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9月5日电(记者钱玲玲/文昌海军/摄)厦门丕五洲做客,门娜万青桃。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开放、包容、文明的厦门,已经成为一座高品质、美貌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作为重要的民生保障部门,十年来,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聚焦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福祉,交出一份暖心“答卷”,确保和改善民生。城市的快乐背景。
党组书记、局长赖祖辉表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协会的工作与民生发展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水平,着眼更高水平,全力以赴稳就业、吸人才、强保障、保民生,各项工作取得突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厦门的发展。
非凡十年,乘风破浪,歌唱。正是厚积薄发,厦门迎来“金砖”建设新机遇,积极融入世界发展新格局。
五年来,金砖国家砥砺前行。“大厦的大门”越来越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才来厦门创新创业,成为厦门的“城市伙伴”。
链接全球资源,共享发展机遇。下一步,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站在潮流前沿,勇往直前,永葆精神“突破”的能量,“创造”的能量,“干”的风格。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和保障民生,全心全意为发展吸引人才,在更高水平上建设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召开。
伴随着鼓点,厦门向海内外优秀毕业生抛出“橄榄枝”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向企业和职工宣传劳动保障法律知识
人力资源和社会服务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厦门组织海外人才实地考察 学习人才留厦环境 更有信心在厦门努力工作
厦门技师学院加紧打造“金砖楼”
厦门选拔首批海归先锋
海归张龙辉博士展示了全国首个卫浴行业专利可视化智能导航平台
非凡的十年
稳就业、吸人才、保民生
十年来,厦门共有人才147万人,23.15万注册用人单位,社会保障待遇超过1000亿元。6个国家级、74个省级劳动关系入选认定。和谐单位、人社部门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就业创业渠道畅通,老年人社会保障有保障,人才充满活力,劳动关系更加和谐,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好,幸福感更持久,他们的安全感更有保障。
吸引和培养人才
效果显着
全市人才总数达147万人
人才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十年来,厦门人才总量从63万增加到147万,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3600人。各类人才总数居福建省第一;@>8%提高到26.94%,位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并荣获“最佳人才吸引力城市”和“海创人才吸引力城市”称号。
加强国际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厦门利用地方人大立法优势,修订实施全国第一部鼓励留学生来厦创业的法律。十年来,每年引进的海外人才从591人增加到近2000人。目前,全市海外人才总数超过3.52万人,每万常住人口中的海外人才数量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深化职称改革试点。厦门探索率先在生物医药、航空维修、物联网、大数据等行业开展职称评审改革试点。
打造两岸人才高地。厦门启动台湾特聘专家制度,共有540名台湾特聘专家(专业)入选;省级以上台湾青年创业基地22个(其中国家级7个),数量位居大陆前列;在全国率先实行台湾技师证书直接匹配对应大陆职业资格证书。
重视专业能力建设。厦门组织开展技能提升行动。十年来,共培养各类工人142.410,000人。全市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省级工作室71个,福建省“中国技能奖”3个。获奖者都在厦门。
就业工作
抵御困难的有力保障
全市有超过23万注册雇主
厦门加大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力度。十年来,全市累计失业人员88.74万人,就业困难15.64万人,毕业生39.14万人。“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全面推进,全市83.67%的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
继续深化重点群体就业政策,不断提高就业供需匹配度。全市注册企业23.15万家,比十年前增长487.56%;275.080,000名注册员工,比十年前增加了86.09%。深化东西部劳务合作,对接就业扶贫和乡村振兴,在10个省25个城市设立劳务输入基地,创新开展农民工“点对点”来厦转移并返回厦门,缓解企业用工荒成效显着。目前厦门有195.41万农民工,增加94.
对接“省营商环境监测与监管”指标体系,厦门劳动力市场监管与普惠创新——人才流动便利度指数进入全国标杆城市行列,劳动力市场服务与监管指标综合排名全国第一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结果,厦门公共就业以90.15分排名全国第一。
社会保障服务
努力赶超先进
社保福利发放总额超1000亿
厦门在全省率先完成国民保险登记计划。城镇基本社会保障综合增速和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十年来,厦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从201.37万增加到517.43万,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有所增加从151.79万人增加到286.1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从152.68万人增加到283.13万人。
十年来,厦门累计发放社保待遇超过1000亿元,各项社保待遇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养老保险公司年金覆盖率居全国前列;个人税延商业养老保险是全国首批试点之一。
厦门在全省率先建立社保基金内控体系,在全省率先启动社保卡注销异地代理机构,在全国率先开展社保卡注销工作。打造“大学生参保办卡一事包”,持续推动社保卡加载到社保、医保、金融、交通等领域。服务申请。
劳动关系
和谐稳定
开发“劳资关系调整数字云”
厦门开展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建设。每个区至少确定1个街道(镇)、1个社区、1个商业街(楼)和8个小微企业。“1118”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工程建设模式写入省委、省政府文件,通过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示范点,点对面,典型示范,在全省推广。目前,全市共确定“1118”工程各级示范点420个,评选出6个国家级和74个省级和谐劳动关系单位。
厦门在全省率先开发“劳动关系调整数字云”,在政法智慧建设中赢得全国智慧司法创新案例,向全省系统部署和运行转型升级。
厦门连续多年在省级A级拖欠工资考核中名列第一,被评为国务院全国彻底取消农民工工资工作先进集体。
金砖五年
种梧桐树,凤凰就来
愿合作者,不以山海为远。世界聚焦厦门,全球人才汇聚鹭岛。
2017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举行,厦门进入金砖国家发展新时代。五年来,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建立了国际人才来厦绿色通道,立足金砖,放眼世界,开拓创新,热情服务。越来越多的海外人才来到厦门创新创业,成为厦门的“城市伙伴”。
人才故事
回国与金砖国家创业
“我的回国创业之路,可以说是与金砖国家相伴,我与金砖国家有着特殊的缘分。” “80后,”从美国归国的张龙辉博士说。
2015年,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张龙辉参加了第十届“春晖杯”中国留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优胜奖。活动组委会热情周到的服务,以及中国优质的创业环境和政策,让他深深体会到国家对留学生的深情呼唤。
多次走访,厦门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人才政策,终于吸引了张龙辉“留在厦门”。2017 年,。适逢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召开,张龙辉受托开发了全国首个卫浴行业专利可视化智能导航平台,并向南非税务局、国家税务总局等国家部门负责人展示巴西海关总署。获得一致好评。
作为一家高科技创业小微企业,厦门留学生服务中心在张龙辉创业初期为张龙辉提供了“雪中帮”,帮助他申请了首批50万元扶持资金;之后,双百计划提供300万元创业资金、500平方米免租办公空间、住房补贴、子女择校、研发补贴……一个又一个,海归医生感受到了厦门的诚意。
五年后,张龙辉在厦门扎根成长。带领团队将自主研发的大数据产品成功应用于知识产权领域,先后研发完成了疫情防控专利数据研究分析平台、金砖国家创新大数据平台、外国人才大数据评价体系。在基地建设和国家重大需求中发挥了突出作用,为多家上市公司、高校和政府部门提供知识产权智能平台服务。
张龙辉觉得,城市创造了企业,企业也创造了城市。作为福建省唯一的知识产权大数据企业,张龙辉的公司成为金砖国家指定合作伙伴。他说:“来厦门,向右走。”
服务保障
打造优质国际化人才引进培养生态
和张龙辉一样,不少海归人员在厦门走上了职业发展的快车道,享受到了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贴心、热情、贴心的服务保障。
早在2002年,厦门创新留学人才工作,充分发挥地方人大立法优势,出台了我国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鼓励留学生回国创业的地方性法规。人大立法——《厦门经济特区鼓励出国留学》。来厦创业工作人员规定。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还成立了厦门留学生服务中心,为留学生提供专业服务。
有利的政策环境吸引了大批留学生到厦门就业创业。目前,全市海外人才总数超过3.52万人,每万常住人口中的海外人才数量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厦门市留学人员服务中心主任陈雪莲表示,新时代,厦门积极适应新的发展阶段,立足发展,启动“i海归”行动计划,面向全球吸纳人才。城市重点产业需求。”,协办“驻交会”、“春晖杯”、“海创大赛”等国家级人才引进平台厦门楼宇自控招聘,举办厦门金砖国家创新基地人才赛道和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和“金砖+”海外人才工程对接洽谈会,建立“金砖人才创业基地”,通过政策“云”直播、网上项目对接会、网上招聘会等多种形式的网上人才聚集活动,
截至目前,已有1000多名海外人才来到厦门创办高新技术企业700多家。其中,市值超过550亿元的上市公司有12家。日前,天眼查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专、专、新”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厦门进入全国前十。
项目落地
一批“金砖+”海归项目落地厦门
基于GNSS北斗的城市安全监测运营平台、专业街道智能自适应学习平台、半导体高精度测量系统、Cyc-Field环保净水新材料技术、生物芯片的研发与应用……短短一年时间,一批由砖块人才赛道和“金砖+”海外人才项目对接会引进的海归项目已登陆厦门。这些项目都是高端的、前沿的、新的项目。许多项目与国外最前沿的技术相结合,填补了厦门的产业空白,将极大地促进厦门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林哲博士,专攻细胞生物芯片领域的科学家,就职于欧洲细胞力学顶级实验室。今年,他带着厦门金砖人才赛道的获奖项目“人工智能细胞识别芯片”来到厦门,成立了易工瑞芯(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扎根厦门发展。此前,北京、苏州、无锡等地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但厦门市政府尊重人才、尊重技术、尊重优质服务的态度,终于打动了他。作为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顶级项目,林喆研发的细胞生物芯片堪称细胞“人脸识别”,赋能细胞治疗和精准医疗,必将推动厦门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金砖国家合作
打造“金砖建筑”
加强金砖国家全方位合作
在厦门技师学院,一座“金砖楼”正在建设中,预计2023年投入使用。
作为厦门市唯一一所国家重点公办技术学院,2021年10月,厦门技师学院被授予“厦门金砖新型产业能力提升培训基地联盟”首批成员单位。
厦门技师学院在原有厦门制造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升级建设厦门金砖国家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成后,该基地不仅可以承担厦门先进制造业技术技术人员的培训,还可以为金砖国家和“金砖+”国家提供包括技术技能培训在内的服务项目,促进金砖国家的科技创新。实现金砖国家新型产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厦门技师学院积极融入金砖国家创新基地建设战略,着力打造增材制造、智能切割制造、电子信息制造、互联网营销四大培养专业,以及增材制造、智能切割制造、电子信息制造。计划向金砖国家和“金砖+”国家的学生提供三个专业的国际学生课程体系。
厦门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家雄表示,下一步,厦门技师学院将打造优质示范金砖培训项目,为金砖国家全方位合作铺路,贡献“技师力量”。 ” 到 金砖 国家 培养 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