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彭思清
【摘要】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照明控制技术已成为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照明的发展方向。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对照明节能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实际案例,探讨智能照明控制技术在照明节能方面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室内照明;节能设计
0.简介
照明节能设计不仅与灯具的选择有关,还与照明控制系统密切相关。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照明控制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采用智能照明控制技术,可以合理实现节能,提供舒适的照明环境,使运营管理更加方便、快捷、合理。
一、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应用开发需求
(1) 情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现在在照明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智能照明控制方式的解决方案主要有有线和无线两种。有线方式主要有DALI总线、KNX总线、RS485总线等。有线方式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具有以下第三个突出特点:稳定、可靠、成本低。适用于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大型公建工程。无线方式有LoRa、WiFi无线局域网、蓝牙等。适合追逐新技术的先锋客户。这些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多种功能,满足不同场所、不同用户的需求,
(2)节能。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我国绿色发展道路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减少碳排放,助推高质量发展。低碳节能政策的深入推进,对绿色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绿色照明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照明是一种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有利于提高人们生产、工作、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照明方式。即在满足照明质量要求的同时,注重节能环保。绿色建筑和绿色照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智能照明控制技术的应用,选择合理的灯光控制方式和逻辑策略;合理利用自然采光,减少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高供电系统的节能效率,同时为用户提供舒适的照明环境和便捷的管理方式。
(3)系统功能。智能照明系统(有线控制方式)采用模块化设计,主要由控制管理设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通讯网络组成。控制管理设备除控制管理设备外楼宇照明自控开关原理,还可以包括分中心控制管理设备和现场控制管理设备。输入设备包括智能面板和各种传感器;输出设备包括开关驱动器、调光驱动器等;通信网络一般由IP协议转换器、交换机、路由器、光电转换器、通信电缆等组成。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对各个控制器和面板的编程实现对各个电路的亮度控制,
2、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照明节能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1)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合理选择。
室内空间照明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好的空间照明不仅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还能提供更舒适的视觉环境,减少光污染,从而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智能照明设计和施工人员需要充分了解项目需求,分析项目特点和要达到的目的,准确定位,合理选择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2)优化照明设计,合理节约能源。
根据选用的智能照明控制方式和使用场所的功能特点,选择光效高、与控制系统兼容的灯具,优化照明灯具布局,合理布置照明配电线路和控制线路,有利于以实现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照明控制功能,达到预期的场景效果,同时节约能源。
(3)充分利用自然光源。
充分合理利用自然光源,可以合理减少使用者对照明系统的依赖,节约能源。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为合理利用自然光源,建筑总体布局需要结合现场条件,确定合理的建筑布局、造型、方位和间距,并在适当位置安装室外照度传感器。照明窗口。利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室外照度传感器,自动采集外界自然光的变化,调节窗边光线,充分利用自然光源,达到节能的目的。
3、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3.1 系统方案
以综合楼为例,安科瑞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大堂、会议室、楼梯间、公共走廊、电梯厅等场所。楼宇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
大堂是人们进入大楼的必经之路。好的装修效果和设计布局可以给人一个舒适的空间,但是如果没有好的灯光来衬托,是很难达到设计师想要的效果的。为了使人们无论何时进入大堂都能感受到灯光效果带来的舒适环境。办公大厅区域照明采用红外线传感器进行人体感应,采用分路开关控制,预置场景控制,通过智能面板或传感器一键切换场景,既满足美观,又兼顾账户节能。
会议室是办公楼中重要的功能场所。采用分电路手动控制和现场控制。场景智能面板按键,灯光会按照设置的方式自动开启。在会议室门口设置电子标签面板,供会议室管理人员根据需要手动选择或实时控制,满足会议、投影、演讲、剧情等不同需求。
楼梯间、公共走廊和电梯厅是开放式公共空间。采用分路开关控制、动静检测控制、就地控制等方式,在保持公共区域灯光基本亮度的同时,也通过系统对某一回路的灯光进行切换。楼道及公共走廊区域安装红外线移动探测器,人来自动开灯,人走后自动熄灯。自动控制方法。为了方便现场工作人员对该区域的照明进行控制和管理,现场每条走廊的门口都安装了智能控制面板。正常工作时间全开,非工作时间改为调光照明。假期没人的时候,只需打开少量灯即可为视频监控保留足够的照明。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中央控制计算机对楼道和公共走廊的照明进行监控和控制。
楼内消防控制室安装智能照明监控软件,实时监控楼内各驱动电路状态,并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远程开启/关闭特定电路,合理避免人们离开而忘记关灯的情况。
3.2 系统设备介绍
系统采用CAT6E屏蔽网线作为总线线缆,将所有智能照明控制和模块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既可以实现对照明灯具的远程集中控制,又可以实现就近控制功能。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备如下表所示:
3.2.1 开关驱动
开关驱动器负责收集、处理照明控制信息并将其分发到总线上,以进行控制命令的翻译和处理。在现场,它们通过既定的可编程规则管理输入信号和光输出。通过使用通信协议,系统可以轻松增强和扩展,以适应不同的照明应用要求或建筑区域。大部分主控制器和灯光服务器使用以太网进行通信,系统之间的联动通过以太网连接进行数据交互。
3.2.2 传感器
在输入设备中,传感器也是智能照明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设备。传感器技术以信息的获取和转换为核心,是扩展信息资源的源泉,具有集成计算机、通信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关键功能。传感器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人工照明开关或调光,在不影响视觉效果的情况下监测能耗。
(2) 红外传感器。自然界中的物体,只要温度高于-273℃,就会持续不断地发射红外线辐射。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发出的红外辐射的峰值波长越小,发出的红外辐射的能量就越大。当人进入感应范围时,红外传感器检测到
(1) 照度传感器。照度传感器可用于照明,根据空间的自然光水平进行控制
传感器作为输入模块,可以检测房间内人或物体的移动和当前的实时照度,并根据预设的逻辑向照明配电箱(柜)中的驱动器发出控制指令,实现自动控制和灯光的调整。当检测到人体的红外光谱时,负载自动开启。只要人不离开感应范围,就会持续连接。一旦人离开,负载会在延时后自动关闭。
(3) 微波雷达探测器。微波雷达传感器的原理是发射器产生低功率微波信号,通过发射天线辐射到空气中,接收天线接收物体的反射回波,进行放大、变频等射频处理在接收机中混频,输出中频信号,再经过雷达信号处理,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
与声光控制、红外感应等控制方式相比,雷达感应更具优势。抗射频干扰能力强,不受温度、湿度等影响,可同时实现感应与外观的完整性。
3.2.3 智能控制面板
智能面板是一种低压电器,用于打开和关闭照明线路的电源。面板不仅是一种装饰性的功能性产品,更是照明、用电安全的主要部件。其产品质量和性能材料对防止火灾和减少损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照明控制系统中,通过对单个灯具的开关控制组合,实现一定的控制策略。
4。结论
综上所述,在照明设计中,需要结合使用场所、功能定位、投资等因素,采用先进的智能照明控制技术进行合理设计,让照明设备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作用,充分利用自然光源,合理节约能源,为人们提供可靠舒适的照明环境,使照明管理更加简单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