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成都首批国标商务写字楼获批——14个品牌瞄准“行业话语权”

时间:2022-09-15

楼宇对讲系统施工工艺_成都楼宇自控施工单位_水力自控翻板闸门的施工

天府大道两旁的建筑林立。记者郝飞 摄(资料图)

水力自控翻板闸门的施工_楼宇对讲系统施工工艺_成都楼宇自控施工单位

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记者郝飞 摄(资料图)

12月14日,2021中国建筑经济全球合作大会在成都开幕。会议发布了《成都市产业投资合作项目清单》,并举行了成都市重大项目和培育总收入100亿元的总部企业签约仪式。现场签约重大项目21个,总投资578亿元。.

根据将于2021年4月1日起实施的《商业建筑分类要求》,成都近日评估了2021年超甲级、甲级和专业(特色)商业写字楼名单。同日活动主办方成都市商务局还为成都首批14座超甲级商务写字楼颁发了牌照,包括银泰中心2号楼、仁恒置地、白洋大厦、成都国际金融中心。.

1 推进转型,楼宇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本商业建筑分类国家标准由成都市商务部负责起草。

“过去,由于各地的意见和习惯不同,上报的数据往往不一致,很难准确掌握行业情况。” 成都标准化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标准的实施可以规范全国的楼宇服务管理活动,促进楼宇经济的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

该分级国家标准首次对超甲级商业建筑、甲级商业建筑和乙级商业建筑进行了定义,并对相应的区位和交通、权属、硬件四要素提出了具体要求。设施和运营服务。例如,超甲级商业写字楼为单一业主,甲级写字楼最大业主持股不低于50%。

对所有权地位的重视与在成都的亲身经历有关。2008年以来,成都的商业和写字楼发展迅速,但部分产权分割出售的楼宇迅速显现出弊端。对于一栋位于市区中心的商厦成都楼宇自控施工单位,1000多户业主在分拆销售后难以形成统一决策,错失功能升级和业态调整的机会,最终亏本倒闭。

为解决产业承载能力弱、产业集聚效益释放不足、建筑载体质量不高、低端同质化竞争激烈等问题,成都市商务局积极探索建筑经济服务标准化之路,并通过了“十年里程碑”的研发、5年的地方实践、3年的国家试点”,最终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成果,推动了相关国家标准的诞生。

近年来,成都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创新提出以发展楼宇经济为重点,打造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城市。在中西部地区。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首批14座国标超甲级商务写字楼的评价,不仅填补了国内建筑统一标准认定的空白。经济,也有望充分发挥成都市建筑经济标杆示范城市的作用。引领效应为成都率先掌握全国建筑经济行业的话语权提供了有力支撑。

2 优化对接,打造“柱状经济”新载体

当天发布会上发布的《成都市产业投资合作项目清单》从城市更新、产业功能区投资、优质商业投资等方面征集成都543个产业投资项目,形成三类投资清单. 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分拣分拣项目可以促进供需对接,提高投资匹配度。

其中,《优质商业投资项目名录》整合呈现拟投资的商业地块、建筑、品牌等信息,意在将信息不对称给城市和企业发展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建筑物和开发载体的开发已经走到了尽头,关键是如何运营已开发的建筑物。” 经济就是向空间求资源,推动建筑载体向经济载体演进。”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的认可。“今天的建筑布局就是明天的产业布局。” 该负责人表示,如果建筑功能质量和服务质量不高,势必成为未来影响高端产业引进和高端产业集聚的“短板”。

多年来,成都“开拓新路”、“补短板”成果层出不穷。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1年上半年,成都超甲级商业写字楼市场运行良好,平均租金区间为103.13-147.16元/平方仪表。19栋超甲级写字楼中,15栋全国租户净税收总额超过亿元。超甲级写字楼市场净吸纳22803平方米,出租率83.97%,同比增长3.39%。

以仁恒置地为例,这是成都首批“超甲级”商业写字楼之一。IBM、大众、杜邦等4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此楼,外资企事业单位占比高达70%。(记者雷吉)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3 Copyright 2014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