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集
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鸟巢”“水立方”的管理秘诀是什么? ——揭示“后奥运时代”场馆运营难题的中国方案
新华社记者张晓王勇
奥运场馆是举办奥运会的重要基础。 回顾世界奥运会的历史,几乎所有的奥运会主场馆在比赛期间都呈现出精彩非凡的“A”面; “地表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11周年之际,记者来到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和建设中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寻找“中国方案”解决世界难题。
“鸟巢”“水立方”秀“钱袋子”
2008年北京奥运会虽然已经过去11年,但8月份每天仍有数以千计的游客来到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核心区。 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国家的奥运地标,这里不乏人气。
然而,作为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场馆的“鸟巢”和“水立方”建设成本高昂奥运场馆楼宇自控,场馆的高质量维护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在全球大型奥运场馆普遍经营困难的情况下,这两个场馆的“钱袋子”能撑得住吗?
记者从国家体育场公司获悉,2018年,“鸟巢”营业收入2.68亿元,全部覆盖固定资产折旧、运营维护费、销售管理费等运营成本,实现了连续多年独立盈利。 国家游泳中心公司表示,“水立方”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24亿元,连续多年实现盈亏平衡。
经营“鸟巢”“水立方”的“三玄”
“鸟巢”“水立方”的管理方式是什么? 记者通过深度采访了解到,真正让两座奥运场馆可持续发展的,是场馆品牌活动的创新和提质。
——承办重大国际赛事。 北京奥运会后,“鸟巢”、“水立方”进行了全面的市场化运营探索。 “鸟巢”凭借一流的场馆设施和运营优势,成为举办顶级体育赛事的专业场馆。 国际泳联旗下多项高级别单项赛事均设在“水立方”。
——建立多元化发展体系。 “鸟巢”、“水立方”已形成大型活动、旅游服务、商业开发等综合业务体系。 以“鸟巢”为例,一是加强有形资产开发。 鸟巢文化中心不仅成为首都的公共文化空间,还孵化了文体产业的创新创业项目。 二是无形资产开发,不断推动广告赞助和文创产品的发展。 三是延伸场馆产业链,围绕“鸟巢”建立五个子公司,包括票务、商业、赛事、传媒、文化,使“鸟巢”具备场馆经营输出条件。
——培育自主品牌项目。 “水立方”打造了艺术展览子品牌“艺术水立方”和文艺演出子品牌“梦想水立方”,从场馆“变身”为文化艺术交流平台。 在国家公布“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后,两大场馆还打造了“相约2022”冰雪文化节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品牌,让奥运场馆“上走国际舞台,走入百姓生活”。
据统计,两场馆开馆后,共接待中外游客和观众超过5600万人次,举办各类比赛、表演、展览和全民健身活动3400余场次。
体育场馆赛后运营是一个逐步产业化、企业化的过程
“鸟巢”“水立方”交出精彩的“成绩单”,得益于场馆业主的坚强领导和科学研判。
作为北京最早涉足文体产业的国有企业,北京市国资经营有限公司在解决奥运场馆赛后利用问题上总结出了“中国经验”。
“体育场馆的赛后运营应该是一个逐步产业化、企业化的过程,但很多场馆的赛后运营仍然是纯粹的政府行为,一旦大型赛事结束,场馆就很难平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北京市国有资产总公司副总裁吴晓南总裁指出了问题的“症结”。
吴晓南表示,“鸟巢”、“水立方”的运营经验证明,超大型场馆需要引入大型平台公司,尤其是综合性投融资平台作为场馆运营商,带来文化、体育、金融、风险投资等方面的行业资源整合开发,而不是简单的把场馆变成公司。
为运营好两场馆,北京市国资公司放眼整个文体产业进行布局,协同首都文体产业旗舰企业、数字视觉技术与服务商的优势,国家A级专业演出机构到奥运场馆 同时,金融领域北京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成立国家文化创意实验区企业信用促进会,促进奥运长效运营场馆通过资源互补的“组合拳”。
“事实证明,这种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国有大型企业的作用,在确保完成重要任务的同时,通过企业化经营和多种业态的融合互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 吴晓楠说道。
“冰丝带”建设之初就考虑了赛后利用的问题
为打造北京冬奥会标志性新场馆和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北京成立了“北京国家速滑馆运营有限公司”。
同时担任国家速滑馆公司董事长的吴晓楠介绍,“冰丝带”在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了赛后的使用。 除了在比赛期间作为速度滑冰项目的比赛场地外,还可以满足赛后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的需要。 滑冰、花样滑冰、冰壶等六大类冰上运动项目的竞赛需求,还可满足3000人同时在冰上的全民健身需求。
今年年底,国家速滑馆22条飘逸流畅的“冰丝带”将与气势磅礴的钢结构“鸟巢”、柔性膜结构“水立方”一起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飞舞”,形成标志性的“双奥城市”性情结。
北京市国资公司董事长岳鹏表示:“通过‘鸟巢’、‘水立方’、‘冰丝带’的建设和运营,我们希望为国际社会提供‘中国经验’奥运场馆赛后重复利用、综合利用、长期利用。这是把‘四个自信’落实到实践中的生动体现。”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评价说:“中国完全有理由为自己的奥运遗产感到自豪。”
业内人士认为,北京奥运场馆的赛后运营和可持续利用,树立了奥林匹克运动与城市、区域良性互动、共赢发展的新典范,长期造福大众。 延续这条中国特色超大型奥运场馆可持续发展之路,将向世界展示更多中国精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