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由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办,成都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协办的成都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文明建设观摩会在成都召开成都轨道交通19号线双流机场站2号航站楼举行。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陈科,成都市轨道交通集团副总经理任涛,成都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彭宝福,江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宗权出席会议。观摩会。
本次观摩会是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深入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法,强化主体责任。大会以“遵守安全生产法,做第一责任人”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同步直播的云观摩模式,设置主会场和分会场。观摩期间,成都市质监站、安监站负责人、部分施工、监理、施工企业领导及各参建单位代表200余人组成观摩团楼宇自控系统施工工艺,对安全文明建设进行观摩。双流机场2号航站楼。工作中,通过听取现场总体情况和安全文明施工的具体做法的讲解汇报,观察了智能系统应用、安全标准化、攀登作业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最亮眼举措。工地绿色环保,参会人员给予高度评价。
成都轨道交通19号线工程是成都轨道交通线网四期建设项目。是天府新区至双流市西部的快速通道。连接双流国际机场和天府新站两大门户枢纽。成都国际枢纽的质量意义重大。中国电建作为成都轨道交通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先锋”始终坚持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要求,落实“绿色工地”央企责任担当,以安全、高效、优质的方式推进项目建设。
安全管控打造安全地铁
轨道交通是热门项目,也是百年工程。成都轨道交通19号线紧紧围绕“安全、文明、稳定”的总要求,坚持以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措施保障实现安全生产长效安全。通过细化人员管理、防坠措施、特种设备管理、管道防护、高模板支撑系统、临时用电管理、防汛应急管理、工具式总成、盾构安全施工等,建立安全标准化手册。加强管理加强“一师两员”配置,实行网格化管理,实行经营者实名制,严格分类管控安全风险。 19号线文家山站以其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的施工管理,被选为成都轨道工程同期施工工艺和材料选用最佳的施工标段。全线的高水平成为全线的建设标准,进一步体现了以人为本,协调安全与发展,建设安全地铁。
模型引领,严把质量关
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国电建严格贯彻“验收第一,示范引领”的理念,狠抓项目建设质量,积极争取高质量项目。通过“模型引导”系统,我们可以对每个模型项目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效管理,并带领每个工作区域明确天、地、墙三类具体材质。钢结构安装、工艺管道焊接、脚手架搭设等专业“样板间”,规范装修施工流程,有效提升工程质量。为确保工程质量,各工区对超长桩基础、大跨度现浇梁、车站轨道梁、隧道二次衬砌等重要子工程进行了初步总结。及时根据项目建设进度,确定各工序的主要控制点。同时,实施关键工序全过程主要管理人员站在制度,严格执行“三检”制度,以“自检、互检、专检”杜绝质量每一道工序中的问题,保证工程内外之美,为工程质量标准化建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文明施工,打造绿色样本
19号线建设过程中,中国电建始终秉承“绿色地铁”理念,严格落实中央关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合理优化资源配置,预防污染,节约能源 减少浪费,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不断提高建筑环境管理水平,实现优质、盈利、可持续的绿色建筑。按照“规划先行、细化方案、严控过程、阶段性评价、创新改进”的总体思路,分阶段制定了细化、可操作、可实施的绿色施工控制措施。落实“环保”工作,形成了渣土分离系统、封闭式货车外运、污水处理系统、粉尘治理等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不良影响环境建设活动。影响,提高绿色施工管理水平,建设绿色地铁。
智慧先行,打造最强枢纽
智慧 为确保样板路段建设的精益求精,“智慧工地”理念成为成都轨道交通19号线建设技术创新的保障。智能化“黑科技”如高支模板自动监测、深基坑自动监测、智能用电安全系统智能互联健康一体机、智能安全帽等在现场广泛应用,以智能管控、施工管理实现安全保障在铁路地区。该系统的研发成功,优化了轨道区域的管理工作流程,避免了调度员人为失误造成的交通冲突,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多方位、多层次优化,建立室外场路站模型规划,工程量数字化输出,成功实现数字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使“最强枢纽”“智能、精准、高效、节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强技术建设在地铁建设中的应用,赋能智能建设技术。
2022年是19号线二期基本建成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轨道集团的统一部署下,截至目前,全线已封顶11个车站,铺设全线轨道基础。 17个区块全部投入使用,各项目节点目标有序推进,最终实现项目绩效目标,为党的二十大献礼。 (朱泽海)
参观现场
参观现场
安全标准设备展示
自动防尘篷
轨道板综合铺设
标准化流程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