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0月初,上海浦东发布了关于规划调整的公告。调整区域涉及“上港社区”内的部分街区,北至佑城路,东至济阳路,南至耀州路,西至黄浦江。
熟悉地图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浦东的“后滩”地块。著名演员奚美娟在这里长大。在她的记忆中,她在后滩的家还是黄浦江边的一个村子。她要绕遍整个上海钢铁三厂,再经过一条满是废铁的土路,才看到河边的土坝。
历史数据。
对于没有这种经验的人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在 2010 年之后第一次听说“后滩”这个地方。
作为世博园区的片区,后滩在世博会前后开始开发,先后出让多块土地。最辉煌的土地拍卖发生在2011年,当时韩国SK工业集团以17.5亿元的价格拍卖了一块底价约1.3万元/㎡的土地,轰动一时。
当时甚至有传言称,一个与陆家嘴相媲美的国际商圈“耀华国际”即将崛起。
但机遇往往伴随着风险和不确定性。
SK的开发周期一晃就是10年。在此期间,后滩也得到了马来西亚富商的青睐,决定在后滩开发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商业空间。但最终,“缘分尚未到来”,发展计划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后滩的空间格局是近五年才逐渐定型的。2017年9月,浦东新区耀华街区世博文化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获市政府批准,正式开工建设。后滩被贴上上海市中心城区最大沿江绿地的新标签,2平方公里的世博文化园区已停止商业开发。
今年上半年,世博后滩第一高楼上海SK大厦终于顺利竣工,建设期转入运营期。
上海SK大厦。
故事原本到此结束。没想到上海楼宇自控,不久前的调控调整又把四面八方的观众拉来了。
新规划打破了后滩多年来住宅供应为零的格局,新增住宅4000多套,43.8万平方米。房地产行业普遍预测,这至少会在未来五年内为该地区的人口输入留下空间。
难道“耀华国际”崛起的梦想真的“虽然晚了”?
二
与命运多舛的后滩相比,隔着一条川阳河的“邻居”前滩,虽然开发较晚,但似乎一路悬而未决。
2012年,前滩计划出炉,陆家嘴集团、太古地产、铁狮门、中粮等一批商业地产迅速跟进。
2015年前滩二次开发全面启动时,引进国际学校、高端酒店等配套项目已成定局。
前滩“三年形象、五年功能、十年基本建成”的发展目标,在今天看来并没有明显的偏差。随着全国500强企业的到来,前滩建设“第二陆家嘴”的口号也变得更有底气和信心,太古里等高净值人士商业空间开门迎客.
世博海滩。浦东新区提供
再次转向后滩,你会发现一个地区的发展有时就像生活一样,充满未知和惊喜。在起跑线上获胜的人不一定是在终点线上获胜的人。
例如,上海确实是城市的副中心。早年也是上海“一主四副”布局中与徐家汇、五角场、花木并列的重点发展地块。
超人李嘉诚以22亿底价拿下真如巨无霸后,盖了10年,直接将真如埋葬在历史的深处。
去年,真如内部的各项大型建设项目才真正进入倒计时。投资者这才想起,上海中环内还有这样一个全新的地方。
真的像一个城市的副中心。头像照片
事实上,相比之下,后滩的位置更好。位于浦江东岸内环和一线。北邻开发近乎饱和的陆家嘴地区,南临上海中环新晋“尖子生”的前滩。
大多数人认为,后滩只要靠南北两市“增长极”的邻居,吃上一阵子就够了。
以释放后滩住宅用地为例,人们推测不排除与前滩形成互补资源。前滩经过几轮开发,已经没有闲置居住空间,后滩是现成的“便宜货”。
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三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人的居住选择观念已经从传统的“区位论”转向“环境论”。
总之,过去人们在买房时更看重位置和交通。现在,哪个不是门口公共空间的质量、数量、功能丰富性和可达性的硬指标?
尤其是“依水而居”的定位越来越清晰。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在南北,滨水城市都有江河湖水,但靠近水边的房子比远离水边的房子更受欢迎。
徐汇滨江地块。头像照片
上海黄浦江建成后,不少滨江地产板块开始出现明显涨价。笔者几个月前游历了东北城市哈尔滨,看到几座售价最高的豪宅,无一例外地集中在松花江两岸,哪怕河水大半都结冰了。年。非常风景优美。
哈尔滨松花江畔的滨江住宅区。杜晨薇 摄
形势的变化最终会导致地位的变化。如果说昨天的后滩仍然是前滩屁股后面等待发展的“小弟”,未来,后滩有望站在新一轮城市建设的前沿。后滩是上海最大的沿江生态公共空间,以及国际马术中心、上海大歌剧院等一批高端文体设施。从某种意义上说,后滩已经提前布局了很多未来的生活场景。
世博文化园区总体规划。
后滩的“后”不再是“发展滞后”的“后”,而是“后优势”的“后”。
近年来,国内城市陆续启动了城市更新项目。老地块想要焕发生机,新的发展机遇背后的社会成本可想而知。
与后滩现有的待建区域不同,历史包袱小,空间想象空间大,更容易实施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浦东的前期规划可见一斑。除了在中部蓄积后滩之外,在北部,一个“金沙滩”也在酝酿之中。
“新二滩”能否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典范,不仅关系到市场投资决策,也关系到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四
上海有很多“海滩”。
外滩是全国人民的外滩,北外滩现在非常有名。浦东前滩和后滩虽然还没有形成足以代表城市形象的地标效应,但毕竟有着良好的发展历史。
只有“金沙滩”最近出现在浦东发展主力军金桥集团的一个规划中,却没有更多的踪迹可循。
金坛其实是对湖东船厂地块的改造。两年前的冬天,浦东宣布将在黄浦江畔开发沪东-中华浦东工厂,打造集研发办公、娱乐休闲、文化展览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
两年后,剧情被命名为“金沙滩”,形象更加清晰。
根据《浦东滨江区域发展“十四五”规划》,“金沙滩”将围绕上海数字经济重点发展方向,在海洋科技、5G、视频、智能制造等领域寻求突破,形成以数字经济为特色的数字经济。以创意和金融科技为核心的数字经济示范区。
从空间结构上看,未来的“金沙滩”规划将贯彻“地上城市、地下城市、云端城市”的城市建设理念。
简单来说,就是停车和开车的功能都放在了地下,而地面上的公共区域更多是为“人”预留的。整个街区将呈现出“小规模”格局,冰冷超宽的车道极有可能被废弃,取而代之的是更宽阔的草坪和广场。
并将城市交通疏浚等各项治理环节全面交给“云”系统。地面拥堵?不存在的。车辆离开地下室后,会实时设计出口和路线,确保每辆车都在“最优路线”上。
这种思路并不遥不可及,但它是对过去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城市病”的一揽子修正。
浦东陆家嘴建设初期,人的活动空间总是让位给车辆的空间,导致行人系统较差,后期必须通过建设走廊系统来改善。
陆家嘴走廊。头像照片
这一点在前滩建设过程中就注意到了。通过规划大量相互连接的空中走廊,解决了该地区建筑物和商场之间的行人问题。直接连接黄浦江畔和城市公园的三个廊道项目也在今年7月初规划并公布。
前滩双层走廊。张驰 摄
金坛显然更注重“人”的体验。未来,各种城市功能和动线的布置将完全回归城市建设的本质——城市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如今,这个三城一体化的建设逻辑虽然没有在“金沙滩”落地,但也是金桥集团的一个发展项目。金桥城市副中心1.5平方公里核心区已落地。显示形状。
金桥城市副中心设计效果图。金桥集团提供
明天的金沙滩,不排除成为浦东引领全局的又一个高地,上海又一个著名的“沙滩”。
只是回到现实,人们还是不禁要问,后滩和金坛的“新第二滩”会不会有普通人的机会?
五
前滩这两年的发展堪称“神迹”。虽然城内随处可见密密麻麻的施工脚手架,汽车穿梭于前滩大道,时常没有人影,但并不影响物业费每平方米七八元的一排排房子,被“太阳镜老板”抢购一空。
前两年,前滩一处房产的质押融资比例甚至超过了700%。也就是说,彩票中每7个“玩家”中,只有一个晋级,这几乎是上海开年积分比例最高的项目。
直到前滩太古里开业,前滩投资消费的“目标”突然从房子“降级”为包包、饭菜、商品。人们也可以靠近海滩。
太古里前滩。李茂君 摄
一个直观的指标是前滩的老年男女越来越多。这些堪称城市潮流风向标的“有钱有闲”的人,在太古里开业的那一周把这里的立交桥变成了秀场,店前的广场变成了游客集散地,这也让“资本宠儿”全能。真正的无障碍新城市空间。
太古里是上海阿姨的秀场。网友叶璐子姑姑摄
可见,要想真正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城市中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区域空间,除了未来感和数字化形态之外,人气和人情味更缺一不可。
后滩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世博园区周边老旧住宅、新住宅区较多,周边环境设施成熟。此外,今年年底,世博文化园区北区将与市民见面。绿草如茵的后滩公园早前已成为“小红书”上一群“野餐小姐姐”的日常打卡地。未来,后滩对“人”的吸引力不会太差。
后滩公园。车嘉楠 摄
金坛的发展并不难。一是地理位置比较偏远,周边设施现状也不显眼。如何在区域发展中引入相应的人口,恐怕还要在规划和实践过程中多下功夫。
目前,产城融合发展是许多城市发展新兴产业的主要逻辑。要让工业区同时发挥生活区的功能,最好兼顾工作和住房,即在当地工作的人也住在当地,一个地区的活力自然是生成。
为此,国内不少城市开始探索一系列租售结合的举措,以期尽可能多地建设出租房屋,满足产业白领和年轻人相对廉价的住房。
例如,临港新区今年启动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区保障性住房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保障宜居”理念着力发展各类保障性住房,包括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租转售”、“租售联”保障性住房、征用安置房等。
这也是摆在金坛和后坛面前思考的问题。未来的上海“新第二滩”,如果能充分发挥“引领区”的政策创新优势,探索真正的产城融合,不仅能解决“无人区”的困境。在新城”,也有效地提升了城市。青年人才的粘性将有助于城市的健康健康发展。
话虽如此,一百多年前,上海的“谭”字背后,隐喻着一座普通人梦寐以求的城市。如今,上海再造“沙滩”,如何改变当年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