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讯,12月16日,20家机构参与美的集团(.SZ)调研。该公司在调研中表示,美的智慧轨道交通解决方案已成功应用于多个轨道交通项目,助力多条轨道交通线路实现节能增效。
2020年下半年以来,“出货难”问题持续升级,传统物流运作模式在对接上下游业务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瓶颈。 2021年1月21日,美的集团与中远海运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中远海运集运随即启动“美的全流程定制服务项目”,针对美的需求和特点,打造航运物流整体解决方案。 目前,双方已在团队、解决方案、流程、信息等方面实现多维度协同,数字化供应链生态初具规模。
我国楼宇自控系统普及率仅为30%,实际使用率低于60%,整体市场容量也偏低。 在供需双方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下,美控智慧楼宇KONG品牌应运而生。 这是继美的进入中国智能楼宇领域后,布局楼宇自动化赛道的重大举措。
具体问答记录如下:
Q:美的楼宇科技在不同应用场景的进展如何?
答:(1)轨道交通
美的轨道交通行业智慧解决方案从超高效智能环控系统、机电设备、云数字服务、地铁专用系统、地铁智能系统五大板块入手,持续优化轨道交通出行和管理流程。 超高效智能环控系统是智能轨道交通解决方案的核心,包括智能环控系统软件(M-BMS CPM)、动态仿真平台(M-BMS Sim)、M-BMS多智能节能控制柜、智能运营中心(M-BMS IOC)、大数据运维诊断平台(M-BMS)等五大产品,可从仿真、优化设计、控制五个实施过程实现整个地铁制冷系统系统、高效建设、智能运维。 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智能节能、舒适环境、自动优化等目标。
目前,美的智慧轨道交通解决方案已成功应用于广州地铁21号线、苏州地铁6号线、深圳地铁16号线、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等多个轨道交通项目。线实现节能增效。 以苏州地铁6号线为例,美的建筑科技为沿线31个车站打造了超高效智能环控系统解决方案。 项目TCOP预计超过4.0(机房COP超过6.0),平均每年可节电930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1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每年种植近 100,000 棵树。
(2) 智慧医院
作为智慧医院的基础建设者,美的楼宇科技基于医院场景和医疗服务,打造了超融合一体化的“LIFE flow”解决方案,让医护人员获得更优化的医疗资源配置,让患者获得更人性化的医疗经验。 中国智慧医院医疗产业任重而道远。 美的将与行业携手,共创智慧医院美好时代。 美的建筑科技从人流(Flow)、信息流(Flow)、体验流(Flow)、能量流(Flow)四个维度进行顶层规划,全面覆盖医院管理者、医护人员、患者和后勤不同空间管理者等多维度人的多样化需求。
交通流(Flow)是指步行物流解决方案矩阵。 基于美的灵王电梯全线产品、瑞仕格处方自动化和医药物流,通过合理的动线设计和路径优化技术,实现人流物流的高效通行,构建精准、安全、高效、规范的智慧交通生态圈。
信息流(Flow)是指将数据互联并贯穿全流程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以数据为核心驱动力,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IOC平台打通信息孤岛,打造楼宇自控系统、医疗专项系统、医疗信息化系统数据互联互通的超融合应用。
体验流(Flow)是指人性化的极致用户体验系统集成。 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态势感知技术,全面赋能门急诊、外科医技空间、住院智慧病房、后勤指挥中心四大场景,实现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功能提高医疗质量,由内而外提高医患满意度。
能流(Flow)是指以“双碳”目标导向,EMC/BOT/EPC/高效机房四大模式,构建节能环保的智慧能源体系。 通过美的全系列暖通空调产品、智能控制设备和优化算法,以及高效机房等系统能源优化解决方案,实现管理流程再造和能源结构行为改变,助力医院降本增效。 “美的智慧医院LIFE Flow解决方案”全面赋能门急诊、外科医技空间、住院病房、后勤指挥中心四大医疗场景,打造极致用户体验。
门急诊室:美的通过红外体温检测、患者分流、挂号流程导航引导等智能化手段,运用精准气流组织过滤等暖通技术,打造高效节能、气流合理、畅通无阻的空间。避免交叉感染。 改善患者信息控制的智能门诊解决方案。
手术医疗科技空间:整合美的医疗影像设备、HVAC、环控M-BMS系统、医用电梯联动等解决方案,创造全面洁净空气、恒温恒湿、优化手术环境的多元化价值输出。 保障了医疗核心区的可靠稳定运行。
住院病房:依托美的弱电智能、医疗辅助智能、暖通空调、医疗后勤能力,实现病房温湿度控制、护士呼叫用药提醒等医患互动、体征监测、输液报警、和物流机器人。 网络化应用全面融合,通过床边智能终端、护士站大屏、医用手持设备等,带来智能护理辅助、洁净舒适环境、智能病房管理。
后勤指挥中心:针对不同角色构建了院长驾驶舱、区域综合看板、工程操作系统的综合指挥中心。 集成楼宇自控系统、能耗分析、设备设施系统、物流物业系统、安防系统及部分医疗指挥系统,打造安全稳定、高效节能、实用性强、易学易用的指挥中心,易于使用和维护。
美的立足医疗场景,为医院客户提供智能系统交钥匙服务,确保跨系统集成应用满足不同场景的真实需求; 在楼宇科技方面,美的为医院客户提供暖通空调、楼宇自控、电梯、医疗物流等方位设备+系统+安装调试+长期服务,持续优化暖通和楼宇自控全系统。
Q:安德智联目前发展如何?
答:作为一家供应链科技公司,安德智联在“一条龙”模式上处于领先地位。 持续为一二线城市及下沉市场的大品牌企业输出供应链“数智方法论”,服务于家电、3C等,电子、快消品等近2000+企业和其他行业。
安德智联“一箱货”统仓统配模式,有效解决传统销售渠道库存积压、库存高、产销协同难等核心痛点。 推动库存全共享、快速周转,提高企业柔性敏捷生产能力,支持企业应对全渠道一体化趋势。 货物的库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实物存货,即通过实现库存透明化,减少物流装卸次数来降本增效; 第二阶段是存货,即线下各级渠道库存打通共享,实现较低的安全库存,满足市场供应; 第三阶段是线上线下库存,线上线下解决产品细分,库存连接共享,物流环节实现融合共享。
问:受新冠肺炎影响,全球航运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公司为保障出口业务的顺利进行做了哪些努力?
答:2020年下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及一系列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叠加影响,全球供应链遭遇阻滞,海外港口拥堵、拖车短缺、内陆运输问题频发。接连涌现,国际运力源源不断。 供不应求,“出货难”问题不断升级。 传统的物流运作模式在连接上下游业务的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瓶颈。 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2021年1月21日,美的集团与中远海运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中远海运集运随即启动“美的全流程定制服务项目”,针对美的需求和特点,打造航运物流整体解决方案。 目前,双方已在团队、解决方案、流程、信息等方面实现多维度协同,数字化供应链生态初具规模。
1)端到端运输服务
在国内段,双方通过开辟新的服务渠道,将服务延伸至工厂端,如开通海铁班列,提供清关、拖车、内河运输一站式服务; 门全程物流服务。
2)数字化物流运营
双方基于美的供应链体系,深度细分场景,探讨解决方案,让美的国际物流顺利实施供应链管理模式和解决方案的数字化升级。 在空间规划方面,双方建立了“总对总”的空间沟通机制,覆盖全航线,针对船名和航次提供空间规划; 在预订方式上,打造专属预订方案,实现电子化数据对接,消除中间环节,提升预订效率; 实现美的与各口岸船代之间的数据链路自动对接,提高海关预配舱单申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中远海运集运为美的提供定制化的物流管理可视化服务楼宇节能自控,供应链流程管理进一步透明化。 此次战略合作协议带来的不仅仅是确定的运价合约关系,更重要的是,在战略合作框架下,双方充分信任彼此,共同打造全新的、高水平的供应链协作生态。
问:近期,市场注意到公司楼宇技术事业部发布了一个新的楼宇控制品牌。 这个品牌的定位是什么?
答:在智慧城市建设加速推进的当下,楼宇自动化作为智慧建筑运行的坚实基础、重要手段和数据源,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由于起步较晚、技术发展不足和经济制约,我国楼宇自控系统普及率仅为30%,实际使用率低于60%,整体市场容量也偏低。 在供需不平衡发展的现状下,中国楼宇自控行业的发展无疑落在了民族品牌的肩上,美控智慧楼宇KONG品牌应运而生。
11月2日,KONG美控战略发布会在上海顺利召开。 会上,《扶余重生·中国楼宇自动化白皮书》重磅发布。 《富余重生·中国楼宇自动化白皮书》是美的进入中国智能楼宇领域后布局楼宇自动化赛道的重大举措。 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系统研究,以创新的视角和多维度的洞察,重新审视楼宇自动化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新的功能和价值构建了楼宇自动化系统赋予建筑物的未来建筑物。
美控智能楼宇KONG品牌力求从全自动化控制、能源与信息的高度集成与互通、底层物联网技术的落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化应用等方面对中国传统楼宇自动化系统进行完善。数据和云计算。 核心突破。 KONG品牌及其解决方案构建了“自下而上的高效信息交换,自上而下的设备精确控制”的超融合系统。 美控控HAVC+解决方案赋予建筑节能增效的功能价值,推动楼宇自动化技术及应用从监控走向全自动控制阶段。 能量信息并行流动,强电供电,弱电总控,强弱电融合产生协同效应,是KONG解决方案的又一核心突破。
作为中国楼宇自动化行业快速崛起的民族品牌,美控智能楼宇承载着工业技术应用演进迭代的历史使命。 未来,美控智慧大厦将秉承“以空间功能和用户体验为中心”的理念洞察和“赋予宇宙新生命”的发展愿景,立足中国城市建筑本土化的实际需求,推动行业的加速发展,以及实现在科技的赋能下,未来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将让建筑最终发展成为集人、空间、科技于一体的绿色、智能的生命形态。
【免责声明】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该信息来源于公司公布的投资者活动记录表。 文字略有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 原始记录及更多信息请参见公司相关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