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肖易岳阳报道
如果把地球上所有的水资源都比作一个水箱,那么只有一勺淡水。除去冰川和难以开采的地下水,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一勺。
我国淡水资源占世界总量的6%,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节约用水势在必行。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北依长江,东临洞庭。占地面积1471亩,在校生近16000人,教职工800人。节水潜力巨大。学院作为育人基地,通过学校的示范作用和各种宣传活动,增强了学生和全社会的节水意识,为节约用水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张“网”把所有的“跑跑滴”都包住了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70年,校内建设的供水管网长期老化,年久失修。泄漏隐患严重,学校泄漏率较高。
漏水的水管就像一只躲在房间角落里的灰色老鼠。很难找,但经常出来惹麻烦。通过人力调查将他们全部消灭,将是一场持久战。
2017年,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投资逾130万元,引进长工电子宿舍水电控制系统,对所有学生宿舍的水电进行精准监控和管理,有效杜绝水资源浪费。2021年,学院将进一步更新技术,全院物联网水控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密集建设“校园节水网络”。
该平台融合了原有的学生宿舍用电用水智能管理系统,构建了集能耗监控、水电管理于一体的云服务平台,让“跑、滴、漏”无形。当平台检测到管道泄漏时,学院可以准确捕捉并及时修复泄漏。
这个“物联网”的功能还不止于此。其智能分析为高校科学节水指明了方向。通过该平台,学院能源管理部门可以掌握医院各栋楼的能源消耗、资源消耗、使用情况、用户及使用合理性等基本信息,及时分析反馈能源消耗情况,并落实实施。为每个建筑物的用户。自我能量调节和节能控制提供了便利。
“这是学生公寓的用水量,我们可以看到每天晚上11:00到早上7:00用水量基本保持在很低的水平……”后勤部副主任刘青服务中心在学院能源监管中心告诉记者。学院建有完善的水平衡系统检测平台,可从水控平台实时监测校园内各建筑和全院的总用水量。
新平台通过“数字化”,将原有能源管理过程中的“模糊”概念转化为清晰的数据,让校园节能以“尺”衡量,实现科学管理、高效节能。亮点之一。
“细节把控”将节水最大化
流水不烂不流失,节约用水,除了防止不必要的浪费外,还要做好“细节把控”,把“海绵”里的水“挤”出来。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借鉴“海绵城市”的规划经验,致力于雨水收集,最大限度地节约用水。
为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学院在公共绿地设置雨水池,并安装雨水收集装置,就近接收雨水,净化后回用。此外,学院还在体育馆前铺设透水地面,并在路段增设道路雨水生态沟,避免道路积水。这些措施有效实现了雨水的入渗、蓄存、滞留、净化、利用的综合效益,充分发挥了学校的“海绵”作用。
人尽其才。学院地理环境依山傍水。为充分发挥原有水资源优势,学院将4个河塘水源用于校园绿化、道路冲洗、景观用水等用途。原则,减少市政用水量。
2005年以来,学院通过自查和引进专业检漏公司,定期对学院地下管网用水量进行全面检测和跟踪,及时堵塞漏洞。4年来,共发现大小泄漏24余处,修复21余处。节水效果明显。不仅如此,学院还对部分宿舍进行了专项供水改造,在宿舍管理人员和楼内保安客厅安装了专用水管,使节假日期间楼内所有主要水管都可以关闭,杜绝了管道“跑、滴、漏”现象。
在学院生活的各种细节中,不难发现各种各样的节水设备——节水冲水装置、刷卡热水表、定期更换消防水管……这些装置并非浮华闪耀,但当加在一起时,它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据学院统计,2015年全院用水量比2014年减少15.93万吨,下降32.71%,节约成本43.8万元;2016年能源用户增加近879人时,用水量高于2013年,减少9.33万吨,减少30.79%,节水25.65万元。
节水教育 默默润物
一个国家的栋梁缺一不可,生命之水不能干涸。大学生除了学习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学习“节水”课程。近年来,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通过加强对师生和职工的节水宣传教育,强化校园节水意识。
为弘扬节水理念,学院以标语、条幅、海报等形式楼宇自控节水,深入研究节水教育和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形成了建设节水校园的良好氛围。
从学院主导、学生参与的城市节水宣传周、节能宣传周、节水知识竞赛,到学生制作的节能降耗提案书和节水宣传视频,学生实现了从自愿节水到自觉节水的转变。,节水意识扎根于心。
在这座因水而美丽、因水而繁荣的城市,岳阳职业技术学院节水护水,续写与水的美好关系,荣获“湖南省首批节水载体单位”称号” 2019年、2020年获得“湖南省首批节水高校”称号,2021年获得“全国节水带头人”称号。节水无止境。未来,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将更加坚定地走节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