性、韧性、超高效和以人为本四大要素,以数字化手段打通建筑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才能打造“未来”。对此,魏坤表示:“数字化可以帮助客户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更明智地进行决策和资源配置,实现更高的效率。在设计阶段,数字技术可以模拟真实场景,提高设计精度;在建设阶段,云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所有利益相关者相互连接,确保高效协作;在运维阶段,互联设备和数字系统使建筑更加智能,最终实现可持续性、弹性、超效率、以人为本。”
凭借面向建筑市场的架构和平台,施耐德电气可以帮助建筑行业走向未来。在全球市场上,施耐德电气通过覆盖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软硬件产品创造了许多优秀案例,其中施耐德电气新加坡办事处的改造项目就是其中的标杆之一。作为已使用25年以上的老建筑,该建筑已于2020年通过深入电气化和数字化转型成功转型为碳中和建筑,成为首座获得新加坡BCA“绿色建筑”的商业建筑马克白金奖”。这个案例充分证明,无论是新建筑还是旧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改造都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型为“未来的建筑”。
施耐德电气在智能建筑领域的多年努力和成就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在与本次峰会同期举行的中国智能建筑品牌评选暨颁奖典礼上,施耐德电气荣获智能照明类和楼宇自动化类第一名。第三名,并被评选为十大建筑节能管理品牌之一。相信未来,施耐德电气将继续深耕建筑行业,与国内外合作伙伴和客户紧密合作,通过对建筑的数字化赋能,帮助客户收集和利用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数据。建筑全生命周期,从而获得更高的效率、更明智的决策和更科学的资源成本优化施耐德楼宇自控产品,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