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接触”、“云防控”……广州作为智慧城市的排头兵,面对这场“疫情检查”难题,社区防控中频频提及这些充满科技感的词。
高频词背后的特殊含义是什么?多日零新增揭秘“广州答案”:从智慧准入到智慧宣传,从智慧防控到智慧复工再到智慧监控,科技成为广州打造这场疫情一线的关键力量防线。
如今,广州实现了智慧科技在社区防控全链条的全覆盖,打造了社区智慧防控的城市样板。
白云区大园村智能蓝牙门禁。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 摄
智慧通达:从源头上阻断疫情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蓝牙门禁对了解湖北村湖北人过年、大元返乡情况有很大帮助。”大元市党委书记何东贵说村庄。大元村位于白云区太和镇。春节前,来自全国各地的20万人在这里工作、生活。去年,全村3408户出租房屋的大门安装了与“平安白云”相连的蓝牙门禁系统。租户必须先打开微信小程序平安白云注册相关信息,而开启蓝牙门禁的钥匙要经过公安背景审核后才能获得。,然后搬进去。
疫情发生后,大源村要求返村租户使用蓝牙门禁设备开门一次,确认返村租户信息。
更多社区启动了“代码回家”。在白云区清湖村,村民进村后,打开手机微信小程序,屏幕上出现一张“防疫通行证”。村民姓名、照片、电话、身份证号、地址、二维码等信息一目了然。工作人员用手机扫描确认信息。测完体温后,村民就可以进村了。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
如今,随着穗康码在全市的统一实施,人们进出写字楼、公园、社区更加方便。
智能接入设备或小程序的一一推出,从源头上堵住了疫情传播的入口。这些应用也为广州未来提供社区服务铺平了道路。天河区前进街推出了一个小程序,人们注册后可以“打码回家”,但街道负责人更关注小程序积累的数据:“我们注册的信息非常全面,对以后的广州之行有所帮助。人事管理将根据其人口特征,提供最准确的个人数据,提供更精细的服务。”
智慧宣传:打破陆空界限,立体战“疫”
人来人往,如何引导人们增强防控意识再次成为焦点。在广州,除了各种接地气的宣传模式外,最受好评、刷新频率最高的无人机巡逻,就是科技含量高、互动性强的无人机巡逻。
在青湖村,白云区公安局不定期部署配备视频监控设备和扩音器的无人机进行空中巡逻。一个走出村子的男人没有戴口罩。走了几步,他就听到头顶上“请戴口罩”的提示。男人抬头看了一会儿,看到了无人机,立即从口袋里掏出。取出口罩并戴上。
无人机空中巡逻与地面防空管控形成联动联动的立体监管模式,降低潜在病毒传播风险,全力确保村民不外出、不拜访、不聚集在一起,不要聚餐。
同样的一幕也发生在天河石牌村、猎德村、花城广场、海心沙等周边地区。原来,随着疫情的爆发,天河区应急管理局借用无人机推广森林防火知识的经验,加上“硬核”无人机宣传“土味”,推广防控知识. 停下来劝阻的人。
无人机空中宣传、移动宣传车道路宣传、各种大屏定点宣传、社区张贴告示,再加上各种媒体的线上线下宣传,借助科技手段,广州已建成三智慧宣传的立体模型,打通了疫情宣传的最后一米,形成了大众意识、大众保护、大众参与的氛围。
中国第一辆无人驾驶综合防疫车在南沙亮相。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耿旭静 摄
智慧防控:首辆无人驾驶综合防疫车亮相
封闭管理后如何在社区内开展防控是关键环节。在广州,包括消毒在内的各项硬核防控措施也已经到位。
在南沙碧桂园天西湾,中国第一辆综合防疫车一边喷洒消毒喷雾,一边播放抗疫宣传信息。路人纷纷赞叹:“厉害了!” 这款防疫车可以按照规定路线智能行驶,自动避开障碍物和行人,一次充电可跑100公里,一次充电可工作5小时,覆盖面积为约3万平方米。未来,这款防疫车还将集成测温功能。白天人流量大的时候,会在小区门口做自动测温宣传,晚上人流量少的时候,会在小区内自动消毒。一辆车可以用于多种用途。预防和治疗。这辆车不仅降落在广州,还帮助了武汉,用无人驾驶车辆代替了防疫人员完成喷洒消毒、医疗物资运送、送餐等工作。
在琶洲,一家公司还使用无人机对琶洲保利世贸中心等商业建筑进行免费消毒。
智能监控:隔离人员安心,居民放心
对于居家隔离人员,广州推出了“三人组”上门服务、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送菜、倒垃圾等一系列温馨措施。老百姓住得舒心,邻居住得放心,成了社区工作者的难题。在番禺区,“智能门磁+远程视频监控”一举解决了这一难题。
“智能门磁”系统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实现“隔离人员进出隔离场所”的实时预警功能。已在石壁街推广使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采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居家隔离人员动态实时掌控,人员变动报警。目前,番禺区已有8个乡镇和街道不同程度地使用它。
“人防+技防”落实居家隔离要求,让疫情信息更加透明,也为社区居民的健康安全提供了保障。
琶洲商厦用无人机进行消毒。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邱伟荣 摄
智慧复工:科技保障安全复工环境
对于工薪阶层广州楼宇自控,广州提倡弹性工作,严格保护工作场所。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复工复产,科技防控正在逐步升级。
截至2月26日,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已有181家企业复工。走进这里,人们立刻就能感受到不同:在入口处,必须经过一个特殊的“通道”。此时,红外测温仪会实时显示进入者的体温。一旦体温过高,立即报警。
室内,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及时调整空调通风系统新风运行模式,在过渡季节通过打开新风柜增加新风和排风量,并通过BA自动控制增加精细化控制系统和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监测室内外PM2.5、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空气质量相关数据,使建筑始终保持新鲜空气质量。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只是众多楼宇防控的一个缩影。除硬件外,办公楼还提供多种灵活服务,如通过网络平台订餐、人员网上登记等,保障安全复工。
这场“战疫”是广州科技应用的一次集中亮相和“期中考试”。每一件疫情防控“神器”的背后,都有着保卫广州的感人故事。在广州这个大城市,因为有这些热心市民的存在,科技才更有力量。经过疫情的洗礼,智慧城市广州必将焕发出更强大的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