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教室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分析

时间:2023-06-05

安克雷姆卡伦

摘要:针对室内不同区域对光照强度的不同要求,设计了一种以STM32为控制器的教室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光照强度和分布实时动态调节教室光照强度。室内人员。 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保证教室内充足的光照强度,且不浪费电能。

关键词:教室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照明节能

0 前言

在学校的每间教室里,灯光都是独一无二的。 但是,有时会看到空荡荡的教室里灯火通明,或者白天室外阳光很强,不用开灯的时候,教室里的灯都亮了。 这些情况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因此,教室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必须能够根据室内光线强度和室内人员分布,实时、动态地调节教室内的光线强度,使教室内的光线强度充足,不至于造成耗电。浪费。

一、系统总体设计

教室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一般包括室内环境信息采集模块、核心控制模块、驱动电路和LED灯。 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室内环境信息采集模块负责将系统所需的输入信息,即教室内的光照强度、教室内的人员分布情况传递给控制以STM32芯片为核心的模块。 控制模块根据接收到的信息楼宇照明自控系统工作原理,将输入的信息转换为教室各区域所需的亮度值,从而得到各驱动单元所需的控制信号。 驱动模块根据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号控制教室各照明区域LED灯的亮度,实现智能实时调光。

2、硬件设计

2.1 信息采集模块设计

2.1.1 室内光照强度采集

为了实时采集教室内部的光照强度,将教室按照离窗户的远近划分为六个区域,如图2所示。区域。 并将采集到的光强信息传送给控制模块进行后续处理。 当照度传感器检测到自然光充足时,照明装置将被关闭,否则照明装置将被打开。

2.1.2 室内人员分布采集

采集室内人员分布的方案有很多种,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利用人体红外传感器进行采集,一种是采用视频监控进行采集。 一种方法具有人体红外传感器价格低廉、信号处理简单等优点。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 人体红外传感器不易准确定位人员,无法获取教室内人员的具体位置信息。 而且,人体红外线传感器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容易出现不灵敏现象。 两种方式的优点是视频监控可以准确定位人员,实时监控教室内人员分布情况。 但是这种方法成本太高,后续的信息分析和处理也比较复杂。

因此,本系统并没有采用上述两种常见的方式,而是采用在教室每个座位上安装的红外探测器来监控人员分布情况。 当有人坐在座椅上时,红外探测器发出信号,该信号传输到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可以根据每个座位采集到的信息判断座位上是否有人,从而实现对教室人员分布情况的实时准确掌握。

2.2 控制模块设计

在教室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控制模块是核心模块。 一方面,它可以接收信息采集单元采集的相关信息,例如光传感器采集的室内光照信息、红外传感器采集的室内人员分布信息等。 另一方面,控制单元可以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输出调光控制命令,并传送给驱动模块。 驱动模块可以调节教室各个区域照明设备的亮度。

普通教室按照图2分为6个不同的照明区域。因此,控制器需要能够同时连接6个驱动模块,输出6个调光信号来控制每个区域照明设备的亮度。教室。 本系统采用核心芯片作为控制,可输出多种PWM信号,功耗低。

2.3 驱动模块设计

STM32芯片不能直接控制LED灯,所以系统选用DRIVE-SW12 LED恒流驱动模块来驱动LED灯。 驱动模块可以将控制模块输出的调光控制信号,即PWM占空比,转换成相应的电压值,从而达到调光所需的亮度值,从而实现调光的目的。

3. 软件设计

系统整体的控制流程首先是对各个模块进行初始化,然后获取室内光照强度和人员分布等信息,然后根据需求计算出教室各个区域需要调节的灯光。住宅照明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中的光强值,将需要调节的光值转化为控制信号输出,从而调节教室各区域LED灯的光强根据控制信号,延时一段时间后,重新根据室内光照强度和人员分布

调节各区域LED灯的光强。 其详细流程图如图3所示。室内人员分布对教室内的光照强度进行实时、动态的调整,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4、安科瑞提供教室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4.1 安科瑞智能照明监控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即站控层、通信层、间隔层; 如图(1)所示:

图(1)网络拓扑

区间设备层主要是:开关驱动器,这些设备安装在对应一次设备对应的电气柜中,这些设备通过现场KNX总线网络进行通信,实现现场数据采集。

网络通信层主要为:智能照明网关,主要功能是对分散的现场采集设备进行集中控制,同时远程传输至站控层,完成现场层与现场层的数据交互。站控层。

站控管理:配备高性能工控机、显示器、UPS电源、打印机等设备。 监控系统安装在计算机上,对现场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集中采集和显示,并以人机交互的形式显示给用户。 以上开关模块均采用KNX总线传输,一般采用4线,接线简单方便,传输距离可达1.2km。

4.2 安科瑞智能照明系统组成

1.时序控制

通过时钟管理器,可以实现整个系统相关区域照明的定时和自动管理功能,实现公共通道、景观照明、泛光照明、车库照明的定时控制。 如百叶窗升降定时、集中供暖定时调节、节假日定时关闭照明、定时通知等。

2.场景控制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根据各部门需求,设置不同类型的场景模式,组合多种照明灯,达到美化工作环境的效果; 结合人体感应传感器,当人离开时,会议室的所有灯光都会关闭。

3、实时监控

控制室配备中央控制主机,所有灯光控制设备通过KNX网关接入监控系统。 运营管理人员可以监控公交车、区域、楼层、建筑物等的照明状态,需要进行控制调整。 系统绘图工具支持矢量图形和多层页面。 图形页面易于缩放和切换。 .

4.报警处理

系统提供报警处理能力,用户可以通过编程完成不同的任务。 当某种报警条件发生时应该做什么可以由用户决定。

5、事件通知系统提供事件通知功能,支持邮件通知、文本输出、事件驱动打印,可以根据用户预设的条件触发事件通知功能。

4.3 设备选择

5.结论

教室的不同区域对光照强度有不同的要求。 据此,本文设计了一个教室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室内照明强度、强度和人员分布信息,然后根据住宅建筑的《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根据照明标准要求,计算出教室各区域需要调节的光强值,并将需要调节的光强值转换成控制信号输出,从而调节光强根据控制信号在教室的每个区域点亮 LED。 延时一段时间后,根据室内光照强度和人员分布情况,调整各区域LED灯的光照强度。 其详细流程图如图3所示。室内人员分布对教室内的光照强度进行实时、动态的调整,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参考:

[1] 王峰. 建筑电气照明节能技术分析[J]. 能源与环境, 2018(05):39-40.

[2] 企业微电网设计与应用手册。 2020.06 版。

[3]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2020.08版。

[4] 高艳,陈晓晖,郑欢欢. 教室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3 Copyright 2014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