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普及极大地改善和改善了产业和民生。
在无锡高新区,几辆载重约10吨的无人驾驶智能网联卡车,只需技术人员在电脑键盘上输入代码指令,即可实现码头、配送中心、企业仓库之间的自动装卸。 截至发稿,智能网联货车在示范区单车行驶里程约4000公里。
开始的时候很复杂,但是在四大系统融合之后,就简单了。 这是无锡物联网推动集成电路产业的一个典型应用场景,虽然目前只是在有限的区域内针对特定对象使用。
这涉及到海关、物流企业、集成电路企业、高新区四大领域的综合协同,而它们之间的纽带就是物联网的智能感知。
2021年,无锡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将突破千亿大关,约占全国的九分之一。 是中国第一个全面涵盖研发、制造、封装测试、设计、装备、应用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产业。 簇。
“它由行业诞生,同时又反过来推动了行业。” 一家研发无人货车的物流公司副总经理王女士告诉记者。 一方面,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集成电路企业对各类电子产品需求量大,尤其是一些涉及进出口的产品; 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监管区域在物理上被划分为两个不接壤的区域,导致不少企业产品面临两次进出境关卡。 此外,近年来疫情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延长了企业物流周期,增加了企业成本。
使用该公司实地采访的记者反映,在与物流公司合作进行适当的技术改造(加装部分传感器)后,整体物流效率提高了30%-40%。 然而无锡数据链楼宇自控,近年来中国物流市场规模已达到每年12万亿元左右,自动驾驶技术或将重构万亿级物流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无人驾驶智能网联卡车除部分采购自汽车厂商外,其余均来自公司自主研发和本土物联网企业的支持。
在圆满完成国家发展规划确立的任务目标后,物流自动驾驶装载、自动分拣、无人驾驶公交、智能道路清扫车、特殊区域气象自动监测等市场应用,来自众多具有代表性的物联网. 企业的一系列典型实践,恰恰意味着无锡物联网产业第二站:智能感知的开始。
从国家支持到自治的探路
此前,由于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力,无锡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2009年,国务院部署在无锡建设国家传感器网络创新示范区; 2012年,国务院批复建设《无锡国家传感器网络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这是全国首个由国务院直接提出的单市单产业发展规划由部委指导和调整。
2021年,无锡物联网产业规模将突破3500亿元,集聚3000多家骨干企业,将诞生70余家物联网产业上市公司和全球50%的行业标准。
”工信部的评估由国内知名的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应用示范、人才引进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指标。然后是工信部物联网产业发展局物联网产业发展处处长张凡告诉记者,2021年下半年据工信部评估,无锡市圆满完成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2012-2020年发展目标,无锡物联网发展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
那么,过去10年,工信部等部委是如何支持无锡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呢?
最初几年,为加快产业集聚和骨干龙头企业壮大,创新示范区由工信部牵头,中央财政直接支持。 2016年前后,随着产业规模的爆发,部委财政支持逐步过渡到江苏省支持,并持续到2022年。国家税务总局、自然资源部、卫生健康委、市场总局等国家部委通过多项申报项目,不断支持示范区建设。 其中,为支持示范区建设,自然资源部提供了土地点数支持。
“比如环保部门支持的湖泊治理项目,在无锡试点成功后,迅速推广到长江流域等多个省市。” 张帆告诉记者,这对地方政府保护长江起到了重要作用。
至此,上述“规划”的时间节点已经到来。 多位受访者认为,考虑到无锡已完成相关任务,上述“规划”期满后不会再有新的开通。 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随着物联网示范应用的逐步推进,在无锡,产业发展的应用端已经由政府引导进入市场主导阶段。
也就是说,无锡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第二站,更倾向于为物联网企业提供后端市场,利用技术和市场运作,不断孵化更好的产品和更具竞争力的企业,进而开发产品和推出服务无锡城外。 事实上,10多年来,无锡多家企业承接的物联网项目已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的700多个城市。
“相关部委会继续支持无锡物联网,只是支持方式会有所不同。” 无锡市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副主任薛亮向记者分析,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扶持方式。
完成国家使命后,无锡物联网发展进入自主寻路阶段。 无锡市政府在此前的2022物联网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曾公开表态:下一步,物联网的发展重点将放在智能感知、车联网、工业制造研发应用等方面。
聚焦
进入市场领先阶段后,无锡物联网为何要发力智能感知领域?
长江工业经济研究院无锡中心研究员包清告诉记者,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无锡制造企业从提供单一产品向系统服务商转型升级。
例如,2017年在无锡成立的一家从事气象科技的混合所有制高新技术企业,是行业内产品链最完整、单体规模最大的气象综合检测装备龙头企业。 其产品的核心是气象芯片和适应各种天气因素的智能传感器,但传输给客户实际使用的是各种自动气象站、组网平台、各种探测器、雷达等公司生产的最终形态产品。
以上案例体现了物联网企业服务价值的最大化。
又如无锡某开发区已投入使用的智能扫路车。 其运营公司最大的竞争力在于开发了能够自动识别各类垃圾的智能传感器,并以此为核心整合其他应用,最终成为一款自动清洁车,解决了人力在高温、严酷环境下的短板寒冷和其他天气,并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时间内完成清洁。
无锡作为中国首个车联网试点城市,智能感知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中得到了最直接的证明,国内首个车联网产业导向型无锡南山车联网小镇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记者在小镇发现,开车或步行时用手机导航地图时,与其他地区的显示有所不同。 45平方公里(西东新城商务区)智能网联路侧设施全覆盖范围内,电子地图自动导入工信部目录15类功能测试场景. 城市环境下,可显示真实隧道、高架道路、主干道、辅路等复杂道路场景; 在没有红绿灯计时器的路口,电子地图导航会自动显示倒计时。 尤其是在居民相对集中的社区,电子地图将随时提供3个自驾小巴接驳点,打通社区内地铁站和公共交通的“最后一公里”。
最重要的是,很多应用大大改善了民生。 随机采访的几位开车上下班的上班族表示,因为有智能提醒,近2、3年来,小城镇没有发生违章驾驶。
至此,全镇已聚集46家车联网行业领军创新企业,涉及协同数据平台及系统服务商、车联网定制化软件及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边缘计算软硬件系统提供商、等,其中还包括区块链研究院,一个为车联网通信数据安全提供技术支撑的创新平台。
多家服务商共同打造创新密集型车联网产业示范聚集区。 它们之所以能够相互进行协同创新,产生各种应用,源于最原始、最低级的智能感知:毫米波雷达和瑞视融合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