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原建设混凝土构件厂搬迁项目。 N记者 李建明 摄
昔日的“黑河”、“臭河”、“垃圾河”已不复存在。 是什么造就了碧水绿树? 这里曾经有一个运河的古老梦想。 是什么让这片土地承载着新的梦想,又是什么让摩天大楼刺破了天空……昨日上午,“双推”活动走进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见证是什么让这片土地焕然一新。
“双推”现场观察点①
智创园区水系综合治理工程
“青三合”热火朝天
换来碧水绿岸美景
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智创园)内河流纵横交错,16条小河“编织”成一个水世界。 “过去,这是典型的‘三河’。”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兴国际商务区管委会主任陈立中介绍,智创园规划面积3.23平方公里。 公园的位置一部分曾经是农舍,一部分是原来的南湖。 乡镇工业园区。 小河浜河面较窄,河床高,浅水区只有50厘米深。 沿河没有护岸,周边环境很差。 “经过几年整治,水深2米,河道拓宽到15米多。”
通过对水系的统筹管理,智创园打通了贺老桥口岸、怀昌桥口岸、顾家桥口岸、小营桥口岸、桃花口岸,实现了南郊河、七一口岸与11条河流的互通。 同时,将所有河道拓宽至15米以上,提高区域水体容量,进一步激活智创园水体,促进整个城南片区水体流动。
“投资1250万元实施沿湖沿河生态绿化工程,建成生态护岸10.2公里,完成绿化面积8万平方米,基本实现了水清、岸绿、水美的水环境治理目标。美丽的风景。”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人员说。
“我区以‘河底如火如荼、热火朝天’推进‘清三河’,实现全区‘三河’三年治理任务。一年,同时用两年实现水环境治理三年目标。” 陈立中表示,经开区2015年拟进一步加大项目投资力度,再投资2.35亿元,实施河道整治、社区改造、管网升级、河道绿化等重点项目51项,其中目前已经推出了 32 款。
“双推”现场观察点②
自我建设
税收超过1000万元的建筑物
有11栋楼
自我广场、新文化广场、中润·嘉兴中心、辰凯大厦……鳞次栉比的高楼林立,不断改变着城市的天际线。 现代化的运河新区正在强势崛起。
嘉兴自我大厦位于嘉兴市运河商务文化中心,中环西路与文昌路交汇处。 由嘉兴亿高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于2007年开工,2011年投产,项目分为三部分:商业裙楼、A座写字楼、启动B座-up公寓,集ego电商基地、科技孵化器、商务办公、精装公寓等功能于一体。 商厦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共21层。 截至今年4月底,入住率达到89%。 2014年实现税收2251.08万元。 2015年1-4月,税收696万元。
“我们的定位是基于电商和创业,以集平台、人才、服务、资源为一体的全新电商商业模式来运营我们整栋大楼。” 易高大厦相关负责人表示,各类IT服务商、电商企业共计31家,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 2014年交易额达7821万元。 同时成立中小企业服务联盟,为入驻企业提供财务外包服务、投融资服务、企业管理咨询服务。 “我们的目标是让创业更容易。”
每一座建筑都是“天上的富矿”。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嘉兴国际商务区现代建筑比例高,空间布局合理,建筑业态丰富,楼宇经济潜力巨大。 2014年,全区楼宇经济实现税收3.2亿元,占全区服务业税收总额的25.2%,培育了11座税收超“千万”的楼宇。
“1-4月,全区实现房屋税收1.92亿元。” 陈立忠说,短短4个月时间,税收超千万元的楼宇就有7座,其中超2000万元的楼宇就有2座。 为促进楼宇经济发展,我区出台了加快楼宇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以促进我区楼宇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双推”现场观察点③
阿里巴巴嘉兴菜鸟城
“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60亿投资,预计营业额150亿元
南临高铁嘉兴南站,北靠沪杭高速,这片土地上将有一位“菜鸟”翱翔天际。
昨日下午,正在建设中的阿里巴巴嘉兴菜鸟城工地上,多台吊车、挖掘机忙碌来来往往。 建筑群初具规模。 这是阿里巴巴嘉兴菜鸟城一期工程,占地317亩,总投资9亿元,其中设备投资3亿多元。 明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主要经营内容为阿里巴巴集团天猫业务华东地区旗舰店,预计全部建成投产后,年营业额可达50亿元。
“这是一个刚刚确定下来的投资项目,在今年的第一次大型招商会上,阿里巴巴将再次与我们开发区正式签署投资协议,总投资60亿元。” 据陈立中介绍,阿里巴巴嘉兴菜鸟城占地面积约1323亩嘉兴楼宇自控方案,总建筑面积约87万平方米至100万平方米。 项目将建设以大数据、网络金融、信息服务、云计算等技术平台为基础的新型物流仓库。 基地、电子商务、创意设计及相关产业集群办公设施。 菜鸟城项目分四期开发建设,预计2020年建成,项目投产后,预计年营业额150亿元,可吸纳1万余人在这里工作。
“栽梧桐引凤”,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将继续提升平台承载能力,着力建设嘉兴国际商务区、嘉兴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进一步加大投资和建设力度。项目 全面推进4平方公里的浙江中德产业园建设。
“双推”现场观察点④
中原建设集团混凝土构件厂搬迁项目
搬迁污染项目
打造商业集群
城东路1680号的工地,隆隆的机器声显示出忙碌的景象,挖掘机缓缓靠近破败的建筑。 “这栋楼一个月左右就能拆掉。” 在工地上指挥挖掘机的工人告诉记者。
原为中原建设集团混凝土构件厂,用地面积76.58亩,总建筑面积约11566.37平方米。 企业拥有年产40万立方米预拌混凝土和近万立方米大型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线、实验室和装卸码头的生产能力。 但该项目的生产经营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污染,影响了城东路的整体开发进程。
为进一步推进城东路“二次开发”,改善周边环境,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决定对厂区进行整体搬迁。 根据规划,该地块为商业用地,将成为城东路沿线商业集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空间改建拆迁,城市焕然一新。 今年,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确定是主干道“二次开发”的决胜之年。 将以“永无止境”的姿态,通过拆迁、土地流转、项目推进“三管齐下”,拓展再开发。 深化和完善“二次开发”。 到2015年底,城北路、城南路、城东路、中环西路已签约拆迁4万平方米,腾出土地200亩,引进项目注册资金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
“双推”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