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该视频格式
1月15日,南京市应急管理局“181”信息平台正式上线。 新国家应急体系建立一年多以来,我国稳步进入“大应急”“云应急”时代,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正向着现代化的目标。
南京市应急管理局密切关注科技信息化发展趋势,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科技融入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并创新应用在应急救援和安全生产防灾减灾领域,“181”信息平台已初步建成。
/strip/-error/1|"/>
什么是“181”?
据悉,“181”指的是1个平台:一屏综合应急管理综合监控平台; 8个系统:风险防控网格系统、预报预警智能系统、应急预案数字化系统、指挥调度可视化资源共享系统、监管执法标准化系统、考核评价数据系统和信息交互集成系统; 和一站式终端。
以应急管理综合监管平台为核心,采集工作数据1.6亿余条。 它有两个创新元素。 一是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创新引入纪委监督机制和“数字化监督”模式。 对构成实际风险的重大隐患和失职失职问题进行建模,形成工单,送交纪委监委进行监督问责,实现监督“看穿”; 二是坚持“移动优先战略”,打造“一站式”应急管理全场景智能应用终端,让数据更生动、应用更智能、监管更透明、共享更充分。
神奇地使用“网格”来“注册”风险(来源)
南京是我国社会治理网格化较早、发展较快的城市。 南京市应急局还充分利用南京市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和二维码系列地址标识信息系统进行监管,叠加应急响应网格和安全网格。 目前,全市共有社会监督应急网格1181个,企业监管安全监管网格9778个。
对于社会方面,电网人员只要使用智能移动终端一扫,就可以对城市风险源进行普查、识别和备案,明确监管责任,对网络进行确认,并给予风险(来源)标准地址下的“账户”,便于政府和企业监管部门随时进行“监护”。 目前,全市应急网格化标准地址34万余处,划定重点监管场所8万余处,查处隐患1530余处。
对企业,主要实施风险源普查、识别备案、隐患排查治理、执法检查、专家检查、企业自查等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隐患都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发现,保证了数据的新鲜、真实、可追溯。
科技赋能,应急管理有“七十二变”
南京“181”应急管理信息平台融合了多项新兴技术。 据了解,该平台可智能实现多项专业功能。 手机端实时向领导、专家直播; 可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在线考核; 可基于数据刻画“企业安全面”; 专家、设备、知识也可以通过“金陵应急宝”对接、整合应急领域的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共享经济”理念开发的“金陵应急宝”微信公众号,可以通过专家资源端、企业客户端连接整合专家、设备、知识等应急政务资源和协会。和管理员终端。 社会资源,实现互动利用、协同匹配,努力实现应急需求和资源配置的优化,效率提升最大化。 目前,“紧急宝藏”已入驻高手967人南京数据链楼宇自控,各类资源超过1500种。
/strip/-error/1|"/>
在推进基层综合执法方面,系统实现了“一个系统管办案件”的目标,梳理整合了24个行政执法部门的4055项行政处罚权和124项相关行政强制措施,进一步规范了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流程,实现了执法办案工作的规范化、规范化、公开化、智能化。
“智慧”让应急管理简单而不简单
“181”信息平台有多智能? 工作人员现场演示:该系统可与南京危化企业人脸识别在岗管理系统对接,对进入化工厂二道门的所有特岗人员进行识别和监控,并整合全国特种作业考试系统 合格人员数据与公安系统“金陵网证”提供的电子身份证信息和政务云提供的考试证件信息对接,实时判断是否符合岗位要求,人事管控是否违规。 例如,一旦工厂人员检测到人满为患,系统会自动进行预警。
展望未来,南京市应急管理局将继续在“区块链+企业风险源扫码排查”、“区块链+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方向开展创新研发和应用实践。
有预谋就是有预谋,不预判就是浪费。 当前,我国仍面临复杂严峻的风险形势。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南京“181”信息平台无疑是运用科技信息化手段在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防控处置等领域的主力军。 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积极承担全市应急管理的重大责任和政治责任。
(赵雅慧、李泽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