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董静怡上海报道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加速推进,智能楼宇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 据《中国楼宇自动化白皮书》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1年,中国楼宇智能化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存量规模近5000亿元,新增规模超过2200亿元。 2021年我国楼宇智能化市场产值约为7238.2亿元,未来市场发展前景不容小觑。
与此同时,传统建筑的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建筑配套系统多而杂乱、运营管理成本高、空间环境体验差等,这些已成为影响建筑管理效率的行业顽疾。
2月16日,2023海尔智慧建筑成果暨新品发布会在青岛举行。 现场,海尔智慧楼宇发布了低碳楼宇管理平台、自主创新的“楼宇大脑”、自主研发的热回收、空气悬架等节能技术,解决行业和用户的顽疾。
据悉,在已实施的日喀则齐鲁中学项目中,海尔智慧大厦定制了供暖、供氧、加湿、智能控制的整体解决方案,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验证了其节能效果; 唐山市顾叶凡将海尔智慧楼宇解决方案应用于吕小区集中供热项目后,实现全自动化运行,整体节能减碳30%。
低碳目标推动智能建筑行业发展
美国智能建筑学会对智能建筑的定义是:满足建筑系统、结构、服务和管理四大基本需求,进一步优化四大基本需求之间的内在关系,最终为用户提供合理、有效、方便、简单。 生活环境。 在城市智能化转型过程中,智能建筑作为智能化基础设施之一,迎来快速发展。
特别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多个政策文件提出超低能耗建筑和低碳建筑将是未来建筑规模化的重点方向,鼓励近零能耗建筑的积极发展消费建筑和零碳建筑。 建筑试点。
统计显示,传统建筑的碳排放约占我国全社会碳排放的22%,是社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智能建筑由于节能低碳优势明显,经过多年不温不火的发展,得到了政策的鼓励和支持。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推进物联网应用和建筑智能化改造。 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此外,多个省份相继出台智慧建筑发展规划,依托5G网络、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构建智慧建筑服务体系。
据中国联通研究院报告,目前,行业各方纷纷入市,市场环境持续升温。 玩家主要有五类:传统楼宇自控系统集成商、头部地产企业、国内家电企业、互联网企业、运营商。
其中,国内龙头家电企业主要专注于管理系统及解决方案的研发,是基于智能家居的边界延伸,将智能家电、中央空调纳入管理系统联动范围,进一步实现构建以智能家电为基础的智能化。 改变。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表示,随着全球“碳减排”目标的推进和人们对舒适性要求的提高,提供安全、智能、低耗的汽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低碳和人性化的建筑环境。 以海尔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加大高科技创新、节能低碳产品的研发力度,将大大提高建筑环境的舒适度和节能减排效果,实现中国智能建筑的高质量发展。
海尔智慧楼宇新成果打破行业痼疾
在全社会都在聚焦的双碳目标下,智慧能源无疑将成为各行各业的起点。 但是,智慧能源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空调、电梯、照明等设备使用高效能产品,但整体粗放式管理,能耗仍然偏高; 其次,在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的利用上,主要集中在白天,很多地区的用电高峰恰好在夜间,存在削峰填谷难、填峰难等问题和山谷。
针对以上问题,海尔智慧建筑全球规划总监杨宝林分享了海尔智慧建筑的绿色低碳建筑动力系统,即“从能源生产,到能源综合利用,再到能源管理平台” ”
其中,现场发布的“热能回收”技术,可将工业余热、地热能、太阳能等转化为电能,改善能源结构,成为最前沿的节能低碳行业中的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向万也指出,智慧能源与建筑可以很好地结合,既可以节能增效,又可以自己生产能源,实现自用,余电并网。并网,减轻国家能源消费压力。
针对各个子系统的协同管理,海尔智慧大厦发布了“楼宇大脑”。 应用于楼宇智能控制解决方案,管理人员不仅可以看到楼内各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还可以实现一键启停、模式预设等。值得一提的是,照明和空调系统可以根据环境变化进行智能调节安合智能化楼宇自控设备,电梯系统也可以根据人流量自动调整调度方式。 建设投资降低15%,协同效率提高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