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从暖通引领到楼宇创新,海尔智慧楼宇科技创新突破界限

时间:2023-05-18

这座智能建筑已有 40 年历史,但它才刚刚成熟。

从1984年到2017年的33年间,虽然智能建筑行业逐渐孵化出智能温控、自动采光、无线照明控制、远程无线控制等新技术,但行业发展始终保持着典范和里程碑. 零能耗有独特性,但规模总是遥遥无期。

归根结底,作为近万亿元容量的蓝海市场,智能建筑近年来的发展始终面临两大核心问题。

第一,如何用从工具到场景的智能综合解决方案,满足更多的市场需求。

二是要不要开放,如何开放,在多个平台的客观现状下如何实现联管。

针对这两个问题,海尔智慧建筑经过在低碳节能领域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在智慧建筑综合解决方案上取得了创新性突破。 建筑像人一样具有自我意识,从而实现更大程度的节能减碳。

智能建筑的未来发展取决于中国。

智能节能多重利好,中国智能制造将乘“势头”

4月7日,2023中国制冷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100家暖通行业品牌将围绕“聚焦全球冷暖,致力系统创新”的主题发表各自的看法。 回答。

中国传统哲学强调万物要从“势”。 《管子·法发》说:“人之所以为王,在于权势。” 现代经济学也把宏观调控和政府意志作为基本概念。 引导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古今思想都把顺应时代潮流作为制胜法宝。 显然,暖通空调行业的发展也需要顺应当前低碳化、智能化的行业趋势。

那么,如何更高效地实现减少社会碳排放的目标呢? 与电力、交通等其他碳排放大户相比楼宇暖通自控系统,建筑业实现低碳甚至零碳的技术已经基本成熟。 建筑业有望成为我国第一个实现零碳化的行业。 为实现建筑本身的节能减排,新建和改造智能建筑是目前最有效的转换方式。

此外,通过智能建筑改造实现低碳、零碳目标在中国市场具有天时、区位、和谐等多重优势。

在“时机”上,中国政府在中共二十大上再次定下了“碳中和”和“碳合规”的基调。 重点在碳排放双控、能源革命、碳市场健全等方面进行部署。 此外,在工业领域,也强调引导绿色工厂/零碳产业园区升级改造,建设“超节能”、“零碳”工厂。 这也是宏观层面的“势”。

从“地理学”的发展来看,伴随着中国浩浩荡荡的城市化进程,200多个行业被房地产和建筑绑架,200多个行业也得到了发展。 建国之初,我国城镇化率仅为17%,但改革开放后飙升至56%,年均增长1%,远超其他国家。 即使在今天,中国的城镇化和改造速度也远超欧美发达国家,这为智能建筑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最后,“人和”更容易理解。 目前,对于大城市办公环境的认识也在不断升级。 除了绿色健康,现在的企业也强调办公环境要丰富互动。 谷歌和苹果的办公室就是这类办公环境的典型代表。

因此,当海尔智慧大厦在本次制冷展上提出全场景“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应用时,我们应该敏锐地看到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 ,甚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机会。 现在是中国品牌的领先时代。

四大智慧低碳成果引领 持续创新是海尔核心竞争力

“所谓智能建筑,不是装了多少电脑和传感器,它的核心是大脑,是不同行业的融合。”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蒋毅提出了智能建筑发展的核心问题,要实现多平台系统创新,避免信息孤岛。

对此,海尔智慧大厦创造性地提出了“减碳”、“零碳”、“负碳”的创新解决方案。 在今年的中国制冷展上,率先发布了行业首款智能低碳建筑大脑和全球首款静压气。 悬浮离心冷水机组、行业首个千方级空间智能多联解决方案、行业首个零碳智能多能耦合能源解决方案四大减碳成果。

“楼宇大脑”集成空调、电梯、照明、水电、安防等18个子系统,5000+设备点。 在最优节能运行模式下,各子系统可独立调节、协调。 该方案还实现了建设投资减少15%,运维人员减少15%,建筑整体能耗降低40%。

结合建筑降本增效需求,海尔智慧建筑创新“双悬浮”技术,提升系统全周期运行效率,节能效率达到50%。 借助“楼宇大脑”,各子系统实现协同管理,避免了人为的能源浪费,进一步提升了20%以上的节能效果。 “双悬浮”技术也创造了行业最高节能记录。

同样,在“楼宇大脑”的智能赋能下,海尔智慧楼宇千层空间智慧多联解决方案,不仅可以实现海尔超级物联网多联组合、灵活安装的特点,还可以为千层空间自由定制。级空间。 同时,海尔超级物联网多线高效油分离的结构设计,可有效提高油液循环50%以上,提高作业效率。 开启物联网功能,接入“建筑大脑”平台后,节能效率可再提升20%。

一直以来,海尔智慧楼宇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持续迭代创新。 以时代科技,抬高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天花板,以中国智能制造为国家节能减碳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海尔智家副总裁、智慧建筑产业总经理傅松辉认为,零碳建筑既是满足人们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动选择,而零碳建筑的核心支撑在于技术创新。 . 随着零碳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将带动更深层次的技术革新浪潮。

从领先的 HVAC 到开创性的智能建筑,创新无国界

关注海尔的动态,不难发现,以科技创新影响和推动行业,已经刻进了海尔的企业DNA。

数据是有力的证明。 2022年,海尔物联网多联系统将以22.51%的市场份额连续三年位居国产品牌第一; 海尔磁悬浮空调连续5年全球第一、连续16年中国第一; 2021年和2021年均位居行业第一。

2021年制冷展,海尔中央空调向全球用户展示了行业首个生态级智能楼宇互联云平台Hai-BMS; 行业正式进入物联网时代; 2019年,海尔中央空调以全场景智慧节能空调解决方案震撼亮相……

可见,海尔智慧大厦在智能物联网技术创新应用和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并非一蹴而就。 坚持长期原则,让海尔智慧大厦拥有提前布局的先发优势和不断深化赛道、构筑高技术壁垒的竞争优势。 面对市场上种类繁多的单一解决方案,海尔有能力以更完善、更高效的整体解决方案引领行业走向更高的层次。

在底蕴深厚的制造端,海尔智造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创新和自我更新落实到企业的每一个细胞。

2006年,中国第一台磁悬浮空调在海尔问世,开启了中国中央空调的新纪元。 2023年,全球首款静压空气悬浮发布,将再次刷新磁悬浮中央空调的历史,延续海尔的持续领先地位。 目前,海尔磁悬浮累计节能示范项目超过5000个,涵盖商业地产、酒店、轨道交通等各大行业。 累计节约用电27.6亿度,相当于替代煤炭约110.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16.6万吨,相当于补种1.2亿棵树。

以空气源热泵为核心的节能供暖解决方案,海尔自2016年应用于国家首批“煤改电”试点以来,已为100万户家庭提供温暖,并中标采购率达47%,在行业企业采购量中最高。 煤改清洁能源项目一个供暖期平均减少燃烧标准煤30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28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2.3万吨,造林面积252万平方米,相当于353个足球场的面积。

王国维说,古今有大业大学者,未过三境:“昨夜西风凋绿树,独上高楼,望尽头。”世界。” 这也是第一境界。 “腰带越宽越宽,我一点也不后悔,让人因为一笑而憔悴。” 这是第二种状态。 “人群中寻他千百遍,蓦然回首,人就在那里,灯火阑珊处。” 这也是第三境界。 海尔智慧大厦探索新领域,探索业务边界,寻求可持续的价值增长,也是同样的道理。

如今,建筑行业正面临着从碳减排向净零排放转型的巨大挑战。 智能建筑作为最优解决方案,已成为业界的共识,也是实现智能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未来,对于智能建筑乃至智慧城市,都会有很多想象。 需要更多像海尔智慧建筑这样的企业勇于创新,引领共创。

智能楼宇40年,未来必在中国。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3 Copyright 2014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