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科技创新引领湖北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12-13

长江商报讯(记者 张恒 通讯员 邱建山)8月18日至15日上午,湖北举行“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新时代成立70周年第四次新闻发布会。中国。湖北省科技厅详细介绍了湖北科技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1949年,湖北只有140名工程技术人员,主要来自华中钢铁公司。1958年,湖北建立科研机构158个,科研基地初具规模。1979年,全省拥有科研机构239个,科研人员4000人……如今,湖北拥有高校128所,各类科研机构2340个,国家级高新区1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19个,等等65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近40万名科技人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70年来,湖北科技工作者凝心聚力、奋发图强。全省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区域科技创新综合水平位居全国第7位

1949年,湖北只有140名工程技术人员,主要来自华中钢铁公司。1958年,全省设立科研机构158个,科研基地初具规模。1979年,全省有科研机构239个,科研人员4000人。

2007年,湖北省拥有各类科技开发机构1341个,比1979年增长4.6倍,其中政府所属科研机构290个,比1979年增长32.4%,办学科研机构数企业数量几乎从无到有增加到673家,各级政府、企业、高校等以联合和独立的形式相继建立了一批高水平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

改革开放70年来,湖北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形成了涵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创业培育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科技创新体系。

截至目前,湖北拥有国家级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7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60个,省级校企合作企业372个。建成研发中心,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孵化器孵化企业数量超过2万家。省委、省政府批复成立东湖实验室,加速冲刺创建国家实验室。武汉市抓好“光谷科技创新走廊”“光谷科学岛”等重大产业园区建设

拥有亚洲首个、全国唯一的高水平生物安全(P4)实验室、国家光电研究中心等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以及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如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和精密重力测量。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有力支撑。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出世界首颗专业夜光遥感卫星“珞珈一号”。光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星载铷原子钟已批量应用于北斗卫星和实践卫星。

根据科技部2018年区域科技创新监测评价数据,湖北区域科技创新综合水平位居全国第七。2013年至2018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翻番,从2960亿元增长到665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由13.3%提高到16.9%;湖北科技进步贡献率显着提高,达到57.53%。每年全省转移转化科技成果1000余项,技术合同在省备案,

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坚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带动作用,鼓励和引导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促进各类重大科技成果输出,不断提升全省科技创新水平。

2017年,湖北省社会R&D(科学研究和试验开发)投入700.6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9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省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09%。目前,全省拥有各类科研机构2340个,研发人员近24万人。

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有高新技术企业6597家,居中部地区首位;科技型中小企业3505家。

近年来,我省“两院”院士人数、“973”首席专家人数、国家杰出青年人数、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人才人数、国家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人数。科技奖励、国家科技经费资助数额均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居中第一。

中国信科单模光纤超大容量光传输继续刷新世界纪录;中航科工快舟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创造我国航天发射最快纪录;华中科技大学优质高效的激光焊接与切割成套设备打破了我国汽车工业的高端激光加工技术与装备被国外垄断;高通量基因测序、植物转基因育种、细胞DNA自动定量分析等一批创新成果,填补了我国相关领域研究的空白,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

建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人工智能、量子科学、基因编辑等技术发展迅速。他们正在构建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当前,湖北科技工作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各省市都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重要支撑,形成了科技创新竞争激烈的局面。在国家新一轮区域科技创新布局中,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区域快速集聚创新要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相继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虽然目前湖北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位居全国第七,但面临着‘标兵越来越远,追赶者越来越近’的严峻挑战。”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周德文说。科技表示,湖北将以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为主要目标,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湖北科技资源优势转化融入发展机遇,以科技创新引领湖北高质量发展。

针对湖北科技资源“高原无峰”的突出短板,高标准规划建设以东湖实验室为重点的高端原始创新重大平台,着力打造“国家重量级” 》聚焦五大科学基础设施。加强产业技术攻关,围绕四大产业基地和十大科技创新重点产业,凝聚创新方向,整合科技投入,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攻克一批“卡壳”的关键核心技术。

此外,湖北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快科技创新,重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扩大规模,增强活力。加强“政、产、学、研、资”五方联动,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协同工作体系,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周德文表示湖北卫星楼宇自控创新服务,湖北将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进一步优化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人员、科技创新评价机制等管理机制,真正做到“放权”“减负”“松口”。“扫清障碍”激发创新创造力。

■相关新闻

湖北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推动13家企业成功上市

长江商报讯(记者 张恒 通讯员 邱建山)8月15日,记者从湖北省科技厅获悉,自2008年起,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成立。目前,省创投引导基金共完成项目投资496个,总投资30亿元。参与设立子基金27只,总规模近6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8倍以上。13家被投企业成功上市

湖北充分发挥政府性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科技和资本市场活力,加快建立健全全省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促进创新创业。

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自2008年成立以来,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首次入选“国家政府引导基金20强”。目前,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财政资金到位7.6亿元,累计完成项目投资496个,总投资30亿元。设立子基金27只,总规模近6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规模达8倍以上。所投企业中,13家企业成功挂牌,湾流科技、易瓦特等43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武汉、宜昌、襄阳、荆州、十堰、鄂州、黄石、黄冈、仙桃、潜江、天门等市相继设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全省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创业投资服务系统。

此外,湖北推进湖北省科技金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一站式融资服务。目前,该平台已聚集全省13000余家科技型企业、160家投融资机构、86个产业园区和孵化器。、84个金融产品,为科技型企业融资38亿元,建立线上线下服务对接工作机制。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3 Copyright 2014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