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捷龙一号耀一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卫星升空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自主研制最大的“遥通制导一体化”卫星
前程一号01号卫星由我国民营卫星研发与应用服务商北京前程探测技术有限公司研制。 它是迄今为止我国民营卫星初创企业自主研制的最大卫星,也是第一颗兼具遥感和地球探测功能的业务卫星。 整个研发过程历时14个月,整星重65公斤,获得自主知识产权30余项,完成技术创新和项目落地10余项。
千城探测公司表示,未来四年内将完成24颗卫星的工程组网,以及全球4套地面站的建设部署,形成全域小时级空间信息服务能力。世界,并补充我国在轨空间基础设施。 支撑空间信息在应急、国土、农林、城管等领域的应用能力。
前城勘探创始人兼CEO缪建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公司未来的规划。 他说:“千城一号网建成后,公司将从大规模投资阶段转向大规模投入和大规模产出相结合的阶段。”
为实现下一步“一箭多星”的目标,千城探测投资建设卫星总装集成试验中心,预计今年底明年初投入使用年,将能够同时对五颗卫星开展并行工作。 公司已开始申请千城三号星座,预计覆盖30颗卫星。
在应用方面,前城探索采用的“遥感+通信+导航相结合”与国家空间信息化战略高度契合。 卫星遥感与空间信息服务业是卫星产业与地理信息产业的融合。 其本质是围绕遥感卫星数据采集和应用发展起来的产业,包括与卫星相关的制造、发射和运营,以及地理信息处理。 ,产业链长。
在卫星应用方面,我国虽然发展了30多年,但遥感服务市场需求仍未得到满足,市场缺口仍然较大。 主要问题是缺乏卫星、数据和数据服务能力。 传统卫星“通信、导航、遥感”三大应用方向是完全独立的。 千程推出的“遥信导航结合”服务模式,将有助于解决当前我国空间资源紧缺、可用卫星资源不足、综合服务调度难等市场痛点。
遥感数据市场仍由欧美主导
第一财经记者发现,目前全球卫星遥感数据市场主要由Globe和EADS垄断; 然而,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市场的门槛不断降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该领域,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规范化竞争的趋势。
我国商业航天事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从创业公司的融资规模就可以看出。 去年,美国航空航天业的融资总额达到600多亿美元,而中国国内非上市公司的融资额才刚刚超过20亿元人民币。
公开资料显示,千城发现在2017年获得了明石资本领投,以太创富跟投的天使轮融资。 2018年4月,获得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青岛汇泉万基金、顺为资本。 五个月后,完成pre-A1轮融资,由嘉实投资领投,铭实资本跟投。
不过,近期中国民营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技术突破。 就在上个月25日,北京星际荣耀空间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际荣耀”)宣布,双曲一号长安欧尚运载火箭(以下简称“SQX-1 Y1” ")是在中国的酒泉卫星上发射的。 中心成功发射,并按飞行顺序将多颗卫星和有效载荷准确送入预定的300公里圆轨道。 此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民营运载火箭零的突破。
该公司还透露,预计到2020年底,星际荣耀将完成双曲一号、耀二至耀六运载火箭的发射任务卫星楼宇自控创新服务,形成小型固体运载火箭规模化发射,以及踏上大规模商业发布之旅。
民营火箭企业蓝箭航天的“天阙号”TQ-12液氧甲烷发动机上个月也宣布100%推力试车成功,最长试车时间为100秒。 蓝箭航天CEO张长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星际荣耀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商业火箭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与火箭的技术原理基本一致,都实现了伟大的突破。”
墨子号量子卫星项目常务副总设计师、卫星系统总指挥王建宇院士认为,出于资金的考虑,民营企业会尽量缩短研制周期,因此会看到自己的研发速度比传统的航天研发更激进。
据了解,与商业卫星推广市场相关的重要价格制约因素包括研发成本、制造成本、火箭发射成本、卫星测控成本等。 “我们无法降低制造成本,但我们可以让系统解决方案更便宜,这样我们就可以稍微控制成本。” 苗建全解释道。
在国外,软银、高通、空客等公司发起的计划和拟议中的计划也试图在近地轨道部署通信卫星,实现全球互联。
目前瞄准商业太空市场的中国私营初创企业都在发射小型卫星用于各种目的,例如帮助覆盖飞机和火车上的互联网连接。 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成立了两三年。 与美国私人火箭公司、蓝色起源、维珍银河等相对成熟的公司相比,在技术上还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