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城市照明中心工作人员在检查“一刀开关”系统数据。新华网 李相波 摄
新华网重庆10月31日电(黄嫣然)9月27日至10月31日,一场以“祖国万岁”为主题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灯光秀”在重庆上演,数百场千盏彩灯点亮重庆“两河四岸”。
据悉,为了此次灯光秀的震撼表现,重庆市城市灯光中心对“两江四岸”核心区域夜景灯光实施“一刀”集中管控重庆主城区,实现覆盖区域景观照明统一启动。 封闭高效的调度。
看不见的“警刀”
在重庆市照明中心,值班人员坐在电脑前检查照明点,处理故障信息。 这个办公室里只放着电脑,看不到任何“开关”或“开关”。
据灯光控制中心主任牟秋雨介绍,“一把开关刀”其实是指一个系统。 主系统安装在中心计算机内,数百个远程智能控制终端分布在“两河四岸”的建筑物、桥梁、驳船、堤坝上。
“一把开关刀”系统无需人工现场操作。 工作人员只需在主系统中设置开闭门时间即可。 设定时间后,主系统通过无线传输信号,向各智能控制终端发出指令,实现灯光的自动开启和关闭。 该系统还具有监控反馈功能。 一旦发生照明故障,智能控制终端会向主系统发送故障信息。
据了解,在安装“一把开关刀”之前,只有江北区和重庆灯饰中心采用同一控制系统,渝中区和南岸区各有控制系统,无法实现集中控制。 为解决“系统不兼容”问题,重庆市照明中心决定统一控制系统。 “这是一个非常雄心勃勃的项目,估计需要改造近600个点。” 牟秋雨说道。
目前,城市照明的主流控制方式是远程智能控制。 牟秋雨说,在每个点安装一个时钟控制器,即“时钟控制”的方法,虽然也可以设置定时开关,但由于每个系统使用的品牌不同,定时也不同,有灯打开和关闭之间仍然存在时间差。 ,无效。 如遇重大活动和节假日,需要临时开关灯时,需要工人到现场人工操作。 而“一把开关刀”可实现远程集中控制楼宇自控重庆,使“两江四岸”的照明启闭精度更高。
8个工作组,3个月完成“一把转刀”
安装前,重庆照明中心和施工单位派出8个工作组,共计24人走访了所有需要改造的配电箱点。 工作组工作人员周峰光表示,改造某楼配电箱时,工作人员需要与居民和物业协调,向他们详细解释安装统一系统的好处,解决他们的疑虑. 工作组6月25日开始前期调研,7月下旬正式进场安装,9月24日完成施工,历时3个月,终于完成了“一把开关刀”的安装。
终端安装时,重庆正值盛夏,气候炎热。 为保证国庆正常亮灯,工人们加班加点施工。 一些老建筑没有电梯。 工人们经常携带40多公斤的安装工具和设备爬上10层或20层的旧住宅楼。 下来的时候满头大汗,半天喝3瓶矿泉水都不够…… 还有一次,屋顶上安装了一个金塔大厦的安装点设备箱。 当工作人员背着设备爬上楼顶时,发现一扇铁门锁着,无法进入。 但业主白天不在家,物业无法开门。 与业主多次沟通,多次反复运行,直到业主到家后,才上楼安装。 周峰光回忆,龙门浩老街的四个配电箱位于阴暗闷热的排水沟内,工人们不得不在里面进行数小时的施工。 “顶着太阳进洞,出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每个人都裹着‘蚊袋’。” 周峰光说道。 朝天门大桥安装配电箱时,工作人员需要系上安全绳进行高空作业...
这些套路伴随着施工的推进。 截至9月24日,“一把开关刀”项目所有终端安装调试工作已全部完成,并已开始全部运营。 渝中区、南岸区共设置541个点。
“一把开关刀”不只为灯光秀而生
10月31日,国庆灯光秀落下帷幕,但“一把开关刀”将继续发挥作用。 据牟秋雨介绍,重庆“两河四岸”的桥梁、路灯、楼宇夜景照明将继续由电闸刀统一控制。 此外,重庆灯光中心还计划将更多区域纳入统一管理范围,进一步打造“两江四岸”灯光效果,提升重庆夜景形象和城市品位。
近年来,为提升城市公共照明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市城市照明中心还着手建设以城市照明智能监控系统为核心的城市照明数字化综合管理系统。 同时,着力探索和推动窄带物联网NB-IoT技术在照明单灯控制领域的示范应用,完成多功能灯杆示范工程建设,不断提高节能水平。和城市道路照明的智能化水平。
重庆夜景灯光效果。新华网 李相波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