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上午,我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星座部署圆满收官。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和中国科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也为全球经济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我的心情很复杂。”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沉军博士对《国际锐评》的评论员说。“经过26年的努力,梦想终于实现了。” 正如沉军感慨的那样,从1994年北斗一号建设正式启动到2020年完成全球组网,中国的北斗建设历时26年。通过服务中国、服务亚太、服务全球“三步走”战略,美国GPS、俄罗斯、欧洲伽利略成为世界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世界。
作为近年来中国“硬核科技”成果的代表之一,北斗通信导航一体化是全球原创科技亮点。北斗全球组网的成功,体现了中国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和开放包容两大核心要素。
正如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指出的那样,一些重大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攻克。北斗系统是我国围绕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和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开发者一直致力于实现系统及其核心部件国产化的目标。在他们的努力下,北斗三号核心部件全部实现自主可控,所有卫星产品后期国产化率100%。同时,我国已形成完整的北斗产业链,从产品到服务,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同时,北斗系统秉承开放包容的科技合作理念。正如沉军所说,“国际化是北斗全球系统的天然属性”。为此,中国持续推动北斗系统进入各项国际标准,积极参与国际卫星领域多边事务,大力推进北斗系统国际化应用。
从具体操作来看,北斗系统不断加强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以方便全球用户独立或联合使用。截至目前,北斗已与世界其他三大导航系统建立双边合作机制湖北卫星楼宇自控创新服务,促进互联互通和服务。此外,中国还与东盟国家、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等国际社会分享北斗系统技术、产品和应用成果,让世界人民更好地享受北斗提供的服务。美国国务院太空与先进技术办公室代理主任戴维·特纳,
北斗系统是中国第一个面向世界提供公共服务的重大空间基础设施。其成功的全球组网,无疑将为各国的社会发展、救灾防疫、经济转型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作为重要的时空基础设施,北斗系统具有三大功能:导航定位、精确授时和短信息通信。在打桩、仓储物流、电力检测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助力各国社会发展。
其次,北斗短信功能可以提高抢险救灾的准确性和效率。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北斗系统提供的高精度点对点时空服务,让抗击疫情更加精准智能。从高精度测量提升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效率,到重型无人机精准运送急需物资,再到社区无人车配送生活必需品,北斗系统提供精准时空系统服务抗疫一线。人类未来救灾抗疫的新模式。
更重要的是,在全球经济面临疫情冲击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刻,北斗、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发展将助力经济转型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换代,催生包括卫星导航芯片、智能手机、电子产品等在内的产品、商业、自动驾驶、智慧城市等所有可能应用卫星定位技术的产业链和经济链。据统计,2019年北斗应用规模超过3500亿元,未来有望保持20%左右的增速。目前,全球已有超过半数的国家开始使用北斗系统。
为此,北斗系统空间星座的全面部署备受国际社会关注。联合国外空办发来视频,祝贺北斗系统完成全球组网,肯定了北斗系统为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英国《每日邮报》称北斗系统是一项“非凡的壮举”。俄罗斯空间研究专家、《航拍全景》杂志主编谢尔盖·菲利彭科夫评价说,远东、中东、东非乃至整个非洲都需要中国北斗卫星导航提供的服务系统。
可见,北斗系统是新时代中国为人类导航提供的全新解决方案,也是中国愿意与世界分享科技成果的一张名片,体现了中国提供高水平服务的决心。 ——为世界提供优质的开发产品和发展动力。
根据规划,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以北斗为核心的更加广泛化、综合化、智能化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为全球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这恰恰表明,追求人类共同美好的未来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不竭动力。(国际夏普评论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