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水文局黄岛分局在2017智慧青岛典型案例评选活动中申报了“黄岛区水文信息应用与公共服务系统”案例。 据了解,黄岛区水文信息应用与公共服务系统是以水文信息与公共服务深度开发利用为特色的全新水文信息应用系统。 系统主要构建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智慧水文”业务应用平台和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智慧水文”信息服务平台。 实现全区主要河流、水库、城市建成区的洪涝灾害预测、预报、预警和模拟结果输出,实现洪涝灾害动态二维、三维可视化。 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智能推送预警信息,支持政府应急决策。 为市民提供信息服务。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黄岛区水文信息应用与公共服务系统是以水文信息与公共服务深度开发利用为特色的全新水文信息应用系统。 推进“智慧水文”建设的重要举措。
项目总体定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体现国内最新理念,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数值模拟、多媒体应用等先进技术,实现水文大数据信息高效利用和共享服务,提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公共信息服务,推动区域防灾减灾决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系统主要构建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智慧水文”业务应用平台和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智慧水文”信息服务平台。
“智慧水文”业务应用平台的建设,在大数据、大融合的思路下,全面整合相关数据资源,基于云计算理念,构建更加科技化的水文数据库平台。 在水文信息查询和展示的基础上,实现水文信息历史数据的实时比对分析、雨水旱情的网格化处理、分析统计。 基于水文全要素模拟理论,构建国内首个以整个行政区域为单元的全要素水文要素模拟系统,构建高精度的城市洪水水文数字模型,建立覆盖城市的防洪体系黄岛建成区、主要河流和中型水库减灾决策支持应用系统实现了丰河、5条中、铁山水库等大型水库,城市建成区蓄水点52处。 , 3D 可视化演示。
建设“智慧水文”信息服务平台,升级公网水文信息查询服务功能,借助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发展微博、微信、移动客服终端等多渠道信息服务平台应用技术,提供面向公众的水文信息服务,实现预警信息的智能推送,并在各类信息服务平台上设置公众互动功能,提高公众参与度。 2016年12月,被评为西海岸智慧城市优秀案例,排名第五。
青岛市水文局黄岛分局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负责黄岛区水文站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组织对各类水文水资源和国土数据等进行监测、采集和分析。水量、水质和水环境 负责审批全区水资源论证、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取水许可等涉及的水文资料和成果,提供各类水文技术咨询服务。防汛抗旱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水资源。
智慧城市典型案例评选背景资料:
据青岛市信息化促进会、青岛市智慧城市产业(技术)联盟工作人员介绍,该市已于4月11日正式启动“2017智慧青岛典型案例评选”,本次活动旨在共同打造和运营智慧城市建设的各政府部门。项目各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这些项目的广大用户和新闻媒体,共同展示和发现青岛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感受智慧青岛建设给大家带来的新变化,吸引智慧城市建设。 与智慧产业发展相关的国外高端人才、先进技术、运营团队、研发机构等将落户青岛,进一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智慧青岛建设。
记者还从市经信委获悉,近年来,在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的协调下黄岛区楼宇自控系统招标,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围绕《智慧青岛战略发展规划(2013- 2020)”和全市总体规划,按照部门协同、区市共建、社会参与的总体要求,从各自行业领域和所辖区域入手,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2014年以来,政府每年引导社会投入约60亿元,重点推进约70个智慧青岛建设项目,推进年度规划项目228个,总投资179.7亿元,其中智慧城市运营76个,行业管理服务项目、智慧市民服务项目56个、智慧企业服务项目36个、智慧产业项目46个、智慧基础设施项目14个。 目前,上述项目已基本完成82%。 随着更多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落地实施,青岛市民的生活工作方式、企业经营发展模式、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模式都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贯彻落实市十二大精神,2017年青岛市将重点推进131个年度计划项目建设,总投资117.9亿元,着力推进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项目。 下一步,将着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由财政投入向社会投入、由政府管理项目建设向各行业深度应用协同发展转变,力争基本建成城市建设到2020年,建成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管理与社会服务协同、城市品质与经济实力相互促进的中国领先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