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楼宇自控系统的调试一般都是厂家调试的,但是作为施工方的我们也应该多了解一下楼宇自控系统是怎么调试的呢?以促进我们在未来更好的建设和设计
文本:
一。楼宇自动化系统概述
智能建筑是当代高科技的产物。通过楼宇弱电系统,增强楼宇功能,提高管理水平,节省楼宇运营能耗,保障楼宇和人身安全,提高楼宇环境舒适度。以上内容直接关系到未来数十栋建筑的使用年限和业主的投资回报。
楼宇自控系统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形成高度自动化的综合管理系统,对机电设备(冷热源系统、空调新风系统、送排风系统、等)分散在建筑物中。对每台设备的监控,确保所有设备的正常运行,达到最佳状态。同时,在计算机软件的支持下,进行信息处理、数据计算、数据分析、逻辑判断、图形识别等,提高潍坊文化活动中心物业管理和服务的现代化水平。 ,降低运营成本,为主站的发展提供保障。
二.楼宇自控系统搭建调试基础
??项目招标文件技术文件及相关设计图纸
?? 《实用暖通空调设计手册》
??楼宇控制产品系统设计手册
三。楼宇控制产品选型的要点
?? 为了方便用户的维护,BA系统中使用的各种现场设备,如传感器、控制
控制器、阀门和执行器是同一品牌的产品。
?? 为了让业主在选择 BA 产品和系统的未来扩展方面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并方便
为了与第三方设备或系统集成,应选择开放的国际标准
(-5)协议通讯的BA产品适用。
?? 考虑到 BA 系统 I/O 的不确定性以及修改、调整的难易程度等因素,应使用工具。
建议使用具有可本地和远程扩展的通用输入/输出功能的 BA 产品。
?? 现场主要设备要求:
√温度传感器:金属电阻型,由厂家校准,不需要对接线电缆进行额外的数值补偿。
√ 风道温度传感器:插入式探头,使温度在整个表面均匀分布,并可自由拆卸,测量范围0-+100℃。测量误差£1%
√ 浸入式温度传感器:带有完整的浸入式套管,测试范围为0-+100℃。测量误差£1%
√ 湿度传感器:电容式,提供电压输出,传感器无需使用屏蔽线,测量范围0%-100%RH。测量误差:±3%RH(40%-60%RH)±5%RH(20%-90%RH)
√ 空气差压传感器:固定式,皮托管原理测量原理。测量误差:±5%
√ 压力传感器:用于冷冻水、冷却水等的测量。测量误差:±3%
√ 空气质量传感器:用于监测不同有毒混合气体,如一氧化碳、氨、苯、乙烷、乙烯等气体含量。
√流量计和变送器:涡轮脉冲输出,变送器量程根据实际流量选择。
√水流开关:二位式,开关电阻压力和温度的标准规格遵循工艺要求,一般不低于120℃的标准。
√阀门和驱动器:用于空调风门驱动、水路开闭和水流量调节。根据设计要求,部分执行器带有弹簧复位装置或停机时可自动关闭,以便在电网故障时自动防止故障扩散。能力。执行器还具有手动操作的手动操作附件。
√ 50mm及以下控制阀可螺纹连接;65mm及以上的调节阀可通过法兰连接。
四.楼宇自控系统监控内容
为使楼宇自控系统调试符合要求,满足客户的需求,就必须对楼宇自控系统监控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下面介绍XX项目楼宇控制系统监控的内容:1.新风机组
?? 新风机组送风温度/湿度;
?? 风机手动/自动转换状态,确认新风机组是否在楼宇自控系统控制下
机组受楼宇自控系统控制时,可控制风机的启停;
?? 过滤器堵塞,提醒操作者及时清洗或更换;
?? 风机运行状态及故障报警;
??根据送风温度,控制表冷器电动调节阀的开度,满足室内温度精度和
能源的最佳平衡楼宇自控系统设备调试记录,减少能源浪费;
??新风阀与风机互锁,风机停止时新风阀自动关闭;
??与消防系统联锁。发生火灾时,风机将自动停止,新风阀将关闭。
??防冻报警及连锁,表冷器温度过低报警并有一系列防冻保护动作,
如关闭新风阀、打开热水阀等,防止表冷器结冰;
2. 空调机组
??回风温湿度检测;
??室内温度/湿度测量;
?? 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检测;
?? 风机手动/自动转换状态,确认空调机组是否在楼宇自控系统控制下
机组受楼宇自控系统控制时,可控制风机的启停;
?? 空调机组新,回风阀开启;
?? 空调机组过滤器堵塞,提醒操作者及时清洗或更换;
?? 空调机组鼓风机运行状态、故障报警;
??根据室内外新风情况,共同调整新、回风阀和排风的开度,确保每年的节日
可调节,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冷源;
??根据回风温度设定值,调节表冷器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保持送风温度
保持既定要求以减少能源浪费;
??采用最佳启停控制程序,控制空调机组最佳时区启停,确保工作
入室前预冷(夏季)或预热(冬季);
?? 根据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调整新风阀的开度;
??冬季根据检测到的室内湿度值,自动控制湿膜加湿段的输入;
?? 新风阀与鼓风机互锁,风机停止时新风阀自动关闭。
??防冻报警及连锁,表冷器温度过低报警并有一系列防冻保护动作,
如关闭新风阀、打开热水阀等,防止表冷器结冰;
3. 冷冻水系统
?? 冷水机启停次数、累计运行时间、定时维修提示;
?? 冷冻和冷却水泵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动和自动状态;
?? 冷水机的给水和回水;
?? 冷水机工作状态、故障报警、手动和自动状态;
?? 冷冻水供水、回水温度;
?? 冷冻水供回水压差检测;
??补给泵工作状态、故障报警;
?? 补水箱液位检测,超限报警
?? 通过总供回水温度和冷冻水回水流量计算空调系统的冷负荷
加载,
??根据冷负荷确定冰箱的启停组合和台数,以达到最佳的节能状态
状态;
??根据冷却塔数量和运行方式控制相关蝶阀开关;
??制冷、冷却水泵的启停;
?? 根据供回水的压差,调节旁通阀的开度,稳定供回水的压差;
??根据补水箱液位自动启停水泵
4. 热交换系统
?? 换热器一次水进出水温度;
?? 换热器二次进出水温度;
??循环泵运行状态、故障报警;
?? 循环泵累计运行时间,当累计值达到设定值时,发出检修报警信号。
?? 循环泵启停控制。
??根据二次水温度和设定值,调节一次水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使二次水
温度维持设定要求;
5. 供气系统
?? 风机运行状态及故障报警;
?? 鼓风机的累计运行时间。当累计值达到设定值时,发出检修报警信号。
?? 送排风机启停;
??与火灾报警系统联锁
6. 照明系统
?? 根据时间设置自动控制整体范围内建筑造型的泛光。
??办公照明系统:根据业主为大空间办公划分的面积,实行办公。
照明系统是自动控制的。
?? 公共照明实行按时间设定的自动控制。
7. 配电系统
??高压柜监控要求:
?? 开关状态(开或关)
??测量变压器的温度和风扇的运行状态
??变压器过温报警
??低压出口电流检测
??低压出口电压检测
?? 低压出口功率因数检测
??低压插座电量检测
?? 机电相关专业已安装调试(包括电气专业、空调水专业、通风空调专业)
专业等)
??现场人员配置:本调试设备厂家派专业调试工程师到现场
指导调试,2名现场施工人员配合调试。
3.调试周期
楼宇自控系统计划调试周期为15天,其中布线4天,单机调试6天,功能调试5天。
4.主要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DDC单体安装调试
?? 设备外观及安装质量检测合格后进入下一步。
?? 确认DDC、I/O板、监控点组件的硬件、接线位置和接线质量与软件地址名称、型号、状态图形符号组、平面图形位置、终止点方式和标记完全一致。,检查主机或局域网之间的通讯是否正常。??使用笔记本电脑或现场检测器在DDC和现场监控设备之间进行手动控制。根据本系统监控点的设计要求,对数字输入输出和模拟输入输出进行测试,并对数字输入输出进行测试。保存测试数据记录。
?? 干接点输入:根据设备说明书和设计要求检测其逻辑值。
?? 动作实验:根据信号要求,采用程序方式或手动方式对所有测点进行测试,并记录测点值。
??特殊功能检查:按项目规定的功能进行检查,如检测数字信号输入、正常、报警、线路、开路、线路短路等。
??数字输出测试:
?? 继电器开关量的输出ON/OFF根据设备规格和其输出电平、电流范围和允许工作能力的设计要求进行检测。
?? 输出电压或电流开关特性检测,其电压或电流输出,符合设备使用说明书和设计要求。
?? 以手动方式或程序方式测试所有数字输出,并记录其测试值;观察被控设备的电气控制开关是否工作正常。
?? 根据项目的相应功能进行检查,并按设计要求检查三态和速记控制。
?? 根据设备说明书和设计要求检测其有源或无源模拟量输入的类型、范围和设定值,并按以下顺序检查和测试:
?? 温度、湿度、压力、差压检测:
??根据产品说明的要求,确认设备的供电电压、频率、温湿度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
?? 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检查传感器内外连接线是否正确。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根据产品说明书的输入范围,接上模拟量输入信号后,在传感器端子或DDC上检测输出信号,确认后与实际值是否一致计算。
?? 根据设备说明书和设计要求,检查模拟量输出的类型和范围(容量)是否符合设定值。使用的各种驱动程序按以下顺序进行检查和测试:
??各种风门、电动阀门驱动器的检验测试:
?? 根据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检查设备的供电电压、频率、温度、湿度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
?? 检查各驱动器内外连接线是否正确。
??手动检查:先将驱动器切换到手动档,然后转动手动手柄检查驱动器的档位是否在0%~100%的范围内。
?? 确认人工检查无误后,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模拟输入信号或从DDC输出AO信号,检查驱动器运行是否正常。
?? 以程序模式或手动控制模式逐点扫描测试所有AO测试,并记录每个测量点的数值,记录数值,检查手动控制设备的工作状态和运行情况。
??模拟量输入精度测试:按《模拟量输入精度测试》的规定进行。
??专项工程检查:根据项目规定的功能进行检查,如维护输出功能、事故安全功能等。
?? 对每个测试点使用程序和手动测试,读取其范围内的三个测试点,其测试精度应符合设备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要求。
?? 工程所有DO、DI、AO、AI点的检测,应按监测点表或调试计划中规定的监测点数量和要求进行,并按本规程的上述要求进行测试,以满足设计要求。
?? 根据产品设备规范和工程设计要求进行测试,同时进行以下功能测试:
1)运行可靠性测试:
?? 关闭中央监控主机和数据网关,确认系统中所有DDC和受控设备运行正常。重启后,查看部分DDC设备中受控设备的运行记录和状态,可以通过查看系统框图等图形自动恢复。
?? 关闭 DDC 电源后,确认 DDC 和被控设备运行正常。重启后,观察DDC设备和被控设备的运行参数和状态是否正常。
2)DDC软件主要功能及实时测试
??DDC点对点控制:
??使用笔记本电脑或DDC上的现场检测仪,或手动控制中控机上的控制装置,判断被控装置运行状态返回信号的时间是否满。
足部系统设计要求。
?? 在现场模拟一个报警信号,确定CRT接口发出报警信号的时间并触发蜂鸣器,应满足系统设计要求。
?? 打开中央控制器屏幕上的空调,测量电动阀的开度
0%~50%运行时间并记录。
??检查控制中心接线质量检查:
根据系统设计图纸的要求,检查主机与网络设备、开关设备、现场控制器、系统外部设备(包括电源UPS、打印设备)、通讯接口(包括其他子系统)、传输线类型正确。通信接口的通信协议、数据传输格式、速度等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主机及其对应设备上电后,启动程序检查主机与系统内其他设备通信是否正常,确认系统内设备无故障。
? 测试整个楼宇控制系统的监控性能和联动工程,满足设计图纸要求和
监测点表要求。
六。楼宇自动化系统达标
1. 营造舒适的环境
为用户创造一个安全、舒适、优质的人工环境。楼宇自控系统可根据环境变化随时自动调整各项参数,使楼宇环境始终处于舒适状态。楼内新风机和空调机组较多,采用人工或现场仪表进行调节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一是人们不能灵敏地感知外界温度的变化,从而无法准确地将室内温度调节到理想值;此外,人们不能保证他们会一直坚守岗位。
楼宇自控系统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这一功能:外部温度值通过温度传感器随时传输到楼宇自控系统,系统将该温度与楼宇内部温度进行比较。如果温差满足要求,则保持现有平衡。如果温差达不到要求,调整空调设备的参数,使室内始终保持理想的温度和湿度。
2. 降低运营能耗
严格监控暖通空调、冷热源装置、照明等用能大户的机电设备,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以空调系统为例,楼宇自控系统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自动调节冷暖需求,既能保证正常需求,又能降低能耗。
消耗。根据《实用暖通空调设计手册》提供的数据,供暖过程中温度每降低1℃,可节能10-15%;冷却过程中温度每升高 1°C,可节省约 10% 的能源。
楼宇自控系统可以根据舒适空调的要求,自动将空调区域的温度设置到合适的温度,大大降低能耗,节省大量资金。
此外,楼宇自动化系统还可以降低机电设备的故障率,减少维修工人的数量;集中监控管理的方式减少了操作人员、值班和管理人员的数量,还可以将不同系统的操作和值班人员合二为一,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3. 确保设备安全
将楼宇内的机电设备纳入楼宇机电设备自动化管理系统(BMS),可实现对每台设备的在线实时监控和科学管理,确保各类机电设备安全可靠运行,获得及时的维护,延长其使用寿命。
如果建筑物内的机电设备突然发生故障,会给建筑物的运行带来不良后果。楼宇自控系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预防这种情况:
(1)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实时24小时在线监控,一旦发现某台设备运行异常,立即发出报警信息楼宇自控系统设备调试记录,并通知维修人员快速检查以防止更广泛的设备故障;
(2)记录设备累计运行时间,当累计时间达到规定维修时间时,会自动通知中控室,及时提醒维修人员进行设备维修。
(3)通过这些检测、报警和处理方式,大楼对机电设备的突发故障有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设备和财产的安全。
(4)通过监测、诊断和记录设备运行状况,及早发现和排除故障,及时通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4. 现代化物业管理
BAS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优化机电设备管理,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从而优化物业管理,在合理投资的情况下,努力提升建筑智能化、现代化的形象,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
5. 为系统集成奠定基础
采用国际标准(-5)开放协议)的BA产品易于实现各种计算机系统和设备之间的互操作,为楼宇弱电系统和设备的集成奠定了基础。
七。成品保护及技术培训
1.产品保护
正在收集实际的照片图案。
2.技术培训
为使业主运营管理人员能够完全自主、灵活地使用、管理和修改ORCA系统,根据本项目楼宇自控系统的特点,制定如下方案:
(1)安装前培训(技术披露):
介绍产品的接线、配电要求和安装要求,并提供所有产品样品资料。
(2)调试训练:
要求业主跟随调试,熟悉整个系统的结构、调试过程、编程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现场培训:
a) 在用户控制室,根据具体项目,学习操作技术,达到熟练操作。
b) 掌握软件的操作和使用以及各种故障报警和事故报警的处理方法。
c) 掌握现场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器的使用、人工操作和检查等。
本次培训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A) 初级培训:日常使用、操作、软硬件维护、人工操作和检查等。
B) 中级培训:编程、修改参数、系统扩展、制作各种图表、系统通讯。
c) 高级培训:使用各种先进的管理软件,分析处理图表并采取相应措施,修改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