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替水泥,建筑墙壁被轻型光伏墙取代;室内照明和温度无需人工控制,楼宇自控系统可实时调节……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周围的建筑越来越“干净”、“智能”?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夯实基础 惠及民生创新之路》报告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筑业持续推动创新和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建筑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迅速,建筑节能改造有序推进。
“建筑业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也是我国实现碳峰和碳中和的重要力量。” 总工程师李如生说。为促进建筑业节能减排建筑楼宇自控,我国加快绿色建筑建设,“绿色”建筑业比重不断提高。数据显示,全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从2012年的400万平方米增长到2021年的20亿平方米以上。2021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将占84%,共有2.50,000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标签。目前共有2个,
提高建筑节能也是减少建筑领域碳排放的重要手段。据了解,在建筑领域的全生命周期中,不仅建筑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钢材、水泥、玻璃等材料属于高耗能材料,在交付过程中所涉及的供暖和设备用电也属于高耗能材料。建筑的高碳排放也会造成。提高建筑节能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还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李如生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北方地区住宅建筑节能标准提高到75%。到2021年底,城市节能建筑面积达到277亿平方米。“从监测结果来看,住宅建筑节能改造后,室内温度冬季可升高3~5摄氏度,夏季可降低2~3摄氏度,提高了人们的居住舒适度。” 李如生说道。
在“中国制造”被贴上绿色标签的同时,建筑技术也不断取得突破和创新。上述报告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冶金、有色、煤炭、石油、化工、水电、水利、机械等建筑行业布局逐步完成;建设过程逐步扩大到上游勘探设计和下游工程监理;信息模型(CIM)、建筑信息模型(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等城市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不断提升。多项重大建设技术实现突破,陆续完成了世界一流水平的工程项目,部分领域建设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象征“速度”的高铁项目”,以及象征中国工程“高度”的上海中心大厦。,代表着中国工程的“难”,世界首个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中国制造”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展现出强大的综合国力力量。顶级标准陆续完成,部分领域的建设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象征中国工程“速度”的高铁工程、象征“高度”的上海中心大厦中国工程. ,代表着中国工程的“难”,世界首个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中国制造”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展现出强大的综合国力力量。顶级标准陆续完成,部分领域的建设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象征中国工程“速度”的高铁工程、象征“高度”的上海中心大厦中国工程. ,代表着中国工程的“难”,世界首个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中国制造”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展现出强大的综合国力力量。中国工程的高地,象征中国工程“高度”的上海中心大厦。,代表着中国工程的“难”,世界首个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中国制造”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展现出强大的综合国力力量。中国工程的高地,象征中国工程“高度”的上海中心大厦。,代表着中国工程的“难”,世界首个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中国制造”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展现出强大的综合国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