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首次在偏远地区实现了低轨卫星互联网在电力通信领域的试验应用。 在没有地面通信基站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卫星信号支持电力巡检、应急保障等任务。
卫星互联网助力偏远地区通信
在云南丽江玉龙县的深山里,正在巡检的电网设备信息、现场视频、电力控制指令,无需通信基地,实时稳定传回500公里外的监控中心车站。 . 依靠一套只有笔记本大小的设备,接收我国首个低轨试验星座的卫星信号。
银河航天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专家张士杰: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偏远山区利用低轨卫星互联网测试星座完成电力领域的通信应用测试。 验证了低轨卫星互联网在广域电力物联网、应急救灾、铁塔通信失明补偿等电力泛在通信场景下的保障能力。
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系统运行部通信运行科经理李辉:塔台视频信息的传输在现场完成,与监控室进行了音视频通信。 经验证,低轨卫星可用于网格通信盲区的大范围监测信息。 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据了解,在本次试验中,传输速率为每秒20兆比特,大大提升了现有电力卫星的通信能力。 此次运行是我国首次在电网中开展低轨试验星座通信技术示范应用,也是卫星互联网与能源、工业领域相结合的新尝试。 未来,低轨卫星互联网的跨域、宽带、低时延特性和快速网络部署能力,将进一步赋能我国电力数字化、智能化。
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丽江供电局输电管理处 李浩军:在丽江这样的高海拔地区,我们的一些输电线路还处于无信号区段。 在这样的地方,当线路附近发生山火、外来破坏等隐患时,无法掌握现场实时情况。 使用低轨卫星通信终端后,可以及时了解线路附近的隐患信息,有利于线路维护和改善供电。 可靠性。
卫星互联网技术更稳定,应用更广泛
2020年,国家发改委正式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 短短三年时间,我国卫星互联网实现了重要突破。 一颗卫星变成了一个网络星座,使用卫星进行视频通话的时长也从三分钟增加到半小时以上。 如今,卫星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技术水平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安徽合肥高新区某公司,他们自主研发的卫星互联网终端设备,可以在两分钟内自动对准卫星,在车辆高速行驶的同时,可以快速准确地跟踪卫星,实现稳定、高-速度信号。
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通过对自主研发的3D建模、打印技术和算法的不断优化,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了产品性能的成倍提升。 据了解,摆在我们面前的接收天线截面高度仅为12厘米,这是目前国内移动卫星宽带通信天线截面高度最低的。 由于体积小,可适用于各种车辆。
合肥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公关总监程学臣:近年来,我国商业航天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我国第一颗国产高通量卫星亚太6D成功发射,对接地端子的需求正在增加。 越大,过去三年我们销售额的年增长率超过50%。
随着我国航天信息产业的推进,卫星通信广泛应用于应急管理、消防救援、媒体直播等领域。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航直播采用了公司核心产品,保证了直播高清图传。
合肥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公关总监程学臣:目前我国发射的卫星带宽越来越大,性能越来越好,这也带动我们做终端更小,成本更低。 与一些特殊行业的客户打交道,逐步深入千家万户。
我国涉星企业规模发展迅速
正是基于通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大幅提升,卫星互联网才能与能源、工业等领域合作,解决地面基站无法到达的问题。 在赋能产业方面,实现偏远地区电力巡检,结合自动驾驶领域,提升车辆感知能力,推动移动终端直连卫星、物联网接入,该系列卫星需求不断扩大互联网应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建设。
据记者统计,这是近十年来我国卫星相关企业新注册的趋势。 2013年我国共新增卫星相关企业3600家,此后每年都在稳步增长。 2017年新注册企业数量较2013年同期翻番,全年新增关联企业7400家,同比增长7.8%。
2020年至2021年,我国卫星相关企业新注册规模快速扩大,新注册同比分别增长105.7%和61.1%,2022年首次突破3万家。截至3月底,我国今年(2023年)新增卫星相关企业9200家,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近450亿元。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刘吞:目前我国卫星互联网正在向规模化、商业化方向转变。 近年来,包括卫星制造、火箭发射等在内的众多中国民营企业积极投入卫星互联网建设。
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加速布局
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卫星互联网建设,这也带动了整个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今年以来,地方有关部门相继出台政策楼宇自控用什么通信,大力促进卫星互联网、航天信息等产业发展。
在重庆,《关于加快以卫星互联网引领航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不久前刚刚出台,重庆卫星互联网产业园正式揭牌。 未来拟引进培育数百家专精特新企业,可为全产业链上下游提供完整支撑。
记者走进其中一家企业,看到团队正在测试卫星制造的核心部件——谐波减速器。 公司负责人介绍,他原是重庆大学机械传动方向的科研人员。 正是在了解了国家卫星互联网建设的战略布局后,他才带领团队加入了这个新赛道。
重庆两江新区井钢传动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俊阳:航空航天应用就像工业机器人一样需要谐波减速器。 在严格的质量和体积要求下,要满足高精度、高刚度、高效率和承载能力综合性能的统一,实现方法也需要大幅降低成本。
基于以往的科研基础,该企业研制的产品核心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该产品在航天系统外唯一的民营供应商。 民营企业的加入也大大降低了卫星研发和发射的成本。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刘屯:在星座计划部署初期,涉及空间段和地面段的基础设施,包括小型化、轻量化、高通量卫星制造、低成本火箭发射和地面站,这些环节将最先受益,这也将有利于我国整个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上游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融合互联、高效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也将对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