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佳丽
走进宁波中意液压马达有限公司摆线车间,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一排机械手正忙得不可开交。 在占地3000平方米的车间里,只有三四个工人在负责液压马达零部件的成品检验。 数十台机器由机械手控制,顺利完成从毛坯到成品的全过程。
这样的场景在中意很常见。 据公司董事长蔡国鼎介绍,中意宁波工厂已完成自动化改造,“智能”二字贯穿仓储、加工、装配、涂装等各个环节。
“在智能制造领域宁波楼宇自控设备厂怎么样,我们投入了2亿多人民币。得益于新冠疫情前智能化转型的顺利实施,近年来我们的年销售额增长很快。” 蔡国鼎告诉记者,2022年中意将实现销售额近4亿元,是2019年的两倍。
不管中意现在做的是一个新的“智造”,追溯企业的发展历程,都会发现它其实是一个“老玩家”。 公司自1971年成立以来,已经到了“知天命”的时代。 谁能想到,这是宁波第一批涉足智能制造的“吃螃蟹者”。
2017年4月,蔡国鼎受合作伙伴邀请参观了意大利工厂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和信息化管理。 他心中一惊,觉得自己的记忆犹新。 “那时候,我意识到自动化生产和信息化管理是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和唯一出路。” 蔡国鼎说。
他动作很快。 短短半年时间,中意一期自动化改造项目启动,投资超过5000万元。
“那一年,全国都没有合适的自动化设备,连成熟的改造方案都少之又少。” 蔡国鼎说,公司要“摸着石头过河”,跌跌撞撞过河。 一期改造历时整整两年。
付出就有收获。 2019年,4条自动化生产线投产,公司年产能从20万台跃升至40万台。 意大利合作方代表来访时,和当年的蔡国鼎一样震惊。
自动化带来的不仅仅是产能翻番。 此前,摆线车间需要近30名工人。 整个生产过程全靠人工操作,不仅会浪费70%的时间,还会产生很多因颠簸而产生的次品。 改造后,车间用工量仅为原来的1/10,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
更重要的是,中意液压马达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得到显着提升,装夹位置精度甚至可以控制在0.05mm以下。
尝到自动化改造“甜头”的蔡国鼎,迅速敲定了二期改造方案。 2020年,中意投资1.2亿元启动全厂智能化改造。 彼时,中意年营收刚刚突破2亿元。
基于5G+工业互联网,液压马达智能工厂一期新增自动装配数字化车间、自动喷涂数字化车间和AGV+智能立体仓储。 迄今为止,中意年产能已突破80万台,单机生产率、批次产品稳定性、新产品开发周期、企业运营成本等多项指标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很快,中意成为国内最大的集设计、检测、加工、制造等功能于一体的液压马达和液压传动的研发制造服务商之一。
液压马达等产品以优良的品质和实惠的价格远销80多个国家,在外贸压力大的背景下继续发力。 2021年,中意出口同比增长35%,去年增长近60%。
“目前,中国和意大利的内销和外销比例基本持平,真正实现了‘两条腿’走路。” 蔡国鼎说,“未来三年,公司销售额要翻一番,虽然实现目标并不容易,但我们有信心。”
记者手记
数字化智能化是制造企业长远发展的出路,但前提是企业家自身对企业发展转型方向有清晰的思路,并将这些思路体现在企业转型中。 只有这样,智能制造才能被赋予灵魂,才能被赋予企业未来。 宁波中意液压马达有限公司在自动化、数智化转型中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避开模板,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目前,宁波的液压产业在全国享有盛誉,但此类高端技术零部件的设计研发一直是薄弱环节。 希望政府鼓励高校开设此类专业,不断为行业输送高层次人才。
">