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建筑的电气施工中,电气工程师要对所负责的电气工程质量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水平做好电气工程技术管理工作,质量、进度、签证、安全等。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工程开工前,电气安装技术人员首先要熟悉电气施工图,并与土建施工技术人员一起检查土建施工图和电气施工图,列出哪些部分有交叉施工,根据土建施工进度计划,制定相关的基础钢预埋、支吊架预埋、线路保护管预埋等,与交叉施工方案进行详尽协调,确定准确的配套时间以防遗漏和错误。 共存合作施工前制作各种预埋件,并做好必要的防腐处理,充分做好施工前技术和材料准备工作。
2、施工过程中的协调环节
2.1 及时交接程序
专业团队一进场,总包就要求限时清扫管道,办理交接手续,否则不准穿线。 但专业团队从自身利益出发,匆忙办理交接手续,生怕遗漏物品,总是边穿边扫管道,耽误时间。 针对这一问题,管理人员应要求专业团队增加人手,集中力量进行清扫管理,尽快办理交接手续。
2.2 管道现场监理更换
在穿线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堵管、漏管箱的问题; 一开始,总包商对漏管箱的处理还比较容易接受,但时间一长,就会表现出不耐烦和拖沓。 维修。 为此,尽量请弱电专业施工方一次性对漏管箱进行检查、准确,并耐心向总包方说明。
2.3 区分专业构建界面
强电和弱电的施工设计图界面往往不清楚。 例如燃气消防控制柜的220V电源线、空调控制柜与电源箱之间的管线等都属于强电范围。 审图,提早提出问题,并通知设计单位进行修改,使强电侧的施工有依据,避免乱说现象。
2.4 患者磨合,错开施工
跨学科建设和调试需要周密部署、早分析、协调。 例如:在电磁屏蔽工程建设中,建设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各学科的协调与配合。 电磁屏蔽挂网时,涉及到土建、风、水、电等专业的协调配合。 一般各个专业只关心自己的进度,只关心自己的建设方便。 甲方及监理人员要深入现场,掌握各专业施工进度,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 在土建施工中,要监督风、水、电等专业的配合。 制定局部施工进度协调方案,检查落实每一个施工细化环节等。 确保各专业建设逐步与规划相适应,以达到更好的磨合和更高的质量保证。
3、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必须按经审核的电气施工图和有关技术文件,按照现行国家电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方性法规和工程施工有关文件,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 施工中发现图纸存在问题,应及时提出和处理,不得擅自更改设计。
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规程,编制符合规范和工艺标准的可操作质量控制程序。 每一道工序验收单上未经相关人员签字,不得进行下一工序,并记录工作日志,防止监督流于形式。 施工阶段要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实行质量控制卡措施。 每份材料必须有完整的资料(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复检报告等),并经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签字后方可进场。 阻断不合格材料进入项目的通道; 其次,严把支部工程质量关,重点是:过程质量控制。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要注重细节,重在检查和控制。
3.1 基础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在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及时配合土建,做好穿墙管、止水挡板等强弱电专业进线电缆的预埋预留工作。 这项工作要求电工在土建墙体防水前完成,以免电工施工造成防水层破坏,造成日后墙体漏水; 对于配电柜基础型钢等预埋件,电气施工人员应配合土建提前做好准备,土建到位后应及时埋设,不得应该有所遗漏。 在电气施工安装中,管理人员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才能把控质量。
3.2 主体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首先要分清项目中的关键环节。 在电气工程质量监控巾中,确定配电装置、电力电缆、配电箱三大关键设备交接协调环节,明确关系,制定措施,按规范进行超前监控,实现事前控制。工程质量。 其次,要在监控关键环节的基础上,推进整个系统工程的质量控制。 电气工程应与土木工程密切配合。 根据土建工程浇筑混凝土的进度要求和流水作业的先后顺序,电管敷设工作应逐层、逐段进行。 这是整个电气安装工程的重点工作。 如果做得不好,不仅会影响土建施工进度和质量,还会影响整个电气安装工程后续过程的质量和进度。 浇筑混凝土时,电工应时刻保持警惕,防止振捣混凝土时损坏管路或开关盒移位。 如遇管道损坏,应及时修复。
3.3 装修阶段质量控制
隔墙施工前应与土木总工和线工核对水平线和隔墙线,因为管道的预埋位置,各种灯具和开关插座的位置和标高将根据到这条线。 抹灰前,电气施工人员应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根据内墙弹出的水平线和墙线,检查电气工程中所有预留孔位。 路也检查了一遍,然后疏通管路,穿皮带线,堵管箱。 抹灰时配合土建做好配电箱门面的贴合和合箱工作。 封箱抹灰应光滑平整。
4、设备安装质量控制
由于电气工程专业性强,在工程投资少、时间紧、作业面广、工程复杂、质量要求高的情况下,如果不分清关键环节,势必造成人、财、物的浪费, 和材料。 在监测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因地制宜,总结经验,分析项目实际,抓住项目重点环节,坚持疑难问题报告制度,处理解决重点质量问题,避免在施工中偷工减料和制度混乱。
4.1 配电装置
配电装置是电气工程的核心。 它就像一个人的心脏。 一旦出现问题,人员和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导致供电可靠性下降,整个项目失去安全保障。 为此,配电装置从设备采购到安装调试都必须毫不留情,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和规范验收。
4.2 电源线
电缆是电能的载体,如果质量不高,会导致火灾等事故频发。 项目电缆集中、数量多楼宇自控施工图纸,规格从4芯到3芯到5芯电力电缆不等。 如果不分类、严格审查,就会出现施工乱、不合格,导致电缆在运行中出现过热和危险事故。 现象。
4.3 配电箱
配电箱是接收和分配电能的仪表,也是现场用电负荷的直接控制器。 要使工程中的动力、照明和弱电负荷正常工作,配电箱的工作性能非常重要。 该项目配电箱类型复杂、数量多,且大多由楼宇、消防等弱电部门控制。
电气系统施工队伍具有多个专业,各有使用和使用特点。 在设计过程中,各方面的干扰较多,导致设计修改通知较多,配电箱内设备和电路的修改较多。 如果施工单位只考虑按图纸订货,订货时不考虑修改,安装时只顾核对数量,不经过仔细的技术审查,将无法满足相关专业功能的要求。 甲方及监理应按设计变更通知书对现场配电箱一一检查,纠正开关容量过大或过小、回路数不够等错误。 上下级电气设备的容量配合相当严格。 如果不符合技术要求,势必造成系统运行不合理,供电可靠性差,产生事故隐患。
5、电气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制定本项目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组织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配备持证上岗的专职安全员。
5.1建立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编制审批制度,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
5.2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向专业电工和各类用电用户介绍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总体意图、技术内容和注意事项,并在技术交底书面材料上履行签字手续,注明交底日期.
5.3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定期对专业电工和用电人员进行用电安全教育培训,所有从业人员必须持有劳动部门颁发的上岗证,严禁无证上岗。
六,结论
总之,在电气工程建设中,应把“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放在首位。 根据项目本身的特点,对施工的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动态控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管理从材料采购、施工过程到工程验收的全过程,建立良好的质量监督体系,提高电气工程的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