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时代商学院
作者| 郑少娜
编辑| 徐默
中国邮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邮科技”)作为我国邮政快递物流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中国邮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震撼。
招股书显示,中邮科技主要从事智能物流业务。产品为智能分拣系统和智能传输系统。11月24日,拟在科创板挂牌上市。公司客户为顺丰控股(.SZ)、中国邮政集团和京东(JD.)等,实际控制人为中国邮政集团。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以下简称“报告期”),中邮科技经营业绩持续增长。公司营业收入由2019年的12.2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0.58亿元,营收复合增长率达到29.62%。然而,在业绩高速增长的背后,中邮科技的毛利率却连年下滑近半年,低于同业平均水平。
“摆脱”对实际控制人的依赖,毛利率几乎腰斩
作为中国邮政集团的子公司,除了股权关系外,中国邮政科技与中国邮政集团还存在规模较大的关联交易,对中国邮政集团的依赖程度较高。
招股书显示,中邮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邮资本”)直接持有中邮科技65.17%的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中邮集团持有中邮资本100%股权,控制中邮资本。中邮科技65.17%股权为中邮科技实际控制人。
招股书还显示,2019年至2021年,中邮科技从邮政集团获得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47亿元、7.26亿元和6.04亿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44.68%、50.91%和29.33%。2019年和2020年,中国邮政集团将成为中邮科技的最大客户。
2021年,随着中邮科技对邮政集团的相关销售额下降国内楼宇自控品牌,顺丰迅速取代了邮政集团的位置。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中邮科技从顺丰速递获得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8亿元、4.58亿元、10.14亿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22.85%、32.13%、49.27% . 2019年和2020年,顺丰将成为中邮科技的第二大客户,2021年将成为其第一大客户。
即使在2022年上半年,中邮科技从顺丰速运获得的营业收入也为7.53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85.86%。
在IPO审核实践中,关联交易和对大客户的依赖成为审核机构关注的重点。如果企业对单一客户的销售额占比超过30%,则说明企业对该客户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如果该比例超过50%,则意味着企业已经严重依赖客户。
不难看出,无论是邮政集团还是顺丰速运,中邮科技对他们的销售额占比都在50%以上。不过,在招股说明书中,中邮科技仍表示不存在对单一客户的依赖。
从招股书来看,中邮科技似乎已经通过几年的努力摆脱了对中邮集团的依赖。2021年,其来自邮政集团的营收占比为29.33%,仅低于“30%”的依存度。关系识别红线。
有意思的是,随着邮政集团收入占比的下降,报告期内中邮科技的盈利能力也大幅下滑。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中邮科技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2.35%、19.36%、15.07%和11.54%,毛利率几乎腰斩。其中,智能分拣系统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22.76%、19.53%、13.31%和4.86%,下滑较为明显。
报告期内,可比公司中,中科微智(.SH)、科捷智能(.SH)、辛巴科技(.SZ)均从事智能物流系统业务,其智能分拣系统毛利率业务均值分别为33.40%、31.70%、26.37%和18.16%,如表1所示。可见,中邮科技智能分拣系统业务的毛利率逐年下降,已严重低于同行公司平均水平。
2021年中邮科技智能分拣系统业务毛利率较2019年下降9.45个百分点,2022年上半年进一步下降8.45个百分点。 3.
直接材料占成本80%以上,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
2021年,中邮科技对顺丰的销售额同比增长121.38%,顺丰成为其当年第一大客户。但值得注意的是,中邮科技向顺丰销售的毛利率似乎低于正常业务水平。
如表2所示,2019-2022年上半年,中邮科技向顺丰销售智能物流系统的毛利率分别为19.03%、18.79%、13.41%和10.47%,与正常情况相比其智能物流系统业务的毛利率。利率分别下降 3.48、1.33、0.93 和 0.47 个百分点。
可比公司中,如图3所示,作为顺丰智能物流系统业务的另一主要供应商,2019-2021年,科捷智能向顺丰销售智能物流系统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966.63万元和3.97亿元。元和6.18亿元,共计11.15亿元。
但在毛利率对比中,如图1所示,2019-2021年,科捷智能智能分拣系统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30.43%、25.57%和21.39%,较上年同期高出7.67个百分点。中邮科技分别为6.04和8.08个百分点。
简单对比不难看出,大客户是顺丰,但科捷智能的毛利率远高于中邮科技。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中邮科技主营业务成本主要由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构成,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总比重分别为91.44%、91.85%、93.18%和 94.38%。
其中,直接材料成本占比分别为80.75%、84.06%、85.85%和86.5%,是主营业务成本中最重要的部分,各期占比均在80%以上,且呈上升趋势逐年的趋势。
此外,中邮科技面向的下游客户均为国内快递物流领域的龙头企业。相关企业对产品的功能参数和核心部件所用材料要求较高,通常对核心部件有明确要求。例如,顺丰通常指定控制装置(PLC)、变频器、电机等关键部件采用国际一线品牌产品。
显然,中邮科技很难在直接材料上削减成本。那么,中邮科技能否通过技术创新措施降低生产成本,保持竞争优势呢?
从研发创新投入来看,如表4所示,2019-2022年上半年,中邮科技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79%、5.34%、4.09%和3.42%,而平均值同期可比公司分别为5.88%、5.69%、5.16%和5.77%。可以看出,中邮科技的研发投入明显落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2022年上半年,同行业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整体上升,但中邮科技不涨反跌。
在“发行人符合科创板科技创新属性指标”的声明中,对研发投入比例要求:“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比≥5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百分比。”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中邮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3万元、6800元、8700元,研发投入分别为5862.7万元、7604万元、8422.95万元。元。根据时代商学院测算,中邮科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65%,未达到5%。
中邮科技解释称,公司选择的发行条件为: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6000万元。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中邮科技在研项目共计28项,但截至2022年上半年,在研项目仅有2项。对于研发项目数量减少,中邮科技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管控,公司上海、北京、广州等主要生产经营场所均受限生产经营,进展情况一些研发项目被推迟。
参考
《中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说明书(本次会议草案)》。上海证券交易所官方网站
《发行人、保荐机构关于落实审核中心意见的函的批复》。上海证券交易所官方网站
《发行人和保荐人关于第一、二轮审核问询函的回复意见》。上海证券交易所官方网站
(全文263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