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薛凝伟、博克林5月17日报道: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部分商业建筑和公共场所也将重新开放。这些地方应该如何正确消毒?在今天召开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中心消毒感染控制科主任朱仁义解释说。
朱仁义指出,由于商业建筑和公共场所人员相对聚集,应从人、物、环境等方面做好预防性消毒,将新冠传播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他还提醒日常不要过度消毒,不要设置行人消毒通道对人体进行消毒,室内有人时不要使用机器人自动喷洒化学消毒剂,不要使用无人机进行消毒。室外环境等,请勿将消毒药片放入下水道。这些消毒不仅不会起到消毒作用,还会破坏环境,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在人类方面,最重要的是做好手部卫生。在开放商业建筑和公共场所之前楼宇自控维修,应对洗手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水龙头等设施处于良好状态。开封后应定期检查,确保有足够的洗手液和纸巾。服务台、缴费处、电梯旁、餐厅、会议室入口处也应设置洗手液,提醒顾客和员工及时进行手部卫生。
货物的消毒是为了降低新型冠状病毒传入的风险,这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快递包裹的消毒,二是进货的消毒。关于快件的消毒,根据本市有关文件,统一架设货架,安排专人对收到的快件外包装进行全覆盖消毒,并在规定的消毒时间(一般为半小时)后分发。小时)。对于进料的消毒,可以根据来源和运输过程中可能的污染情况进行风险评估。
对于评估风险较低的材料,可以对外包装进行灭菌处理;对于被评估为高风险且可以灭菌的材料,不仅外包装需要灭菌,材料本身也需要灭菌;消毒过的材料,静置一段时间,就可以消除传播的风险。经常接触材料的人员也应做好个人防护。
环境方面,主要通过日常清洁消毒降低新冠环境传播风险。商业建筑和公共场所重新开放前,应对卫生间、淋浴间等重点部位的通风设施进行检查维护,保持通风设施完好。采用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的,应按规定在回风口等处安装有效的消毒装置,并对相关设备和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营业场所和公共场所开放后,应每天开窗通风;应安排专人对经常接触的部位进行消毒,如门把手、扶手、电梯按钮、浴室水龙头、马桶等,根据人员接触的频率,每天消毒2-4天;公共餐具严格执行一人一用一消毒;并注意垃圾的及时收集和垃圾桶的消毒。
朱仁义还提醒,如果员工新冠核酸或抗原检测出现异常,也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