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热”不是标准 大学专业设置不简单

时间:2022-10-17

大学专业设置的标准是什么?首先,社会需求是学科和专业设置的重要方向。说到大学专业,就离不开另一个词:纪律。学科注重知识生产,即科学研究,专业注重社会需求,即人才培养。目前,高校专业涵盖约13个主要学科,专业名称各异的专业名称约500个,但核心实际却超过100个。我们必须做这些专业吗?答案是否定的,要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合理定位,避免追求全面。

1990年代,随着“211工程”的启动,为纠正1950年代高校调整的不足,掀起兼并风潮,综合性高校大规模出现。与此同时,高校进入了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大发展阶段。在这一轮发展中,在专业设置上,全国高校普遍出现了“全专业”的冲动。不管是什么学校,文科、理科、工科、农科、医科、经管法,少则五十、六十个专业,多则上百个。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学院和大学几乎没有区别。

一些人文社科、艺术类专业因其门槛低、收费高而备受高校推崇。比如,管理和艺术这两个就业最难的专业,已经在全国高校走红。据教育部统计,管理和艺术的招生在13个学科中排名第二和第三,仅次于工科。例如,一所211农业大学有4个艺术本科专业,包括音乐表演。在一些地方的商学院,如石油大学、农业大学,也有不少艺术类专业的播音主持。

楼宇智能化系统_楼宇自控专业_楼宇经济

2016年启动了第一轮“双一流”建设,新入围的25所非“985”和“211”的高校几乎都是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校。“双一流”的核心思想是引导高校有所作为而不有所作为楼宇自控专业,而不是全面。此后,许多著名高校开始做减法,取消自己没有优势的学科。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取消了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大学也放弃了多个硕士和博士学位项目。2021年推出二期“双头等舱”,只强调“

二是专业设置要与时俱进,根据社会需求不断调整相关学科的专业设置,同时也要警惕盲目跟风的浮躁。

专业设置是一个科学问题,任何专业往往都需要其理论体系,必须兼顾科学性和稳定性。物联网是互联网应用发展的一个方向。2009年前后,IBM推出“智慧地球”概念,整合各种软硬件信息技术,推动业务发展。因此,物联网风靡一时。互联网即将取代互联网,全国高校掀起了物联网专业的热潮。鼎盛时期,全国有400多所高校开设了物联网专业。但不幸的是,物联网很快就成为了弃儿。2018年率先开设物联网专业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宣布物联网专业停止招生,原因是就业不景气。近年来,不少高校因各种原因开始放弃物联网专业的招生。

楼宇智能化系统_楼宇自控专业_楼宇经济

近年来,IT行业一出现一个概念,一些高校就开设了相关专业,从物联网到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元宇宙。其中有些其实只是一个市场概念,没有理论体系,也不是新兴学科。比如近几年流行的“元界”,就是在人工智能的基础上推出的一个市场概念,但是开设所谓的元界专业的高校很多,不会长久。

第三,不同层次的学校承担不同的职责,在学科和专业的设置和培养上需要有不同的定位。

2021年9月,清华大学明确提出控制人文学科规模,缩减博士生规模。此前,清华大学高调宣布成立集成电路学院,其核心目标不言而喻。回顾近年来清华大学学科和专业的调整变化,可以清晰地看到,清华大学一直关注国家战略需求和“卡脖子”的技术难题。事实上,早在1950年代,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就从全校招收最优秀的师生开设了核物理相关学科,为“核物理”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楼宇智能化系统_楼宇经济_楼宇自控专业

一方面是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个专业,也需要有不同层次的培养定位。

2020年,清华大学将停止招收新闻学与传播学与会计学两个本科专业。有关部门解释,清华大学不再开设相关专业,而是希望培养更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在暂停本科招生的同时,新闻与会计专业的硕士生数量有所增加。显然,清华对自己有着明确的定位。也就是说,清华大学不再培养简单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而是希望培养具有跨学科背景优势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相反,应用型高校在学科和专业设置上需要更加脚踏实地,紧密结合具体的社会需求和行业需求,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在培养模式上,还要注重具体技能和专业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学习研究型大学的广口径、广基础的培养模式。

第四,考生和家长是我们了解社会需求的晴雨表,但我们不应简单地将其作为专业设置的唯一依据。

2022年,随着房地产等行业的低迷和需求萎缩,土木工程专业成为考生的“弃儿”。

候选人及其父母的选择往往是社会需求的晴雨表。高校需要及时关注和调整相关专业设置。然而,个人的选择有时是短视和功利的,高校不能简单地接受肤浅的社会需求,尤其是考生及其家长。选择尺子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尤其是基础科目。

突破西方强加给我们的技术围堵,核心是夯实基础学科的基础。为应对西方的科技脱钩和围堵,国家系统规划了四大战略科技力量,大学就是其中之一。高校的核心职能是为科技自强提供人才支撑,其中最重要的是基础学科和基础学科人才。“强基计划”旨在加强基础学科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遗憾的是,由于基础学科专业技能差,就业不理想,往往不被考生家长欢迎。无论是从国家战略出发,还是高校知识生产的基础功能,都需要保护好国家需要的基础学科和特色学科。

同样,我们也不能仅仅因为考生和家长喜欢报考就盲目设置管理、艺术等某些专业。这种爱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因素,比如好学、好考等,但并不等于足够的社会需求。

(作者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3 Copyright 2014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